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下連綿雨,出不去。寫文章玩。

(2023-11-21 11:23:00) 下一個

 

 

 

讀沈尹默書法,覺得他寫完字後有更要緊更感興趣的事要去做。麥華三,啟功,舒同,沈鵬,孫曉雲,都這樣。以前的康有為,翁同龢,魯迅,胡蘭成,於右任,張大千,黃賓鴻,徐悲鴻….也差不離這樣。

 

有電影看,真的沒有理由“一心隻讀聖賢書”了。

 

不專心,可以當作清以後的書法特點看待的。參觀近現代毛筆字,像參觀心猿意馬的3D實況。“字如其人”,被眼前的字跡可笑得妥妥的。

 

碰到個專心的事和人,會感動得掐自己驗證所遇是真的。文言文,清之前的字跡,總會再看再讀一會兒,實在是被其“一生做好一碗麵”的態度迷到了。

 

 

 

 

說民國文學,繞不過魯迅。說改開文學,不提王朔,就沒什麽好提的。這也可以當作兩段時間的性價比看。

 

憋著。好委屈!任你放,王朔出。看過後,竟會想,還不如憋著給力,“愛你沒商量”像根針,憋勁給戳破了,原來不是“血管裏流出的是血”,而是根水管,有時流水,有時流地溝油。

 

近日,翻讀留洋的陳丹青的《退步集》。

 

民國時的大留小留,和近幾十年來的同類,怎麽比?網上有民國幾十年留學生影像,看得自己不信逝者如斯後自蔑:長成個啥樣了!

 

《而已集》,《華蓋集》,至今還是能翻來翻去。《退步集》,能讀完的,就真的是刀槍不入的義和拳勇。

 

“能寫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有道。不服這話。胡平的《論言論自由》,李銳的《廬山會議紀要》,顧準的《希臘城邦》如梯,《退步集》像是滑梯。下放知青出手,把什麽什麽都下放了。

 

曾有悲歎:“思想的解放卻遇上了沒有解放的思想。”

 

現如今,互聯網讓你敞開來看,“我的腦仁我做主”了,出了本能算上不多幾本可以翻一翻的《退步集》。邊翻邊想,索性沒有,倒也清淨。可,知青,有幾個是盞省油的燈?

 

比這更厲害的有的是,請看:

 

 今天,古希臘存不存在的疑雲都溜上茶壇,還收獲了個“讚”,撞見鬼都沒有這麽魔幻感。話說,改開已經三十多年了,生出這等奇葩和葩粉的現實前,才知道,發朋的指南針用作測風水的羅盤,原來還有個總算派了個用場的老實。不犯二症,怎麽會有“新古典和浪漫主義的中國源”之探幽和追隨者?

 

另有更精彩的:歐氏幾何,古已有之:白馬非馬。

 

就在想,新帖將至:子在川上曰:星艦飛來了。

 

 

讀了魯迅的《華蓋集》,怎麽可能翻遍陳丹青的《退步集》?用改造國民性撬開的對中國認知的,是深度;《退步集》,也就是個好好的話好好說了。

 

張愛玲小說,說個人的痛。餘華的小說,代表共和國的人民痛。故,張愛玲,讓讀到了文學的原形;餘華的,是附著在新社會上的文采,其實是另一種延安文藝。

 

批判秦漢唐宋元明清,能總結出個“循環”。分析“解放後”的,將和“解放後”一齊,“因內容過於荒誕,刪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