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答snowlotus網友兼評丁院士

(2022-07-17 14:12:23) 下一個

 

“中國七十多年來走過很多彎路,付出了很多代價,現在也還有不合理的地方。謝謝推薦,片子太長,先存下,引用的柴靜那句話說得很沉重,相信拍這部片子很有勇氣,贊!但她那次提問確實不合適,走偏了。快速工業化的過程,相比的應該是處於同樣過程中的歐美,而不是已經工業化的歐美。中國確實還落後很多年,況且大老粗治國隻想快速脫貧致富,缺乏科學理念,知識分子大都跑到了島上,留下來的又有那麽多挨了批鬥。後來又全民朝錢看,環保部門靠邊站,還能怎樣呢,現在補救算是亡羊補牢,應當給予肯定。跟印度也沒法比,如果中國有印度那麽多的賤民人口,早不知造反多少次了。”

這段話非常理性,誠懇,但也有值得商榷之處。

減排,如果純粹按總量的確有欠公允。什麽才合理?人均排放量嗎?

排放量其實與單純的人口數量關聯不大,印度人口和中國相當,但排放量遠低於中國。排放量與人類的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經濟活動量,排放量就大,人口再多,全部躺平也沒有多少排放。那麽是不是經濟活動必然導致高排放?經濟活動與排放量成正比嗎?不,歐盟的人均GDP是中國的4倍,但人均排放量小於中國。即便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5-6 倍,排放量比中國僅多1倍。中國國內,上海的人均GDP是山東的一倍,可為什麽人均排放量低於山東?可見,這不是一個線性相關,發展經濟完全可以很好的控製排放量。

當然,如果按排放量罰款,中國當然不幹,憑什麽?但是控製排放也就是控製汙染,利國利民為何要以一種對抗的心態對待?難道就是因為減排是發達國家提出的嗎?

快速工業化的過程,相比的應該是處於同樣過程中的歐美——這個觀點很普遍,值得探討。在發展初期,都在摸石頭過河,可是歐美摸了石頭,摔了跟頭,哪兒有暗礁哪兒有險灘已經表明,為啥後麵的人還要犯一模一樣的錯誤?原始積累初期英國有更殘酷更血腥的事,難道我們也要做一遍不成?

問題的關鍵可能還是,控製汙染就會阻礙經濟,這個值得分析。

當年倫敦以霧都聞名,汙染程度令人發指。那時候,英國的人均GDP和現在中國一樣,但是,英國從開始治理汙染的前十年,就把汙染物降低了80%,英國治汙的前十年經濟並沒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後十年中,英國進入油氣時代,他們的經濟總量翻了四倍。

沒有什麽秘訣,很簡單,環保本身就是一門產業,比如後來英國規定,煤炭一定要先清洗之後才能燃燒,雖然企業的成本上升了,隻要政府嚴格執行法律,企業之間相互競爭,洗煤炭本身也能創造就業創造GDP。

同樣,美國當年製定汽車排放標準的時候,廠商抗議,但日本人說你們做不到我們做得到。等福特通用醒過來,日本車占領了美國市場的半壁江山。

中國的問題在哪裏?

先說汽車,以下轉自《穹頂之下》:

我們不是有法律嗎?我們不是有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管理條例嗎?你這樣的產品是可以召回的呀。但是從2004年到現在,這個法律在這類車輛上一次都沒有用過。為什麽?我得到的答案是——隻有當它處於“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的時候才能召回。人家說了,這個環保設施不裝跟安全有什麽關係,又不會出人命。所以就沒有召回的依據。那我們有沒有處罰它,讓它銷毀的權利呢?我們有,大氣防治法已經規定了,你既可以讓它停止違法行為,可以罰款,也可以讓它沒收銷毀。那2002年這條法律到現在以來,十幾年過去了,它卻一次都沒用。

再說能源,減少燒煤,多用有其可以降低汙染。中國天然氣探明率22%,石油探明率38%,有大量的資源,等待著開發。為什麽不呢?

能源部有關領導解釋: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美國有6300家天然氣石油公司,我們有幾家呢?3家,其中70%(資源)集中在一家手裏,中石油。美國有160家天然氣管道公司,我們)有幾家呢?3家。其中70%集中在一家手裏,中石油。如果我們開放這個市場的話,幾年以後,我國天然氣的探明儲量每年可以翻一倍,我們天然氣的產量每年也可以翻一倍。為什麽不呢?

因為,能源一直被認為是事關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的安全,所以它一直不被當作是商品,它一直很難受到真正的市場經濟規律的支配。

況且,能源部門在中國是一個腐敗高發的區域【注】,能源局前局長劉鐵男在接受庭審的時候說過一句話,要想遏製高發的腐敗,就要把本來應該屬於市場的權利還給市場。

最後說說丁院士。柴靜的提問從一個關心環保的民間人士角度,我個人不覺得有什麽問題,而丁仲禮不自覺的就把自己放在副國級領導人的位置(人大副委員長),自然視角不同。柴靜關心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汙染),丁仲禮關心的是國家利益(GDP),  二者矛盾嗎?有的時候是的。老百姓不在乎是否引進國外高汙染的電池廠,但政府在乎,更先進的電池廠能迅速提升GDP。

再打個不完全準確的比喻:

王家有5口人,種了5畝地,打了3000斤糧食。李家有10口人,種了3畝地,打了1000斤糧食。政府為了環保,要求農民減少農藥使用量。王家每年用50斤農藥,李家每年用80斤農藥,政府要求每家不得超過30斤。李家抗議了,我家有10人種地,平均每人隻用0.8斤,隔壁老王才5口人竟然用了50斤農藥,我們姓李的人就不是人嗎?

——————

【注】能源係統腐敗案

關於腐敗和反腐,已說的太多。落馬一年有餘的劉鐵男涉嫌受賄案被提起公訴,從其被查開始,能源係統腐敗案在這一年中集中爆發。由於手握重大項目審批大權,能源係統成為腐敗高發領域。“大單子”常常暗藏大腐敗,巨大的權力尋租空間將一批官員拉下馬。財新網梳理了自劉鐵男落馬到梁波被查期間,能源係統各領域的反腐成果。567播00:50

視頻·觀政|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劉寶華被雙開

中石油

王永春:原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

蔣潔敏:原國務院國資委主任

冉新權: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李華林:中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王道富: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

孫衛東:玉門油田公司副總

彭小虎:中石油重慶銷售公司原副總

薄啟亮: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

廖永遠:原中石油集團總經理

胡永慶:中石油集團規劃計劃部副總經理 [1] 

曲廣學:中石油集團思想政治工作部總經理 [2] 

李新華:中石油集團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3] 

沈殿成: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原中石油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兼安全總監 [4] 

淩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 [44] 

中石化

陳同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總經理、黨組書記 [5] 

王天普: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組成員 [6] 

蘇樹林:福建省委副書記,省政府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7] 

張耀倉:中石化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8] 

曹耀峰:中石化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43] 

中化集團

蔡希有:中國中化集團公司黨組成員、董事、總經理 [9] 

杜克平:原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10] 

中海油

吳振芳: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11] 

羅偉中:中海油氣電集團總經理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12] 

國家發改委

梁波: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 [13] 

劉鐵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曾任國家能源局局長

郝衛平: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原司長

許永盛:原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魏鵬遠: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司長

王駿:國家能源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

曹長慶: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司長 [14] 

張東生:原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 [15] 

劉振秋: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

周望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

李才華: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

郭劍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副巡視員 [16] 

王威: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

任偉: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

周和宇: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生活質量處調研員 [17] 

俞燕山:國家能源局綜合規劃司司長 [18] 

熊必琳:原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工業司副司長 [19] 

宗學文:國家發改委基建物業管理中心原黨委副書記、新華房地產公司原總經理

賈複生:國家節能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

李鐵: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原主任 [20] 

王曉林:國家能源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 [21] 

努爾·白克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正部長級)、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黨組書記 [22] 

劉寶華: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23] 

地方發改委

劉學庫:河北省發改委原主任 [24] 

李安澤:江西省發改委主任 [25] 

張八五: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黨組書記 [26] 

閆征:陝西省能源局原副局長

陳勇:江蘇省能源局局長 [27] 

吳清: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28] 

常建華:河南省發改委副主任、黨組成員兼省能源規劃建設局局長 [29] 

趙文亮: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自治區能源局局長(正廳級) [30] 

李向幸: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自治區能源局局長 [31] 

林一峰:江蘇省原省沿海地區發展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兼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 [32] 

電力

吳周春廣東電網公司原總經理

黃保東:中國電建集團原副總經理

朱長林:國家電網原華北分部主任

馬林國寧夏電力公司銀川供電局原局長

黃建軍:廣東電網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33] 

雷烈波:廣東電網有責限任公司東莞供電局局長、黨委副書記 [34] 

祁達才: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35] 

肖鵬: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36] 

李慶奎: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 [37] 

雲公民: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副書記、總經理 [38] 

王元春:中國大唐原紀檢組副組長 [39] 

謝長軍: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45] 

礦產

張先華:雲南地質礦產勘查局原副局長

朱東暉: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黨組書記、局長 [40] 

煤炭

程樵佳:原廣州燃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丁寶軍安徽省煤田地質局原副局長

崔忠省:陝西省煤炭地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41] 

眾多“油老虎”“電老虎”“煤老虎”落馬引發關注。上至年薪百萬的董事會高管,下到基層銷售負責人,能源國企的腐敗態勢嚴峻:動輒數億元的招標合同中,一些高管竟然要收3%的好處費;一座座年營收上千萬元的加油站,成為相關人員的生財工具。

根據國資委和上市公司披露,2014年度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1萬億元。同期僅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營收就達5.36萬億元,占比超過20%。4月末起集中公布的巡視整改情況顯示,油、電、煤等央企“能源腐敗”問題嚴重。 [42] 

中石化黨組在巡視整改通報中披露,僅從2014年12月以來,中石化全係統已有36人受紀律處分,7人被刑事處理,19人被司法機關采取強製措施。同時,共有134名中石化黨組管理的領導人員的配偶、子女在係統內從業,已明確對此開展清理。

全球最大煤炭企業神華集團在通報中披露,已給予20名黨員幹部黨紀政紀處分,對32名黨員幹部誡勉談話和通報批評;另有4名評審專家因違反招投標規定,被取消資格。華電集團黨組也通報稱,僅在4月份,已對3家單位負責人分別給予黨政紀處分。

“從巡視報告來看,龐大的海外資產、並購招標和原料采購是能源國企貪腐的高發區。”複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說。 [42] 

龐大的成品油銷售網絡是腐敗高發

據統計,本輪巡視期間,被調查的央企總公司、子公司副總經理以上高管超過20名。在能源領域,既有中石油原總經理廖永遠、中石化原總經理王天普先後被查,也有中海油原副總經理吳振芳等已退休高管落馬。

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多家能源國企高管在本輪巡視中集中落馬,反映出決策權集中度過高,自由裁量度過大的問題。

年報及官網信息顯示,截止到2014年末,中石油下屬加油站達2萬餘家,中石化品牌加油站總數超過3萬家。知情人士透露,龐大的成品油銷售網絡,是腐敗的高發地。

一些小小的國有油企加油站的站長,把掌握的油變成了自己牟利的工具。據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民法院查明,原中石化湖南永州石油分公司芝山加油站站長陳某,與負責出廠運輸的油罐車公司司機勾結,多次篡改電子賬表、偽造單據,通過隱瞞加油站真實油量偷賣“私油”獲利。 [42] 

在電力領域,在招標采購中收取好處費已成“潛規則”。曾任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物資分公司招標工作部管理人員的王慶東,一度掌握了一省電力物資招標的管轄權。重慶市第五人民法院的判決書顯示,在幫助某公司斬獲共計1.49億元的國企招標合同之後,王慶東從中獲得中標金額3%的“好處費”;而在幫助重慶宇邦線纜有限公司獲得國網公司訂單的過程中,王慶東的“好處費”提成比例更是達到3.5%。

遏製能源腐敗需破除壟斷 推進價格改

高波等專家指出,油、電、煤、氣行業提供了社會基礎服務,能源腐敗不僅增加了眾多下遊小企業的經營成本,甚至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更增加了社會成本。 [42] 

一些民營企業反映,利用手中的審批權,處於壟斷地位的能源企業負責人擁有決定下遊眾多企業命運的“一支筆”。據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查明,曾任中海油銷售杭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苗永進,利用手中分管銷售部門的權力,接受來自石油銷售商個人、化工企業的“好處費”100餘萬元,向其“進貢”的企業遍及浙江多地。

長三角一家加油站負責人告訴記者,民營加油站基本上要向“兩桶油”買油進貨,“價格低不低,能不能長期供應,往往全憑上麵一個招呼,再好的路段,不賣給你油一樣沒錢可賺。”

“國家的一係列改革政策已經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油氣零售市場,進一步降低價格改善服務,但由於壟斷企業不供油,民營加油站數量反而出現‘劇烈倒退’。”山東一家民營加油站負責人說,很多民營加油站都因為大油企停供,無奈被收購或瀕臨倒閉。業內人士表示,背後是能源壟斷企業存在內部利益板結、不願向社會資本讓利的利益衝動。 [4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