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道“中華民族沒有自由的傳統”傳統。傳統了,還叫自由嗎? ———讀《史記

(2020-12-28 05:57:38) 下一個

司馬遷,情與秦始皇,通;智於秦始皇,不及;文才於秦始皇,從見到的記載看,相當。

 

《秦始皇本紀》寫得蠻吃力。譬如,秦始皇上幼兒園,小學的紀曆,不見記。而這經曆彌足珍貴於解釋秦始皇成人後的所作所為。譬如,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為什麽秦始皇這麽快這麽急地做?而且做成了?譬如,不設皇後,不立諡號,不封建,司馬遷隻一筆帶過,大大得不該。隻能說,司馬遷看不到這“三不”的才氣,意義。譬如,司馬遷以大篇幅記秦始皇出巡,包括軼事,碑文。這在秦始皇一生中,是錦上添花之舉,有如毛的過韶山,重訪井岡山,住在滴水洞。真有點不當記的記得太多。其實透露出司馬遷對秦始皇的盲點,記錄和評價的沒把握。

 

司馬遷的神來之筆:記嫪毐之亂,以出離憤怒之態。情商高過秦始皇;記處置呂不韋,以極簡之墨。見識之睿,不下秦始皇當年的不立斬的清醒。

 

《秦始皇本紀》整篇,以自己對人世遭遇的悲愴慘怛,記一代偉人之豐功偉績,對從小受欺辱的同情,對得勢後行同虎狼的又敬佩又覺得太狠,對求不死之丹,怕提死字的又憐又嘲,使文章更象悼詞,將曆史寫成抒情散文。

 

司馬遷文,陝西普通話,硬硬的大男人腔。不孔孟那樣得糯,也不老王那樣得繞。斷在當斷,接著說的也不囉嗦,沒的說,一排蹲著呼啦呼啦吃褲帶麵也不饒舌。

 

左傳史記,都是文章。左傳更是,史記多用當時“網絡語言”,見幾分時尚。在當時,當為時文。如同《紅樓夢》於當時。不滿意處:用自己的口吻,文筆,記載各人所說。陳勝項羽劉邦見到巡遊的秦始皇所發感慨,記得活龍活現。可惜太少。李斯的斯文,沒說足,王翦的粗獷,沒說到。

 

敬慕司馬遷的自由。“網羅天下放佚舊聞,立一家之言”時,沒有指導思想,愛憎由己,談吐發自。

 

五四之時,不可謂不言論自由,不過魯迅胡適,都在別人樹起的救亡圖存的大纛之下;七八年後的思想解放至資產階級思想自由化,出了個和共產黨一調兩唱的劉賓雁,始終不識真假的《真話集》,不說毛澤東就沒得說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要不是有個張愛玲,那兒一天下的五星紅旗下唱著“到了最危急的時候“的憤青。

 

史記是自己讀過的第一本也是第一水平的自由之作。誰說中華民族沒有自由?

 

有道“中華民族沒有自由的傳統?”傳統了,還叫自由嗎?

 

當下公知們求的自由民主,是響應號召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