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感而發

(2024-04-29 04:34:35) 下一個

 

 

 

清末民國和英美靠得近,真的,很神奇。滿打滿祘一百年。後來就轉向了。看來,這一百年要變成插曲了。

 

歐氏幾何和亞裏士多德的邏輯產生以來,和它不搭界時間最長的地方之一是中國。於是,產生了這個地方和外部環境的最遠距離。去聽《新聞聯播》,可以感受到這種距離。

 

記得初讀費正清《中國近代史論稿》的情形,後來才明白,它遵循歐氏幾何和亞裏土多德邏輯體係。回顧中體西體,中用西用等議論,才知道,都是說些沒用的。

 

但是後來的經曆,竟是盡聽這些個“沒用的”經曆。這不,茶壇上的新一代又在討論海德格爾尋求老子的“道”。

 

“找一個當地人做男朋友。”答:“不,不習慣。黑人找黑人,印度人多找印度人,越南人也找越南人做男女朋友”。

 

是的。熟悉,太養人了。但,見過幾個混合的家庭,感受到的生機水平和同文同種的家庭,不在一個水平上。和歐美白人混合的,在生活的思想的審美的各個層麵,整體上升了。

 

同學有問:語言不精,吃喝住別扭著,長期見不到故鄉,有什麽勁?

 

這不正是要呆下去的理由嗎?所謂“去異地,找異人,過別一樣的日子”。

 

wolfdancing 指出,不要誤解英文詞義語義。享受這重分辨。每讀到有點“香蕉”味道的文章,覺得尤其的可心。感覺,忒忒綠的詩,蠻香蕉味的。

 

李約瑟和金觀濤在追索中國科技所以不發達的原因讀罷,覺得,不是所以不發達,而是在於這樣的差異:中國人說,一是一個蘋果;歐美人說,一是個數學概念。其實,後來中國人也接受了後者。但習慣上還是留在前者裏覺得舒服。就如同近百十年間,中國全盤西化了,可就是要堅持自己的特色,其實就是“真髒真亂真舒服”般地走向“好山好水好無聊”。

 

自己經曆過的中國的國際關係,大多是中國和不及自己國家的關係,和比自己過得好的地方的關係大都搞不好。這其實也是種自尊,所謂雞頭鳳尾。

 

不難理解,沒法認同。跟好學好,要不然呢?

 

有下列的感受:

 

中西對比分析之類,真的瞎耽誤功夫。殺時間者例外。八零後還在做,有點“有點著急變成老人”的味道。

 

仍從熟悉中扭不過來,不習慣,是中國清末以來至今的中國國情。許多的分析,有點用腦過度,不如用到其它上。

 

中醫,信它個鬼。中成藥,像薑湯驅寒,菊花撈湯清涼,挺好的。

 

學過解析幾何微積分和邏輯係統的,呆在“一是一個蘋果”的世界裏煩不過,就潤了了事。潤不了,就少煩點。

 

小心,別和或少和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間長大的人扯。他們是在用扯來殺時間。

 

中國崛起,變成寧當雞頭,當自尊看。不好看,但總還有點強可以看一看。有點小可憐,也有點小可恨,沒什麽大不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