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華為與愛立信和諾基亞

(2024-05-09 14:31:35) 下一個

華為網絡部門(ICT基礎設施業務)去年(2023年)的表現超過了愛立信和諾基亞,其整體收入增長2.3%,達到約3620億元人民幣(500億美元)。按固定匯率計算,諾基亞(Nokia)的收入下降了8%,而愛立信(Ericsson)移動網絡部門的收入則下降了15%。考慮到這兩家北歐通訊設備公司可在華為被禁的包括歐洲和北美在內的地區自由銷售,華為的這一成績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下圖 CNBC/huaweicentral)。

華為基站繼續領跑的原因

華為被排除美國市場以後,諾基亞和愛立信在美國市場的收益並無大的改善,因為美國削減了在通訊設備上麵的開支。反觀華為,雖然在歐洲和其他親美國家丟失了一些生意,但其在中國大陸本土的地位不可撼動。擁有14億人口和大量移動網站的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大部歐洲國家追隨美國拒絕與華為做生意,於是在大陸引起了強烈反彈,致使愛立信和諾基亞丟失了部分中國大陸市場份額。如愛立信2023年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降至107億瑞典克朗。但2019年愛立信的銷售額為159億瑞典克朗(15億美元)。

那些繼續購買華為網絡產品的運營商,並不認為華為的通訊設備性能下降,盡管華為智能手機因製裁而性能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華為一直在設計自己的網絡軟件,而其智能手機此前使用的則是穀歌的安卓操作係統。在網絡方麵,華為的硬件似乎也自給自足。它目前的短板是沒有代工廠為其生產最尖端的低納米芯片。由於美國禁令,最先進的芯片代工廠三星和台積電不能為華為生產芯片。但這對華為的基站影響十分有限,因為網絡通訊設備通常在使用芯片上要落後於智能手機幾代(下圖 MOBILE WORLD LIVE)。據報道,即將推出的iPhone16將采用2納米芯片。被認為是最先進的諾基亞基站,使用的則是5納米芯片。

華為現還將繼續擁有其他優勢,如功率放大器。華為基於氮化镓的功率放大器,在開關速度、熱管理、功率處理方麵都比矽器件更優越。運營商網絡首席營銷官Philip Song在2024年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就這一組件而言,我們領先競爭對手一代人,這就是為什麽根據報告的第三方,我們保持領先的市場份額。”

超越網絡通訊設備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及其本土競爭對手中興被禁止在北美、歐洲和其它西方盟國銷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被認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華為和中興獲得中國大陸運營商的追捧,拿下了一些曾經是愛立信和諾基亞的(中國)市場份額。在大大增加其在最大的中國大陸市場份額的同時,華為重返穩健成長還得益於其網絡通訊設備之外的成長故事。

其中之一便是華為的消費者業務。華為與中芯國際(SMIC)合作生產了7納米芯片麒麟9000S,以及華為自主研發的 Maleoon 910 GPU芯片,5G調製解調器和射頻技術,並將這些與華為自研的鴻蒙操作係統一起生產了Mate 60 Pro的5G智能手機。華為Mate 60係列5G手機的熱銷幫助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收入增長了17%,達到約2,515億元人民幣(347億美元)(下圖 The Wire China/HUAWEI)。

華為在人工智能芯片研製上也有斬獲,並前景看好。華為的升騰910(Ascend 910)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工智能處理器”,由世界頂級合同芯片製造商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使用7納米工藝製造。華為的最新人工智能芯片升騰910B(Ascend 910B),據說可媲美英偉達的GPU芯片100A。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版2023年11月8日報道,大陸在線搜索和人工智能巨頭百度在2023年訂購了1600塊華為的Ascend 910B芯片。據路透社報道,大陸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訊飛(iFlytek)推出了基於華為Ascend芯片(升騰910B)的飛星一號計算平台。這意味著華為的人工智能芯片正擴大其在中國大陸AI業界的版圖,獲得曾經屬於英偉達的市場份額

正是看到華為的強烈進取心,英偉達(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對科技媒體《連線》稱,華為是一家“非常非常好的公司”。而英偉達在2024年2月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首次將華為列為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在內的多個類別的最大競爭對手

華為的雲計算、數字電源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門,都是該公司未來的增長點(下圖 PR Newswire/huaweicentral)。這些部門現在的規模不算大,但潛力無限。尤其包含人工智能芯片的華為雲計算,最終可能在中國大陸發揮重要作用。華為在大陸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並非AWS(亞馬遜全球服務)、穀歌或微軟,而是另一家本土公司阿裏巴巴。華為雲計算去年銷售額增長22%,超過550億元人民幣(76億美元)。

狼來了

由於美國支出放緩導致愛立信和諾基亞的業務進一步萎縮,如今這兩家歐洲公司的員工人數比2016年減少了約27500人。相比之下,華為自2016年以來已增加了2.7萬名員工。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的匯率計算,華為的人均員工銷售額遠高於愛立信或諾基亞 -- 47.2萬美元(華為)VS 27.6萬美元(諾基亞)VS 24.5萬美元(愛立信)。收入的增加使華為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R&D),並拉大了與愛立信和諾基亞的距離。2023年,華為投入研發的資金比愛立信和諾基亞兩家公司研發資金的總和還多134億美元(下圖 LightReading)。

由於華為的發力領域擴展,其研發也相應地覆蓋了華為的雲計算、數字電源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領域。今天的研發就是明天的(領先)產品。現在美國可以通過英特爾、高通和英偉達等公司(主要在涉及領域),以及科磊(KLA )和泛林集團(LAM)在設備方麵的優勢製約華為在終端業務等領域的進步。在不久的將來當中國大陸開發出本土替代品時,美國這些公司,以及盟國的公司,很可能會失去很大一部分中國大陸市場,就像iPhone正在經曆的那樣。更可怕的是,那時以華為為代表的大陸公司會在世界各地與西方國家爭奪市場,就像BYD正在做的那樣。中國大陸的“卷”文化太可怕,美國/西方國家也得“卷”起來才行。否則,中國人真要騎在咱頭上了。真那樣,人高馬大的西洋人畢恭畢敬地聽命於他們的中國老板的場景就會比比皆是了 – 就像現在耶倫老奶奶對大陸政府領導一樣彎腰曲背,或者咱耶倫老妹兒那般背包拎袋到中國倒騰俏貨似地:-)(下圖 VOA/SCMP)。

參考資料

Iian, M. (2024). Huawei amid sanctions beats Ericsson and Nokia on every measure. LightReading. 鏈接 https://www.lightreading.com/5g/huawei-amid-sanctions-beats-ericsson-and-nokia-on-every-measure

Pan, C. (2024). Tech war: Huawei’s AI chip capabilities under intense scrutiny after market leader Nvidia taps it as potential rival. SCMP. 鏈接 https://www.scmp.com/tech/tech-war/article/3253943/tech-war-huaweis-ai-chip-capabilities-under-intense-scrutiny-after-market-leader-nvidia-taps-it?campaign=3253943&module=perpetual_scroll_0&pgtype=articl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