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2年開頭幾天寫得最好的文章》讀議

(2022-01-23 07:27:49) 下一個

2022年開頭幾天寫得最好的文章》讀議

 

 

我的智商不夠用

我一直搞不明白,進餐館要戴口罩,但是吃飯的時候又可以摘下來……難道說,在我吃飯的時候,病毒也去吃飯休息了?

 

我的智商還是不夠用

還有一個問題我搞不明白,你說那些什麽門把手啊,冰鮮果蔬啊,桌椅板凳啊,輪胎快遞啊這些東西既沒有咽喉也沒有鼻子,更沒有肛門,怎麽檢測它的核酸呢?如果它們可以檢測,那為什麽人就必須捅咽喉捅鼻子捅屁股呢?還有,封家封村怕傳染,那成千上萬人一起做核酸又不會傳染了?

 

疫苗研發時間平均都超過10

隻須小學畢業,隻須認得字,隻須具有小小常識的人,一分鍾就能明白的事:

疫苗的研發時間平均都超過十年!!!

破傷風疫苗:用了40

B肝疫苗:用了38

流感疫苗:用了14

天花疫苗:用了26

腦膜炎疫苗:用了68

小兒麻痹症疫苗:用了20

輪狀病毒疫苗:用了26

乙肝疫苗:用了17

世紀絕症艾滋病至今都沒有疫苗,而某病毒出現兩年,全世界就出現了四五種疫苗。

 

(議:“打不打第三針?”

 

藥學碩士,正在臨床的醫生,香蕉人齊答道:去打。

 

“為什麽有的說不要打?”

 

學藥的和臨床的答道:不要信網上傳的。

 

香蕉人答:那都是你們從《星島日報》,微信上看來的。

 

聞而瞎想到:閉關鎖國,把垃圾一齊向閉鎖的關和國裏倒;改革開放到今天,轉身又把垃圾向“變化很大”“崛起了”的盛世裏倒。

 

閉關和開放,是出自一手的兩個動作。明白不?關著,你嚷“鐵屋子”;開了,你嫌刺眼。這不關乎“智商”,倒是要自摸自摸(甚至自慰),身體哪塊還是自己的?

 

倒洗澡水,連著盆裏的小孩潑了。對這事的琢磨:在古希臘,產生了邏輯和哲學。在中國,產生了買櫝還珠的典故。

 

這典故近代出了意外的續集:盆裏的的娃是冰雕的。

 

疫情鬧了兩周歲,還是這麽個“智商”,傾盆倒了得嘞。)

 

奇葩邏輯

 

國產奶粉的廣告都有個奇葩邏輯,比如獲得歐盟認證啦,新西蘭奶源,澳洲牧場,美國質檢……然後說更適合中國寶寶,what

 

(議:真事。一大學同學拒打科興疫苗。理由:連塊尿不濕都造不好,會造出好疫苗?這話使聯想到“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摘自魯迅《呐喊自序》。

 

這三者都是這裏產生的奇葩,說明著這裏和正常邏輯的距離。

 

兩點成一線,不分洋娃娃,土娃娃,都一個理。

 

權力相互監督,是政治公理,分啥國內國外?

 

一碼歸一碼,高知偏不會。

 

回寧省親,第三天必咳。一回加拿大,啥事也沒有了。空氣不認肺的國籍。

 

神經科不學了,因為覺得醫院外的人都得了囯民性病,要先去治“精神勝利法”之類。這不是犯二嗎?不料,卻成了近代中國最深刻思想家的壓箱底的。

 

專製之下,壓彎的不僅是身板,還讓思維變成電子糾纏,一頭是尿不濕,另一頭竟是疫苗。想起《紅燈記》李鐵梅的台詞:“奶奶,你是不是氣糊塗了?”

 

放眼全中國,奇葩“雙百”,開到新年。這不又來一朵:“二O二二年開年最深刻的文章”。)

 

新聞

以前不看新聞,會和社會脫節;

現在看了新聞,會和事實脫節。

 

(議:這是煲雞湯都不夠料的廚藝,縱然對仗了說。實情是:

 

以前不看新聞,看什麽?

現在看了新聞,為什麽不自責自己還在看這“事實”?

 

新聞盡由宣傳部發布,有脫節不脫節一說嗎?社會是安排好的“聽耄的話,跟黨走”社會,事實是被三代表了的事實。不去“自媒體”,抖抖音也行啊,偏盯著“新聞聯播”,社會啦,事實啦地扯,也忒low 了。)

 

談論

 

不要和不明白的人談論已經知道的事情;

而是要和明白的人談論還不知道的事情。

 

 (議:二0二二是複辟年,明明白白,敢談談嗎?盡扯些沒用的。

 

回家和媳婦說這樣的話,小心話沒說完就被衝“刷碗去!”。活該!)

 

蕙質蘭心

一個有教養的男人,就要像宋江那樣,當別人侮辱他,挑釁他,得罪他的時候,永遠也不氣惱,永遠保持風度,總是表現得很豁達很寬容……過後再讓李逵剁了對方全家,最後怪李逵粗魯,罰他晚上不許吃酒。

 

(議:摘一段,魯迅的:“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於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7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嗬!中國軍人的屠戮8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汙……。”

 

比較“蕙質蘭心”,這是什麽情況?

 

幽默,有跪著說的,即段子。品相好點的,是諫,甚至死諫;差一等的,譬如“遞上一紙條,傳到鄧小平同誌手上,上麵寫著:首長,別抽煙好嗎?”諸如此類。這段“蕙質蘭心”,是這套路上的。

 

真的要問問,又是抖音,又是德雲社,海派清口,吐槽大會,李雪雲拿自己開涮…. 已致於娛樂至死,怎麽就一副拋媚眼,玩打擦邊球,圖個開心就好的賤相呢?

 

哭,總有個淚,由不由心,總是彎水。辨其真假太狠,不夠意思。看破笑,這事兒可大了去。自《滑稽列傳》到《笑林廣記》,到趙本山郭德綱周立波,“笑死不賠”中,抖露出的是該民族的嗨點水平,—— 也可當作良知水平看。魯迅曾高高提起來看,看出了“阿Q精神”的歹相。現如今,這歹相居然常常覺得尚具品位,譬如他敢於臨刑著,靜下心來,劃圈,還想到“二十年後又是條好漢”。今秋複辟,恐怕連靜坐翻白眼的搞笑都不敢吧?

 

懂得真多

 

一個富婆同學,在深圳有5套房,存款好幾千萬,身家過億。有次她來北京辦事,順便來看我,讓我給她講講投資什麽好。我從“貿易戰到疫情,從新能源到大消費,從元宇宙到VR,從預製菜到數字經濟……把各個賽道都講了一遍。富婆同學說:“雖然你們窮人沒什麽錢吧,但是懂的真特麽多。”

 

(議:網友評另一網友文章道:你總是把早已眾所周知的東西當大吃一驚來說。

 

真的,周遭這樣的東東真不少唉!有如“標題黨”,坦率度已到了“自知沒水平,所以標題黨”的水平了。

 

讀民國文學,再轉讀共和國文學,要是不圖個“與時”,退宅在民國文學裏,不會煩得不得了的。

 

這也像看四九後人的字跡,不看就沒有的看,看吧,真欺負眼商。

 

“九斤,八斤,到這代就七斤了”。這阿婆說得一點不假。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真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盡頭!”)

 

小魚和大魚

小魚才浮出水麵找吃的,大魚王八們都是躲在水底下,什麽也不幹,默默等著小魚吃飽長大後然後吃小魚。普通人創造價值,權貴階層掠奪價值。(有感於“全國14億人,至少有12億人沒喝過茅抬,而正是這12億人為自己的俎國有茅抬而倍感驕傲和自豪”)

 

(議:“俎國有茅抬”,有點兒意思!)

 

兩個故事

每個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有兩個故事:

一個是他生活的故事;

一個是他希望生活的故事。

 

(議:這種話最忌諱加“每”“最”“哪個不是”。不加,可觸膝,可悄悄話。加了,就成了過橋米線。)

 

曆史上的今天

不要以為你所經曆的每一天,

都是新的一天。

也有可能是:曆史上的今天。

 

(議:你複辟,我北伐。之於當下的中國,是“未來世界”還不止的海市。

 

今年是中國複辟年,按紐約時報的說法,今秋的二十大,將一巴掌把中國從2022打回到1922再往前的丁巳。從此,沒有什麽曆史上的今天,隻有今天就是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