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的技術戰爭失利?

(2023-08-17 16:00:26) 下一個

拜登政府出台了一係列限製中國大陸獲取尖端半導體芯片及其製造技術的政策法令。華為公司退出高端5G手機市場似乎也證明了美國政策的有效。但是,中國大陸在高端半導體芯片製造技術之外的其它領域,卻在不斷提高競爭力。大陸企業不但在國產替代方麵獲得成功,而且正愈來愈多地將大陸國產產品或中外合資產品出口國外,蠶食美國西方國家主導的市場。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經濟戰略家和作家,《亞洲時報》副主編、以筆名Spengler發表網絡文章而聞名的戈德曼(David P. Goldman 下圖 THE HERZL INSTITUTE)近日在《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撰文,分析中國大陸在科技領域取得的進步。戈德曼認為現在美國打壓中國大陸高科技領域會得不償失。相反,他認為美國必須做好自己,在研發和產業政策上投入巨資,不但要保持創新,而且注重將科技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否則,美國將在21世紀的技術霸權競爭中失利。以下為該文主要內容。

西方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中國大陸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一係列引人注目的試點產品,這些產品主要由華為實施。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基礎設施製造商,華為設計開發的全自動化的工廠、礦山、港口和倉庫已在中國大陸投入運營,首個商業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正在北京試行。華為官員表示,該公司在中國大陸有10,000份5G專用網絡合同,其中6,000份在工廠。華為今年7月推出了盤古大模型3.0和昇騰AI雲服務,旨在幫助中國企業使用自己的數據構建專有的人工智能係統 (下圖 teletimesINTERNATIONAL)。

沒有跡象表明,拜登政府對高端芯片及其製造軟件和機器的限製減緩了中國大陸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主導地位,即人工智能在製造、采礦、農業和物流中的應用。現有信息表明,中國在突破技術限製方麵取得了驚人的快速進展。

三個潛在結果  

通過政府引導和資金支持,中國大陸先已經在人工智能和高速寬帶應用於商業生產力方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於美國和西方國家來說,這可能會產生以下三種結果:

1.美國及其盟友齊心協力超越中國大陸,奪回工業技術領先地位;

2.美國和歐洲采用中國大陸的工業技術並成為追隨者;

3.繼英國的工業衰退之後,美國繼續失去工業市場份額,並增加了對進口的依賴。

美國的選擇是1 -- 超越中國大陸。《芯片法案》的頒布說明,美國實行新的產業政策,決心帶領盟友奪回工業技術領先地位(下圖 SEMICONDUCTORENGINEERING)。《芯片法案》為美國半導體生產業帶來了2,000億美元的預計投資。無疑,基於國家安全原因在美國建造芯片廠是合理的。但美國生產芯片的競爭力如何尚待市場考驗。畢竟,同樣質量(甚至更好)的芯片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從台灣和韓國進口;據報道,台積電將以比台灣製造的芯片高30%的價格出售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產的芯片。

在某種程度上,第二種選擇 -- 采用中國技術,美歐成為中國大陸工業技術追隨者似乎在逐步成為現實(下麵詳述)。

第三種選擇是去工業化,對美國來說,這完全不可接受。

美國技術封鎖沒能成功

西方分析人士高估了技術控製對中國的影響,低估了中國大陸繞過技術控製的能力。在川普政府於2020年禁止向華為銷售美國高端半導體後,西方媒體預測,中國大陸的5G推廣將陷入停頓。例如,《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就曾寫道:“華為技術公司和中興通訊(ZTE),中國最大的兩家電信設備提供商,已經放緩了在中國的5G基站安裝速度。這表明華盛頓為遏製北京的科技野心而不斷升級的努力正在產生影響。”

實際情況是:2021年,中國大陸5G基站數量翻了一番,達到143萬個,2022年增至231萬個(下圖 RCRWIRELESSNEWS),而全球總數為300萬個。華為用成熟芯片(28納米,而非華盛頓禁售的7納米芯片)建造了5G基站。雖然成熟芯片能耗高於7納米芯片,但係統運轉同樣有效。不過,美國對華為禁售5G芯片使其高端5G手機業務基本歸零。

但是,美國的技術封鎖卻反逼華為在中國大陸組建獨立的半導體供應鏈 -- 設計自己的高端芯片,並在大陸生產。有研究公司報告稱,華為將於2023年下半年重新進入5G手機市場。路透社7月12日引用第三方技術研究公司的消息稱,“華為應該能夠利用自己在半導體設計工具方麵的進步,以及中芯國際的芯片製造,在國內采購5G芯片。”(下圖 Instagram)據分析認為,華為的新5G芯片可能使用了將兩個14納米芯片“堆疊”的‘小芯片’,從而實現7納米性能。更早些時候,華為宣布與本土公司合作成功開發出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EDA),可用於最高可達14納米芯片設計。

現代工業生產越來越多地使用到半導體芯片。由於半導體芯片能大大地提高生產力,半導體芯片在工業生產中的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一國的真正技術實力。而美國的製造業早已空心化,故工業生產中引進半導體芯片來改進生產的列子乏善可陳。反倒是在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大陸,用計算機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解放生產力的案例越來越多。這裏就不得不提及華為雲首席執行官張平安7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前推出的‘盤古’人工智能係統。該人工智能係統由華為的鯤鵬(Kunpeng)和昇騰(Ascend AI)加速器芯片提供動力(下圖 facebook)。

有了盤古係統,華為雲可為客戶提供“大規模的行業開發工具包。通過對客戶擁有的數據進行二次培訓,客戶可以擁有自己專屬的行業大型模型”。關鍵是,“華為使用了自己的昇騰(Ascend) 910處理器”來訓練盤古機型。‘自己的’意味著中國大陸能夠獨立生產昇騰人工智能芯片 Ascend AI)等。其實,包括華為在內的廠家一度鍾情於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芯片V100和A100 GPU,因為其性能要優於華為的鯤鵬和昇騰。但美國禁令使英偉達不能向中國大陸出售,卻激勵華為開發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鯤鵬和昇騰。

曾幾何時,ChatGPT因其撰寫論文和詩歌的複雜性和計算能力而洛陽紙貴。但工業生產係統沒那麽矯情,不需要GPU作文寫詩,故性能比ChatGPT稍低的‘盤古’由於滿足了業主的要求在業界大受歡迎。

美中不同的高新技術著力點  

或許是美國現存製造業沒有實現人工智能應用好處必需的規模,偉大的美國(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科技公司的萬億美元估值主要來自消費娛樂。但是,美國公司以ChatGPT為代表的LLM(大型語言模型)生成型人工智能將如何盈利目前尚不太清楚(下圖7 HIBIS EDUCATION)。隨著人們好奇心的消退,OpenAI的ChatGPT模型6月份網站訪問量下降了10%。

與此同時,不俱美國同行閑情逸致的中國大陸科技公司,沒有時間寫詩,無雅興猜測機器何時會有感知能力,更無遠見猜測人工智能何時會取代人類。大陸科技公司隻專注於一件事 – 將繁重工作的自動化:檢查工廠傳送帶上的零件,檢查采煤工作麵是否有垃圾異物,檢測機器是否運轉正常,將集裝箱從貨船轉移放置在自動駕駛卡車上,等等。由此,5G2B(5G To Business)和人工智能的好處是有形和可見的:更便宜的工業產品、更高效的港口、自動化車輛等等(下圖 CGTN)。

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生產、物流和服務 -- 中國大陸無疑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發揮著引領的作用。正是政府支持包括5G/6G網絡和人工智能優先服務行業應用,使中國大陸自2019年以來大大增加了對全球南方的出口 -- 對東盟的出口增長了50%,巴西增長了近100%,土耳其增長了250%。同樣是這些努力,使中國大陸在2023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超過了多年的一哥日本(下圖 CARSCOOPS)。價廉但功能齊全的中國大陸電動汽車在歐洲攻城略地,甚至導致歐盟考慮啟動“雙反調查”(反傾銷和反補貼)。

美國科技製裁無效的原因

美國對中國大陸人工智能發展的限製證明至少在生產、物流和服務方麵無效。首先,事實表明中國大陸本土設計的行業應用頗具競爭力。這些本土設計的應用通常需要比LLM更少的計算能力,但其性能卻可媲美英偉達和AMD同類產品。

其次,大陸的中芯國際可生產滿足中國軍方要求的7納米芯片,盡管成本更高,效率更低。蘭德公司在2022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現有的軍事係統絕大多數使用成熟芯片,因為這些(28、14、或7納米)芯片已經實踐證明可靠,更容易硬化(下圖 Allied Market Research)。

第三,大陸企業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從第三方賣家獲得英偉達最快的人工智能芯片(A100,H100),盡管價格更高。而且,英偉達還可以向大陸公司出售較慢版本的人工智能芯片(A800,H800)。不過有報道說華盛頓已準備禁售這些版本。

此外,中國大陸公司還可通過雲服務使用美國的人工智能計算能力(下圖 FINANCIAL TIMES)。而且,美國難於阻止中國大陸公司通過雲服務使用美國的人工智能計算能力。7月6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在采訪亞馬遜首席執行官賈西(Andy Jassy)時問他:“政府提出的一個想法是,中國公司將無法通過亞馬遜等雲提供商通過超規模設備訪問人工智能級雲計算資源。如果中國公司無法在[亞馬遜網絡服務]上訪問人工智能規模的計算,你知道這會對亞馬遜產生什麽影響嗎?”賈西回答說:“事實是,在中國有一些非常強大的大陸本土雲提供商。因此,在中國大陸公司將獲得人工智能能力,因為他們可從美國公司、歐洲公司或中國大陸本土公司那裏得到。”

贏得競爭或消亡

自美國實施對中國大陸技術出口的限製以來,大陸企業似乎並沒有減緩其推出具有最大戰略影響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與此同時,對中國大陸銷售的限製減少了美國半導體公司的收入,並危及其研發預算。實際上早在2019年12月,國防部即否決了川普政府禁止向華為出口高端芯片的計劃,理由是失去華為這家客戶將影響芯片製造商維持研發的能力。

半導體行業的研發需求規模是獨一無二的。2021年銷售額為6,000億美元,但涉及的研發預算為2000億美元(由於市場疲軟,實際可用的研發總額將不超過1,600億美元)。與之對應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汽車製造業,將其年銷售額的大約十四分之一用於研發。對於高通(Qualcomm)和英偉達(Nvidia)這樣的半導體公司來說,《芯片法案》提供的支持將無法彌補因聯邦監管而損失的收入。高通在中國大陸的收入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一,英偉達的收入占收入的五分之一 (下圖 FORTUNE)。這些公司正在遊說拜登政府放鬆對中國大陸的控製,而且他們有充分的理由 --  跟五角大樓2019年12月提出的理由一樣。

很多業界人士認為,限製向中國大陸出口技術充其量是權宜之計。領先的芯片光刻設備製造商ASML擔心,中國大陸每年畢業的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工程師數量,最終將幫助大陸企業開發出自己的替代品。關鍵是即使作為權宜之計,這些限製措施也沒有成功。它們的確在幾個方麵使大陸企業的運轉成本大大增加,但並沒有阻礙其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步伐(下圖 Vietnam)。恰恰相反:美國工業界中已有限采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企業,正好是那些在中國大陸運行或有重大投入的美國公司。

無論其優點如何,《芯片法案》都不能與1970年代的《阿波羅計劃》或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DARPA資助數字經濟發明時所做的努力相提並論。1983年時,美國GDP的1.2%和政府預算的5%用於聯邦研發。如今,美國在聯邦研發上的支出僅占GDP的0.6%,僅占聯邦預算的2%。

為了保持對中國大陸的技術優勢,我們應該額外花費數千億美元,來培訓高技能勞動力,教育或引進更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同時為製造業提供更廣泛的激勵措施。即便如此,現在打壓中國大陸已經太晚了。對阻止中國大陸在高科技領域的進步,美國已是力有不逮。對步步緊逼的中國大陸,我們必須坦然麵對並且敢於競爭。因為隻有如此,我們才能恢複美國的卓越地位。

參考資料  

Goldman, D. P. (2023). Why America Is Losing the Tech War with China. THE NATIONAL INTEREST. 鏈接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echland/why-america-losing-tech-war-china-20666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