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歲老中醫徐濟仁聊脈診心得

(2019-08-09 11:27:05) 下一個

從我第一天行醫開始,就讓我痛苦的對病人欺騙,至今已是五十寒暑。 今天的任何一位中醫師, 在為病人診斷時, 都是以望、聞、問、切之“切” 為主 (也就是我所謂的三指診斷術)。每一個中醫師為病人一麵切脈,同時就會對病人說一些病人 聽不懂的中醫術語。當然我也不例外。 

所謂三指診斷, 就是中醫師用食指, 中指及無名指, 按在病人手腕上一節大約兩吋長 的橈動脈. 然後就對病人說: 病人是 風, 是 痰, 是 水等等不一而足。 

中醫學, 認為人體生病的原因, 隻有內因, 外因 與不內外因三種. 內因包括: 喜,怒,憂, 思,悲,恐,驚七種(七情) 。外因包括: 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六淫) ,而不內外因包括: 饑飽, 勞倦, 跌撲, 以及蟲獸傷害等。 

以上這十餘種病因, 在一千餘年前宋朝時代, 醫師把人類各種病情, 如此分類. 確實令 人敬佩. 也非常之科學. 隻是, 現在二十一世紀, 絕大部份中醫師, 依然應用騎驢, 騎馬時代的診斷方法, 診斷出: 脂肪肝. 心血管堵塞等現代醫學名詞. 若非欺騙, 又能如何解釋 ? 

  我一輩子痛恨朋友欺騙我, 而我絕不欺騙任何人. (我在法庭中, 就因為不會欺騙, 所 以每每皆輸. 而欺騙的對方, 往往是一篇美麗的謊言, 當然就會勝訴). 可是當我為病人診 斷時, 若不使用 三指診斷術, 病人會認為我的醫術不夠, 於是我就隻能昧著良心, 對我的 病人欺騙了五十年. 午夜思維, 情何以堪! 

  中國的醫學--中醫學, 一說是已有四五千年曆史; 一說是大約兩千多年. 不問是四五 千年也好, 或兩千餘年也好. 在那麽久遠的時代裏, 能夠有 "醫" 這個字, 不管是玄醫或是巫醫. 能為病人治病, 能為病人止痛, 已經太難能可貴了. 今天的人們, 不能認為當時醫師所使用的診斷方或所使用的藥物, 為不科學, 沒有實驗性等等的貶抑字眼, 來攻擊古代中醫學. 

但是, 請看一下中國近代幾位有影響力的大文學家, 對中醫學是如何地看待, 是如何不留餘地的駁斥. 

文學大師餘雲岫先生, 因在日本學習現代醫學, 他痛恨中醫學的程度, 已經到了 無以 複加, 你死我活的地步. 他說 "舊醫一日不除, 民眾思想一日不變, 新醫事業一日不向上, 衛生行政一日不能進展 ..... 為民族進化計, 為民生改善計, 不可不取斷然手段, 以廢止舊醫, 此乃國家大計. (餘先生何以如此痛恨中醫?) 

  魯迅大師說: 我還記得先前的醫生議論和方藥, 和現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 便漸漸 的悟得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 

  胡適大師說: .....回頭想起我們家裏的陰陽五行的 "國醫學", 在這個科學的醫學史上 能夠占一個甚麽地位. 胡適於協合醫院宣布不治時, 雖然仍認為中醫不科學, 但在家中卻請陸仲安中醫, 治療他的糖尿病與腎炎, 使他多活數年. 

汪精衛於二十年代倡導取消中醫時,適值其嶽母患痢. 由中醫施今墨隻開一方, 痢疾 痊愈.汪精衛 贈匾 “美意延年”.另一位文學大師, 陳寅恪先生說" 寧願讓西醫治死, 也不願讓中醫看病! (他是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 也不相信中醫). 

梁啟超先生說: "我的病, 雖然診察結果, 不如西醫所預期. 也許不過是 "偶然例外". ..... 但絕不像中國舊醫, 那些陰陽五行的瞎猜". ( 據說: 梁先生在協和醫院, 由劉瑞恒醫師割掉了沒病的右腎. 令京城輿論大嘩. 即便如此,梁先生還說: 如果西醫將我治死了,因為它是科學, 我相信它.中醫即使將我治好了, 因為它不科學.所以我不相信它. 聽了這一番話, 著名中醫鄧鐵濤先生說:梁先生在原諒西醫錯誤的同時, 還不忘踢中醫一腳! 對西醫如此寬宏大量. 對中醫則 "例外" 也不行, 那瞎猜就更不用提了). 

  國父孫中山先生不相信中醫,蔣夢麟先生描述國父的病情時說: " 孫中山先生患肝 癌. 協和醫院宣告束手無策時, 仍然不願服中藥. 魯迅對此十分感動. 寫道: 那時新聞上有 一條瑣載. 不下於他一生革命事業地感動我. 據說: 當西醫已經束手的時候, 有人主張服 中國藥了. 但中山先生不讚成. 以為中國的藥品, 固然也有有效的, 診斷的知識卻闕如. 不能診斷, 如何用藥? 勿須服。(國父在一百年前, 已經道出了中醫的最大缺點. 可惜中醫師們, 至今天仍然抱殘守缺, 不知改進. 羞恥! 羞恥!) 

孫中山先生, 於 1925 年 2 月 18 日, 因西醫診斷為肝癌末期. 全肝堅硬如木, 無法治療. 於出院後, 由三位中醫師陸仲安, 唐堯欽, 周樹芬治療, 情況好轉. 2 月 26 日停止服用中 藥, 繼續西醫治療, 3月 12 日病逝。 

  下麵這段文字, 很難想象竟是出自積極倡導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儒家梁漱溟的筆下. 中國人雖然在醫藥上用過一番心, 講醫藥的書, 比講別的書都多. 而其間, 可認為確實知 識的, 依舊很少,很少. 用心用差了路, 即是方法不對. 中醫無論講甚麽, 總喜歡拿陰陽消長, 五行生克去說. 拿金木水火土, 來與五髒相配屬. 譬如, 這個人麵色白潤, 就說他肺 沒病. 因為肺屬金. 金應當是白色. ...... 西醫處方, 一定的病, 有一定的藥. 沒有多大出入. 可是中醫的專家, 他們運才施巧的地方, 都在開方用藥上. 十個醫生, 為同樣的病. 能開出十種不同的藥方. 有的醫生會說, 病人有痰; 另外一個醫生, 會說他有火. 也許會說, 病人 有風, 有濕. 千變萬化, 不一而足. 想說甚麽就是甚麽. (這就是中醫的致命傷, 為有識之士所唾棄!) 

  傅斯年先生說: 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的, 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 便對不住我所受的 教育..... 中國現在最可恥, 最可恨, 最讓人短氣的事. 不是內亂, 不是外患. 而是中醫, 西 醫之爭. 真把中國人的劣根性, 暴露的無所不至. 受過新式教育的人, 還在那裏聽中醫的五行六氣的胡說. 

  嚴複先生說: 中醫缺乏實際觀察和邏輯推理.應將中醫藥, 歸為風水, 星像, 算命一 類的方術. 並且告誡其甥女說: 聽中醫之言, 十有九誤, 切記. 切記. 

曾國籓先生對其子紀澤患病, 身體虛弱, 十分焦慮. 但叮囑其千萬不要服鄉醫所開之方藥因為凡目所見者, 皆庸醫也. (庸醫確是不少).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說: 中醫和我沒緣, 我敢說, 我一直到死, 決不會麻煩中國郎中. (祝 您身體健康) 

巴金先生說: 幹淨, 澈底, 消滅舊醫, 平生所願. 活得長些, 再長些, 一定要親眼看到 它的死亡; 親眼看到人人都清楚認識到舊醫, 就是巫術. 像老鼠過街, 人人喊打.(中醫再不革命, 已經無法生存了). 

綜觀以上的幾位文學大師, (很奇怪, 為何都是文學家在反對中醫, 其他各科學家, 何以未聽見任何對中醫的咆哮與批評. 這些欲致中醫於死地的聲音, 讓我午夜思維, 實在欲哭無淚. 他們所提出的理由, 雖然我不能全部認可, 但我也不能不承認, 他們所說的, 有一部份確實是對的. 

以餘雲岫先生來說, 他是中國積極反對中醫的急先鋒. 他立誌必致中醫於死地而後已. 而 巴金先生說的, 更是明顯. 要將中醫消滅, 而且是澈底地消滅, 而且是幹淨的澈底消滅! 

我真有些不明白, 不知何以這幾位文學大師, 對中醫如此之深惡痛絕, 要將中醫連根拔除.陳寅恪先生說: 寧願讓西醫治死, 也不願讓中醫看病! 郭沫若先生說: 我一直到死, 決不會麻煩中國郎中.傅斯年先生說: 我是寧死不請教中醫, 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 便對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傅斯年先生, 是一位人人敬仰的近代文學家.台灣大學校長, 而傅校長所說的, 似乎是對中醫的偏見.因為中醫與校長所受的教育, 應該無所牽連. 不能說古時所留下的一切 文化遺產, 棄之如敝屣. 寧死不聞不問. 如果把中醫學所包含的一切, 用科學地方法, 去蕪存菁, 保留中醫學的部份精華, 中醫當然可以做為醫學的一部分, 以彌補西醫學的不足. 

中醫需要革命 

  綜合我對以上幾位文學大師的看法, 其實他們所反對的, 不應該認為是要將中醫澈底消除, 他們所詬病的, 不是中醫的 "治療學", 而是中醫的 "診斷學". 中醫的治療, 像: 針灸, 已經為世界多國政府所承認. 前麵的幾位文學家們應不會對針灸, 做任何負麵的譴責 罷. 而中草藥, 像一根蔥, (發汗用) 一片薑, (止嘔吐) 一枚大棗, (開胃 增加食欲) 一粒山楂果, (降血壓, 須配合他藥) 都可以做為中藥使用, 對身體都有幫助. 尤其是一片枇杷葉, 治療慢性咳嗽. 比任何糖漿類止咳藥, 均為有效. 這些簡單的食物, 都可以做為中藥使用, 能有哪一位文學家或科學家反對嗎? 

煮豆燃豆簊,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我絕不向反對中醫的人, 訴說任何抱怨的話. 因為他們所指責的, 是中醫的診斷方法, 而不是中藥的治療效果. 

談起中醫的診斷學, 我做了幾十年的中醫師, 真的是有苦難言. 每次給病人診斷時, 用我的三根手指, 放在患者的手腕上, 然後就說出一大篇連自己也不相信的中醫術語. 此時我內心對我自己的折磨, 隻有我自己才知道. 

我的為人, 一輩子不騙人, 也一輩子恨人家騙我. 可是我卻對我的病人, 在中醫的診斷範圍之內, 在對病人說了一些中醫術語的謊言, 有誰能知道我內心的痛苦嗎? 五十年的時間, 就這樣在自欺欺人的狀況之下, 靦腆地渡過了我的醫家生活. 如果我不是一個樂觀知命的人, 可能早已經發瘋了! 

如果我不做違心之論, 僅憑驗血, 驗尿及各種西醫學的檢驗報告, 來為患者解說病情的時候, 大部份的患者, 會認為我不會切脈, 不會看病, 醫術不夠水平. 甚至有一部份患者, 一進門坐下來, 就把手伸出來, 要我切脈, 告訴他, 所患何病. 

曾經有一位我的好朋友, 對她的朋友說: 我的診療是多麽的好. 於是, 有一天她把朋友帶來, 要我給她治病. 她們倆位坐定之後, 朋友就把手伸出來, 要我說出她所患的是甚麽病. 

我硬著頭皮, 裝模作樣地為她切脈. 診她脈像平和, 不遲, (不慢) 不數, (不快) 不弦, (不細不硬. 沒有動脈硬化或高血壓現象) 不結. (心律平穩) 舌苔正常, 真的不知道她是有病?還是沒病? 最後, 隻好裝模作樣地對她說: 身體大致不錯, 隻是有點氣虛, 平時注意保養 就可以了, 不需要服藥. 

過了幾天, 朋友來診所有事, 告訴我她的朋友, 患的是風濕性心瓣膜閉鎖不全, 同時心髒左冠狀動脈, 曾做過繞道搭橋手術等. 

天哪! 這兩種病, 讓我用切脈說出她所患何病. 我又不是神醫, 哪裏會隻用三個手指, 就知道她有這一類的心髒病. 

  我雖然在診所中, 治療不少的心髒血管病患, 但都是使用一般人在市麵上, 都能夠買得到的診斷用具. 如: 血壓計, 膽固醇試紙, 血氧測量器, 多普勒 (DOPPLER) 血管測量器, 小便試紙等. 以及患者所提供的各種西醫檢驗報告. 根據這些診斷結果, 來為患者處方開藥. 而我所用三隻手指所診斷的結果, 隻能用做一小部份參考而已. 

中醫古代兩位享有盛名的脈學家, (診脈醫學家) 扁鵲醫師與王叔和醫師, 均係約兩千五百年前, 依據當時的醫療環境, 所創造的中醫診斷方法. 在那個時代, 既沒有科學, 也沒有醫學. 更沒有現在西醫學所用的各種診斷儀器. 所以摸摸腕口的橈動脈, 試著 "判斷" 身體的疾病. 在兩千多年前的當時, 雖然不夠全麵, 也可以算是很科學了. 

但是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 科學, 醫學, 突飛猛進. 各種先進診斷儀器, 日新月異. 不但能看清身體內部心髒, 肝髒等的形狀, 病態等等. 甚至於連多得上億的細胞, 都能了解的清清楚楚, 使得今日的人類, 因為 X 光, 心電圖, 掃描, 照像等等儀器的診斷, 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 

遺憾的是, 今天的中醫師, 抱殘守缺,不學無術. 還在依靠數千年前的半摸索, 半猜測的"診斷"方法. 摸摸腕口隻有兩寸長的橈動脈, 就來為病人診斷出無所不包, 無所不括 的身體內, 外, 大, 小各種疾病.換句話說, 那兩寸橈動脈的 "功力", 在中醫的三個手指 之下, 已經相當於 X 光, 掃描儀等的診斷功能. 如果, 再有些不肖的所謂 "中醫師", 在他 (她)們似有神跡般的手指之下, 能診斷出心髒 "房室間隔缺損" (這位女中醫師, 她似乎應該是說, 心房間隔缺損或心室間隔缺損. 可是她告訴患者的話語, 卻是房室間隔缺損, 好像她所診斷出患者的心髒內部, 已經能夠前後左右, 四通八達了). 她真的是百分之百的神醫. 

我的一位好友, 她在中國上海某某醫院, 任職 XX 內科主任. 曾於 XX 年代, 遵從政府 之號召 "西醫學中醫". 來美國之後, 因為英文的關係, 因為私人的愛好, 開始正式從事中醫事業. 

前年秋天, 這位好友, 在一次中醫師們召開小組會議時, 帶來一位患者. 因為她無法診斷她的病人, 是患何種病症. 所以帶病人來請十餘位中醫師會診. 幾十分鍾之後. 每位醫師經過把脈診斷之後, 結果, 就向前麵所說的, 有醫師診為是“風”; 有醫師診為“濕”; 有醫師診為 “痰”; 也有醫師認為病人心氣不和, 血氣不通. ……等等不一而足的中醫診斷術語。 當時,我心裏在想,這樣多的醫師, 診斷出那樣多的病因. 到底哪個醫師是對的? 哪個醫師是錯的? 像這樣的診斷結果, 病人會相信嗎? 文學家會相信嗎? 是不是就像國父所說的, 不能診斷, 如何用藥? 

有一位大膽的女中醫師, 竟然在電視訪問節目中, 一邊切脈, 一邊告訴患者: 「你的心 髒還有兩條血管堵塞……。」試想, 一位醫師能用三個手指, 診斷出心髒兩條血管堵塞. 她若不是神醫轉世, 必定是巫師複活。 

像這樣的中醫師, 公然在電視節目中, 胡言亂語. 難怪有那麽多的人, 要將中醫澈底消滅。 

1983 年, 馬有度醫師說: 摸脈 (切脈) 那有那麽神奇, 就算是說出病人症狀的大概, 那 也不是單靠摸脈摸出來的, 而是綜合望診, 聞診, 和問診的結果, 推斷出來的. 馬醫師又說: 觀察到病人臉色蒼白, 身體瘦弱, 兩眼無神, 就可以知道病人氣血不足. 於是, 也可以推測 出 精神不好, 氣少乏力, 頭昏眼花, 睡眠不安, 飲食欠佳等. 假如醫師妄加揣測, 是絕對不能正確診斷, 也不會有恰當的治療. 如果醫師說: "病人不開口, 能知百病根" 的說法, 無非是故弄玄虛. 早在數千年, 一部中醫學經典 "黃帝內經", 就已經提出 "診病卒持寸口, (切脈) 何病能中"? 

現代名醫施今墨先生, 曾經描述我國清朝時期, 禦醫為皇後看病. 因為男女授受不親, 隻能 “懸絲診脈”. 醫師與病人之間, 各牽綿線之一頭. 就能為皇後處方開藥治病了. 假如今天某某中醫師, 仍奉中醫古法為聖典的話, 不妨開設一間綿絲中醫診所, 說不定可以名揚海內外, 大賺美金呢. 

今天的中醫圈子裏, 有一位 “大名頂頂” 的中醫師, 誇口說: 跟他學習切脈, 就等於 跟美國籃球明星麥克喬登學打籃球; 就等於跟老虎伍茲學打高爾夫. 這種泯滅著良心, 信口雌黃的胡言亂語. 不用說幾位文學家, 要徹底消滅中醫, 連我也要先把自己徹底消滅. 

一位中醫學院畢業生, 曾經在一篇 “不如改行學西醫”文中, 描述他學習中醫的經 曆:“自從報考了中醫學院, 本人一生的噩夢就開始了”.“在實習的日子裏, 跟著老中醫——一位省級著名的老中醫. 每日抄方. 三天沒過, 就發現, 他是把一付柴胡疏肝散, 反複變來變去地狂用”.“老中醫治糖尿病很厲害, 結果被中藥房的老藥師指出: 所謂 消渴一號.原來是西醫用的二甲雙胍”.“我過去是1個鐵杆中醫, 我熱愛內經, 傷寒, 狂背湯頭, 狂背針灸歌訣. 我曾那樣醉心於中醫的古籍之中. 但是, 學校第五年, 我終於轉學西醫”. 

看了以上這些事實, 中醫學界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勢必要對三隻手指的診斷, 從根本上, 澈底地改良.試想, 三支手指切脈的部位. 隻是手臂橈動脈, 靠近腕關節處, 兩吋長的 地方. 再把這兩吋長的橈動脈部位, 分做三段. 靠腕關節的三分之一, 稱之為“寸”.它可 以診斷“上焦” 從脖頸到肋骨的各種病症; 中間的三分之一, 稱之為“關”. 憑此處的 血管, 診斷 “中焦”從肋骨到臍部 的各種病症; 另一端的三分之一處, 稱之為 尺”. 此處之動脈, 診斷 “下焦”從肚臍到恥骨的各種病症 . 

這兩寸的橈動脈, 左右也有區別: 左手的上焦, 診斷 "心經" 的病症。 右手的上焦, 診斷 "肺經"的病症。 左手的中焦, 診斷 "肝膽" 的病症. 右手的中焦, 診斷 "腸胃" 的病症. 左手的下焦, 診斷 "腎經" 的病症. 右手的下焦, 診斷 "膀胱" 的病症. 

這種診斷方法 , 施行在今天, 任何人都可以說它是荒唐. 聰明的病人, 怎能接受如此的疾病診斷. 

也是一位中醫學的醫聖. 明朝時期的中醫界前輩, 李時珍先生. 曾經有一部脈學著作, 名為 "瀕湖脈學". 書中描述了二十八種常用的脈象 (脈搏的形象)今天的中醫師, 大部 都是遵照該書的 "指示", 來為病人做疾病的診斷. 

明朝時代, 距離今天, 也有五六百年了. 在那個時代, 能有一位醫學的前輩, 發明了診斷疾病的方法之一 , 實在是難能可貴, 是太科學了. (有人指責中醫不科學, 不是中醫前輩的不科學, 而是今天的中醫 不科學). 隻是, 今天的中醫界, 未能將古代醫學趕上時代. 就像是古代的人騎驢趕路, 今天人們已經是用汽車帶步, 而中醫師們還在騎著驢為病人診病, 焉能不讓人恥笑? 中國古代醫師, 對脈 (象) 的描述, 實在太不實際. 今天的中醫師, 絕對有必要將其修正.不能食古不化而故步自封. 

我現將中醫古代中醫師對脈象的描述 , 提供幾種給讀者玩味. 請讀者試試看, 可否能 感覺出下麵的脈象. 

在二十幾種脈象中, 其中“滑”脈, 其脈象是, “如珠走盤”,表示氣血充實. “澀”脈, 其脈象是, “輕刀刮竹”, 主精虧血虛. (有一位中醫大師, 解釋此脈為 “豆 穀雜糧型”) “散”脈 , 其脈象如,“楊花散漫”. 患者有可能是“氣血耗散, 而現虛 脫.”“濡”脈. 其脈象如, “帛在水中”. 表示患者有水濕瘀阻. 
今天的中醫師, 就是以 這種描述為患者診斷. (以上為二十八脈中之四種脈象). 讀者 能對“如珠走盤”,“輕刀刮竹”等做個合理地解釋嗎? 

在臨床中醫師接觸到的脈博, 隻是動脈中血液在不停地流動. 衝激血管壁時的感覺. 這種感覺, 有哪一個人能形容它是“楊花散漫”“帛在水中”。 而楊花散漫”, 又如何能 與氣血耗散連在一起? 又“輕刀刮竹”又如何就是豆穀雜糧? 

現在的中醫師, 對古中醫學. 沒有一定的官方解釋. 於是每一個中醫師, 都可以依照 自己的理解, 自由判定. 張醫師可以認為 “澀脈” 如 “輕刀刮竹”. 李醫師就說 “澀”脈是豆穀雜糧. 假如再多幾位中醫師描述 “澀”脈的話,饅頭, 麵包, 撒西米. 就全都出籠了. 而中醫師們, 難道就這樣胡裏胡塗地, 永遠欺騙下去, 沒有人知錯嗎? 沒有人意欲改革嗎? 

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 1900-1900/ARTICLE? MID=3452.33.6 ) 

明朝李時珍先生的二十幾個脈象, 在我來講. 不是全部不科學. 有六七種脈象, 依然可 以應用在臨床.像是: 

浮脈. 指脈搏浮在肌膚表麵, 輕按即得. 常見於外感熱病, 初起發熱之時. 沉脈. 指脈搏沉在筋骨間, 輕按不明顯, 重按始得. 常見於裏證. (內在之病). 遲脈. 每分鍾少於六十次, 此脈多屬寒證. (病屬虛寒). 
數脈. 每分鍾超過一百次. 常見於熱證. 
滑脈. 指脈搏往來流利, 如珠走盤. 多見於痰, 食積滯和實熱等證. 澀脈. 指脈搏細而澀滯不利. 常見於血少, 傷精或氣滯血瘀等證. 
弦脈. 指脈搏挺直, 如按在拉緊的琴弦上 .(弦讀賢) 常見於血管硬化等. 代脈. (促結) 指脈搏有不規則間歇, 常見於心律不整等. 

根據以上的中醫診斷方法 , 如果有中醫師對病人說: 你的心髒瓣膜閉鎖不全, 你有肺動脈高壓. 你有丙型肝炎. 你患慢性腎小球腎炎,那不是胡說八道是甚麽? 

我做中醫師五十年, 對病人說了五十年泯滅良心的話。萬一, 有一天, 有人發現我被天打雷劈,那一定是我五十年胡說八道, 欺騙病人的報應。 

中醫學界的同道們, 請勿再執迷不悟, 盡快對 "三指診斷" 方式, 加以澈底改革. 在配 合中醫治療學, 以冀能對各種病症, 做出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趕上時代. 讓中醫學, 繼續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豈不善哉! 阿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培土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有意思。修煉不足,感覺不靈,無師自通,自然把脈不準。不過中醫理論確實說不通,停留在半道,然後走歪了。世上沒人真懂陰陽五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