正文

中國文明是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嗎?

(2022-07-30 08:59:05) 下一個

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即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這個結論似乎可以討論。

我們怎樣定義“中華文明”?如果說中華文明有5000年曆史,三皇五帝,他們是什麽族裔?他們使用什麽語言文字?有什麽信仰?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仍然被廣泛質疑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似乎不好回答。別說5000年,今天的“中國文明”和孔子時代的中國文明是一回事嗎?今天一個沒有專門訓練的人能看懂甲骨文嗎?不精通古漢語的人能看懂四書五經嗎?如果一個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穿越到今天,我們能不能聽懂他說話,能不能看懂他寫的文字?他的信仰、習俗恐怕離我們更遠了。

當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為,每次外族入侵都被漢族同化的時候,難道我們沒有意識到漢族不也是在被外族異化嗎?任何兩種文化接觸以後,無論任何一方都不能獨立生存。因為接觸一經發生,立刻變為一種新局勢、新要求與新趨勢。

僅僅從漢語的演變我們不難發現,漢語也在不斷被外族“異化”——葡萄、胡同、琵琶,一刹那、六根清淨、借花獻佛、無事不登三寶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無不是來自外來語言、文化或宗教語言。我們今天卷著舌頭說的”國語“,不過是滿人皇親國戚的MAN-darin。漢語語言的繼承,其實也就剩下漢字了,現代漢語的詞匯,語法,語義早已今非昔比,都是被外族異化的結果,包括日本。

中國的民族服裝究竟是什麽?是被譽為國粹的旗袍嗎?中國還有純正的漢人嗎?至少,黃河以北的人很難說是純種的漢人。

梁啟超曾經提議研究“中華民族由幾許民族混合而成?其混合醇化之跡何如?” 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也提出:“第一,應把被歪曲了的曆史恢複它的本來麵貌,這就是中原中心、漢族中心、王朝中心的傳統觀點,必須改變,恢複曆史的原貌。第二,必須正確回答下列諸問題,中國文化起源,中華民族的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等等。”

縱觀中國曆史,從漢到唐宋,一切建築、繪畫、雕刻、音樂、宗教、思想、算學、天文、工藝,哪一件裏沒有“異族”成分?佛教帶來的藝術和建築就更不用說了。自漢朝起,中國的曆法沒有一次不是采用“異族”的新法。

如果中國曆史上屢次的被異族占領和統治都不算斷代,那麽以同樣的標準就很難下結論印度的曆史斷了。之所以會有”唯一沒有中斷“論,恐怕是祖先崇拜思維與祖先認同,以及由此帶來的尊古觀念的影響。

 

中國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嗎?

作者:張緒山《光明日報》( 2014年08月13日 14版)

  編者按

 

  “中國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是史學領域乃至社會各界廣泛流傳的一種觀點,本刊今天刊發一篇提出不同見解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並歡迎就此問題及相關話題發表高見。

  “眾口鑠金”“積非成是”是中國古諺,意思是說,一種觀念或見解一旦眾口相傳,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強大力量,即使是明顯的謬見,也會迫使人們當作正確的事物而接受。與所謂“謬誤重複千遍變成真理”庶幾近似。這種現象在曆史學上最顯著的例證,莫過於流傳甚廣的“中國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的說法。

  馮友蘭《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雲:“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唯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這裏需要注意,所謂“唯獨中國屹立不倒”“唯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是就“文明”“文化”(civilization, culture)延存而言,並非指“政權”(state)意義上的“國家”或“王朝”的存續,否則,就中國曆史上頻繁的王朝更替與少數民族入侵而言,“屹立不倒”“亙古亙今”之說是不能成立的。馮友蘭為彼一時代之碩學鴻儒,其觀點可代表前輩學人之史學常識。

  在我國學術界,與世界古文明研究相關的“四大文明”說曾一度非常流行。近些年“四大文明”說雖已不太流行,但與之相關的“中國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的傳統說法,卻仍被很多人堅持,尤其是在國學界,似仍被奉為不易之論,頻繁見於眾多史學著作,包括一些著名史學家的著述。

  這裏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族群征服”與“文明中斷”的關係。一般而言,造成文明中斷與消失的原因,不外自然災難與族群征服。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古文明(巴比倫、埃及、印度、中國、希臘、羅馬等)中,中斷與消失了的文明,多緣於族群入侵與征服。但就曆史實際而言,族群征服可以造成一種文明的暫時中斷,但並不一定造成永久毀滅與消失。因此,在判斷一種文明是否中斷與消失時,不能簡單地將“族群征服”與“文明中斷”混為一談。這是我們在討論各文明是否中斷與消失時應首先注意的。

  實際上,中國文明“未曾中斷(消失)”說乃基於兩點:一是排除了少數民族入侵與征服造成的傳統政權中斷,二是排除了文化傳統的暫時斷裂。否則,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胡入主中原,金對中原腹地的占領,尤其是蒙元、滿清的統治,就不能說中國文明“未曾中斷”。究其實,中國文明“未曾中斷”說是就幾個事實而言:其一,少數民族入侵雖然帶來中原文明的間歇,但並沒有導致中原民族主體語言——漢語言——的根本改變或消失;其二,以傳統漢語言寫成的古典文獻延綿不絕,保存至今;其三,由於傳統語言及古典文獻的保存,其所承載的傳統價值觀得以保存、延續。

  以此標準衡量,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無疑是“有古而無今”的中斷(消失)的文明。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古埃及被馬其頓亞曆山大征服,進入“希臘化”時代,希臘語成為官方語言,古埃及語言文字受到的影響逐漸擴大。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羅馬征服埃及後,埃及古文獻在羅馬內戰中大部被毀,拉丁語的推行更擠壓了古埃及語的存在空間,尤其是基督教被確立為羅馬帝國官方宗教後,對古埃及語言文化影響重大的多神教受到壓製。529年查士丁尼皇帝關閉了所有多神教與世俗文化中心,古埃及文化更加式微。644年埃及被新興的阿拉伯勢力征服,居民改用阿拉伯語言,改信伊斯蘭教,古文獻再次遭到毀壞,最終蕩然無存。語言與文獻的消失,使得以語言與文獻為載體的傳統信仰與價值觀念隨之消失;伊斯蘭教的確立更使得埃及成為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分,古埃及文明遺產所承載的信仰與價值觀不複存在。它在一千餘年後為人所知,隻是緣於一個偶然事件:1798年,拿破侖遠征埃及,發現羅塞塔石碑,1822年法國學者商波良解讀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學誕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見天日。但古埃及文明隻是作為曆史遺跡存在,與現在的伊斯蘭世界的埃及社會已經沒有聯係,現在的埃及人(專門研究者除外)已對古埃及語言、文獻及價值觀完全隔膜,茫然不解。古巴比倫文明的情形大致相似,19世紀中葉歐洲學術界解讀楔形文字獲得成功,並開展考古發掘,這個古老文明才逐漸為人所認識。但它同樣隻是作為過往的存在為人所知,與現今存在的文明沒有任何實際聯係。

  然而,很難說印度也屬於這種情形。印度的曆史雖充滿了外族入侵,尤其是莫臥兒入侵與英國的殖民統治,更以時間漫長著稱,但印度的傳統文化並未消失。印度是不重視曆史的國度,沒有記載曆史的傳統,馬克思甚至說:“印度人沒有曆史”。印度沒有像中國那樣留下成係統的古典文獻,所以談不上古代典籍消失的問題。但其經典作品《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一直綿延流傳,至今仍被印度人視為不可侵犯的聖典,是解決宗教、哲學和道德等問題爭論的指南;至於被視為印度獨特產物的種姓製度更是至今猶存,實實在在地為人所感知。有人以當今印度人識梵文的人數不多,斷言印度文明已經消亡,其實沒有多少道理。作為學術工具的梵文,現代人通曉者不多,實屬自然之理。李慎之先生在《與杜維明先生的對話》一文中特別提到,過去認為印度文明中斷,可能是因為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關係。他曾就此問題請教季羨林教授,得到的答複是印度文明沒有中斷(消失)。

  任繼愈先生是大學者,但他也接受“中國是唯一文明未曾中斷的文明”的觀點。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特別提到古希臘文明的“中斷”:“中華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持續不斷地前進,與時俱進。這一點很特殊,隻此一家。你看希臘,它持續了一個時期,然後羅馬人來了,希臘文明就中斷了。”這顯然是將“族群征服”與“文明中斷”混為一談了。為了說明自己的看法,任先生提到一件事:中國人在雅典讀柏拉圖的書,旁邊的一位希臘人不以為然;他以此事證明希臘的“古代文化中斷了”。這樣的看法令人費解。中國人對外國人閱讀《易經》《道德經》之類的中國典籍,恐怕也會不以為意;即使在當今中國人中,除了相關研究者閱讀此類古典書籍,其他閱讀者不會很多,我們能否據此斷言中國古文明已經中斷消亡了呢?

  如果實際考察一下希臘曆史,情況將更加清晰。不斷遭受外族征服確為希臘曆史顯著特點之一。公元前2世紀初希臘被羅馬所征服,但羅馬人並沒有強迫希臘人放棄自己的語言。而且,正如中國曆史上常見的武力征服的落後民族最終在文化上被征服的情形一樣,羅馬人震驚於希臘文化的高度發達,許多貴族家庭將希臘人請來做老師,為孩子們授課,其結果是,希臘文明非但沒有消失,更以其內在魅力征服了羅馬人,擴展了其影響範圍。認為羅馬征服希臘造成希臘文明的中斷與消失,是不符合曆史實際的。

  從文化上,羅馬帝國分為兩個部分:西部的拉丁文化區與東部的希臘文化區。5世紀末西羅馬覆亡於北方的蠻族入侵之後,地中海東部希臘文化圈演化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繼續保持繁榮。希臘語不僅是民眾日常使用的語言,而且也逐漸超越拉丁語,成為從事文學、教育、神學、法學活動的官方語言。準確地用希臘語閱讀、寫作、演講被認為是基本的教養。在東羅馬帝國存在的千餘年中,古希臘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從未中斷,舉凡重要曆史文獻幾乎都以希臘語寫就,其係統性與豐富性為世人所公認。1453年以後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所征服,眾多希臘學者攜帶古希臘抄本逃亡意大利,成為“文藝複興”運動的一大誘因,古希臘文化的光彩再次展現在西歐各國人民眼前。在希臘本土,自首都淪陷到1821年宣布獨立的近四百年間,希臘文化的傳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希臘語作為民眾語言沒有中斷,東正教會在各地興辦了許多秘密學校,向兒童們傳授希臘文化,希臘語字典與語法書以及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柏拉圖、詩人品達的作品在各地出版。希臘語的民間文學、民歌、詩歌獲得發展。

  希臘民族雖曆經磨難,但他們的語言保持了連續性,沒有被外族語言所淹沒,淪為曆史陳跡。現代希臘語係由民間希臘語(相當於漢語的白話文)發展而來。自18世紀中葉以後,究竟采用民間希臘語還是古希臘語作為全國統一語言,曾出現過激烈的爭論,存在一定的緊張關係,但民間希臘語為希臘人民最終接受,成為通用的現代希臘語。這一過程與現代中國接受白話文的曲折曆程十分相似,其結果也很相似:接受過正規教育的現代希臘人閱讀古老的《荷馬史詩》,在難度上不會大於中國人閱讀《論語》等古典作品

  在三千年曆史中,希臘文明雖曆經磨難,但所具有的持久影響力並未中斷、消失,而在近代似乎則更趨發揚光大。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一提到希臘這個名字,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尤其是我們德國人心中,自然會引起一種家園感”;英國詩人雪萊則稱:“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和藝術都源於希臘,如果沒有希臘,我們現在還可能蒙昧無知,與野人無異。”當代美國曆史學家威爾·杜蘭說:“希臘文明仍然活著;它走進我們心智方麵的每一次呼吸中,希臘的遺產太多,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能終其一生去完全吸收。”(《世界文明史·希臘的生活》,下卷,東方出版社1999年,第873頁)希臘文明以其綿延不絕的影響,證明了它屬於“亙古亙今,亦新亦舊”的文化範疇。

  既然印度、希臘的文明也沒有中斷,那麽,所謂“世界上唯有中國文明沒有中斷”的說法就不能成立。這一見解在我國學術界長期存在,廣泛流傳,影響深遠,似已演化為一種不證自明的(self-evident)“曆史常識”,甚至出現於很多學者包括一些著名學者的著述中,被當成中國文化“獨特論”的曆史證據,但它畢竟是一種謬見偽識,現在是應該改正的時候了。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曆史學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2)
評論
ID的D主 回複 悄悄話 《論語》難讀嗎?隻要稍有古文知識就可以讀吧!好像《詩》《書》《易》的確不容易讀。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亦中寫道:“醫學英語的前後綴很多來自古希臘語“
英語裏幾乎所有學科名稱都源於希臘語。
Mathematics (數學 ) - μ?θημα (知識)
Physics (物理)- φυσικ? (有關自然的知識)
Philosophy (哲學)- φιλοσοφ?α (熱愛智慧)
Psychology (心理學)- ψυχ? λογ?α (有關心靈的研究)
Geology (地質學)- γ? λoγ?α (有關地的研究)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西岸-影寫道:“基督徒在宗教黑暗時代的早期通過毀掉亞曆山大圖書館而消滅了古埃及和古希臘的文明成果,基本沒有什麽留下,基督教會掉了世界古典文明是西方普遍接受的說法,也是後來歐洲進入幾百年宗教黑暗的起點。“
基督徒消滅古埃及和古希臘文明另一例:Hypatia是埃及亞曆山大城希臘學派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狂熱的基督徒(用瓦片)把她活人剝皮,分屍,肢體遊街。
基督教毀掉古典文明而使歐洲進入幾百年宗教黑暗是事實。後來文藝複興又使古典文明裏科學藝術這一部分複活也是事實。
所以,古希臘古羅馬文明裏科學藝術這一部分的第二版今天存在於歐洲,但它確實中斷了幾百年。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西岸-影寫道:“文字是文明的基本載體。希臘根本就沒有能延續,”
希臘字母發明於2800年前,一直延續使用到現在,沒有中斷過。2700年前陶器上的希臘字母,和今天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希臘子母一模一樣。
所以,希臘文明裏語言文字這一部分至少在希臘本土並沒有中斷,一直延續到今天。
希臘文明裏宗教這一部分則完全中斷了。雖然宙斯和阿波羅在藝術裏經常出現,但全世界大概沒有信宙斯的教會。雅典奧運會開幕式展現希臘神話眾神,希臘大街上的老百姓還挺不高興的,說我們現在都是基督徒了。
jiajia007 回複 悄悄話 看到這類文章,自恨蛆如蠅逐臭般的撲了過來。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當代漢人的血緣祖先是殺光,殺光,殺光李世民後裔的人。嗬嗬。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李世民是逐漸漢化的鮮卑胡人。
五胡亂華以後,經過南北朝,就沒剩幾個漢朝後裔,還基本都在江南。
李世民就是忽必烈康熙。隻不過離得遠,讓士大夫給盜用了。成吉思汗還TMD算中國人呢。
都是當今中國人給自己臉上塗金亂認祖宗。李世民的祖先就是殺光漢朝人的人。
根本就不存在中華文明,哪有什麽斷不斷的。
孔子的思想和大一統完全是對立的。而英美的體製和羅馬是非常對應的。
商,周,秦漢三國,南北隋唐,五代宋遼金,蒙元,明清,民國共和國,都是明顯的斷代。人種體製語言疆域都不一樣。這還是以漢化(奴隸化)地區而言。周邊的文明更不是一回事。
所謂的語言繼承也是扯淡。古文都是書麵文字,官場功用。根本不是大眾語言。
這就好比說英文德文法文等等都是拉丁係,繼承了大量拉丁字母,但是拉丁文也就是個牧師文字。反過來說,也可以認為美國在文字上繼承了古羅馬。難道還比甲骨文的差距大?都是牽強附會。
當代中文都是新文化運動以後的發明創造,詞匯概念大量引進了日文英文。語法語音完全不同,最多就是借了方塊字的殼而已。比日文也好不了哪去。
亦中 回複 悄悄話 就我有限的知識而言,醫學英語的前後綴很多來自古希臘語, 如:
(1) cardio-(心)
(2) cephalo-(頭)
(3) encephalo-(腦)
(4) cranio-(顱骨)
(5) arterio-(動脈)
(6) dermato-/-derm-(皮;皮膚)
(7) sarco-(肉)。
肥肥乖乖 回複 悄悄話 澳洲土著文明六萬年沒有間斷過,so what? 螞蟻比人類的曆史還久遠。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屬於自定前提的概念,沒什麽技術含量。
因為長期殖民地的曆史,現代印度與埃及都已經不是古代曾經輝煌時的文字,文字是文明的基本載體。希臘根本就沒有能延續,完全被波斯帝國滅亡,後來被羅馬帝國滅亡。去盧浮宮看看就知道希臘至少在雕塑水平上沒有被羅馬繼承,等於消失。
古希臘文明主要繼承者是波斯,通過阿拉伯帝國在中東延續,再通過十字軍戰爭被引入歐洲,什麽西方繼承了希臘文明的說法根本就是意淫的做法,基督徒在宗教黑暗時代的早期通過毀掉亞曆山大圖書館而消滅了古埃及和古希臘的文明成果,基本沒有什麽留下,基督教會掉了世界古典文明是西方普遍接受的說法,也是後來歐洲進入幾百年宗教黑暗的起點。
還談什麽繼承,開什麽玩笑?學點曆史吧。
所謂中華文明沒有中斷,最重要特點就是語言文字沒有中斷,即使在被外族統治時代也是使用中華文化體係,而且以後在社會穩定後延續,這是不論埃及文明,印度文明或者希臘文明不具備的。
西方或者伊朗和中東繼承了一些希臘文明的成果,比如建築和哲學,但沒有繼承文字。連文字都沒有被接受,談論什麽文明延續?
Lacedaemon 回複 悄悄話 完全讚同文章的觀點。此文在2014年還能發表。若是在2022年,作者要以尋釁滋事坐牢的。
VGT777 回複 悄悄話 或許“醬缸文化”不死,中華文明就不斷絕。
BananaeEggs 回複 悄悄話 華夏文明在中共統治區,被強迫改用低劣的殘體字後,就已經死亡了。幾千年來,漢字的演變,淵遠流長,完全是順其自然,現在一窩土匪流寇把拿不上檯麵的簡字(販夫走卒,跑堂?子階級用的)當做正式文字,是在開文化的倒車。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快樂-陽光“寫道:”不精通古漢語的人能看懂四書五經嗎?”
不精通古漢語的人應該能看懂四書五經裏的絕大部分吧?
“四書”裏的第一本書《論語》裏的第一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多好懂啊!
可是,《詩經》就非常難懂。不精通古漢語的人幾乎一句也看不懂。
也許從周朝到春秋戰國,漢語有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而從春秋戰國到現在,變化並不是很大。
看看周朝國王人名:後稷、不窋、鞠。非常生疏難懂。
再看看春秋、戰國、秦、漢人名:孔丘,孟軻,項羽,劉邦,韓信,張良,這不是跟今天中國人取的名字一模一樣嗎?
好像人名也是從周朝到春秋、戰國、秦、漢有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而從春秋、戰國、秦、漢到現在變化並不是很大。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張緒山文有缺陷。
張緒山文用“種姓製度更是至今猶存“來證明古印度文明沒有中斷,是錯誤的。
種姓製度並不是古印度文明的一部分,而是外來文明進入印度以後排擠古印度文明過程中的副產品。
“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使用古Dravidian語。後來說印歐語係的外來文明進入印度。最終把說古Dravidian語的古印度文明的傳承人排擠到印度南半部。所以可以說古印度文明在印度北半部中斷了,而在印度南半部沒有中斷。說印歐語係的膚色較淺的外來人種進入到說古Dravidian語的膚色較深的原住民的地區,怕消失於說Dravidian語的膚色較深的原住民之中,於是發明了種姓製度,使兩種人不能通婚,以使自己的語言和人種能延續下去。
張緒山文用“有多少人懂梵文“來討論古印度文明有沒有中斷,也是不著邊際。梵文和古印度文明根本就沒有關係。
梵文是說印歐語係的外來文明進入印度時說的語言。“有人懂梵文“或“沒人懂梵文“都不能證明古印度文明有沒有中斷。“有人說Dravidian語“或“沒人說Dravidian語“才能證明古印度文明有沒有中斷。
XD8324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國人那麽多眯眼,古時候一定不是這樣的。眯眼在大草原上可以抵擋風沙,加上下垂的厚眼皮,更是優勢明顯。自己到了國外聞到cheese 就興奮異常,並且love牛羊肉, 不像漢人啊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每次外族入侵都被漢族同化的時候,難道我們沒有意識到漢族不也是在被外族異化嗎?”這種影響叫胡化(barbarization)。舉例來說,唐朝就是“胡化”漢人所建。西域北荒諸蕃君長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將一位漢族君主稱為“天可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李世民其實是“胡化”漢人,中國北方被“五胡亂華”三百多年,高官,貴族有胡人血統十分普遍。唐朝李氏家族本身就有鮮卑血統。所以諸蕃捧太宗為可汗心理障礙不大,他們認為李是“自己人”。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文章的論據有瑕疵。古印度從雅利安人入侵就斷代了,從雅利安人算起則古老度打了折扣。古希臘文明融入羅馬文明後,羅馬文明占有主體地位。且後世使用希臘語的族群大大縮小,對世界曆史的影響力與古希臘和羅馬不可同日而語。所謂的幾大古文明在於古老傳承且規模與影響力皆大,否則有眾多一直延續著的小文明。

我也不讚同過於誇大“上下5000年”文明史的意義,著眼於當下和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玻璃坊 回複 悄悄話 應該說,印度和希臘文明在其本土都中斷了,但是意大利(羅馬)和中華文明沒有中斷。
經過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希臘文明雖然在希臘中斷了,但是卻籍文藝複興遍及世界各個角落;看看今天的中華大地,還有多少是中國文化、除了我們的頭腦還殘留著儒家思維?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當前的所謂中國文明,大體上最多可以追溯到明代。
跟商,周,秦漢三國,南北隋唐,宋遼金,沒有直接繼承關係。這些早期朝代直接也沒有直接的繼承關係。
夏不存在。商範圍很小。周在人種上製度上都顛覆了商,是東亞曆史上唯一的真正的封建時代。
秦統一是巨大變化,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大一統文明。這個皇帝官僚奴隸體係,大體上傳承下來,是所謂中華文明傳承的根本邏輯所在。秦楚趙在人種上也顛覆了周。後來漢或者楚接替了秦。而部分趙繼承了周加入壯大了匈奴。漢與匈奴大戰,是楚秦對趙周的延續。三國基本上延續漢。秦皇漢武是大一統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高潮。二世和五胡亂華是周製封建製對大一統具有長期性優勢的體現。匈奴等基本上滅絕了漢朝人。
南北朝到隋唐基本上是封建製和鮮卑人的時代。然而從隋煬帝到武則天又不斷加強大一統。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新胡亂漢化的鮮卑。然後軍閥割據到宋遼。
而宋又開啟了新的模式,即皇帝士大夫模式的正式建立。但是顯然這個大一統模式依然無法持久。不僅窩囊,而且最終滅國。人口也又大規模替換。元更不是本土政權。
明人裏麵宋人的血緣其實非常少。華北可以說是滅絕。明清體係還有繼承性。集權統治更接近秦始皇,而不是唐宋。士大夫被嚴重打壓,成為僅僅是奴隸工頭牧羊犬的水平。
中國,嚴格意義上講的大中國主義,是北伐以後的事情。
亦中 回複 悄悄話 文明中斷是個偽命題。文明起源後可能會變換地點,並繼續傳承下去, 比如歐洲的文明和美國文明的主流都可以追溯到羅馬、希臘、甚至埃及和兩河文明。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自從大大提出文化自信,市場上充斥著一種叫“正能量”的 興奮劑,結果整個國家都嗨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