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慶加東行記

(2023-07-31 16:17:19) 下一個

國慶期間駕車去了一趟加拿大東部安省(Ontario)。7月1日從我家所在的東南部驅車北上時,高速公路一路所見同樣向北的車流密集,遠遠多於南下的汽車。顯然,人們都想要盡量北向,離熱浪滾滾的(南部)地區越遠越爽。當我們在濱州(Pennsylvania)和俄州(Ohio)近大湖的服務區加油進餐時,服務區內的車輛和人流無不顯露出節日的氣氛。在底特律(Detroit)住了一晚後,7月2日一早即由底特律經由Embassador大橋入關加拿大(下圖 wikiholed)。因加拿大油貴,打算在離開底特律進入加拿大前把油箱加滿。豈料順著路標駕車很快就到了海關,沒能在路上加上油。還好,在出美國海關、通過加拿大海關前,發現了一處有幾十個加油機的“加油站”。原來,這是為了方便那些專門入境美國來加便宜油的加拿大人準備的。由於這些汽油是“出口”到加拿大的,故其每加侖價格比海關附近底特律市區加油站的要便宜幾分。我們當然喜出望外,立即駛至一加油機前,加滿汽車油箱。

美加間的差異  

在入關加拿大時有一點小小的高興 – 排隊等待過關的車僅有10幾輛,與一路上看見的北向車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或許,是因為時間較早,還不到9點。或許,是因為天空飄著微雨?不得而知。進入加拿大安省後,在溫莎與一朋友簡短見麵交談後我們即向目的地渥太華急馳。不過路上也走走停停,先後在兩處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和進餐。讓我頗感意外的是,加拿大(安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內人流竟然比我在美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內見到的更多。而且,在加拿大(安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廳內進餐如廁或休息的人中超過一半以上是有色人種,其中尤以印度裔人為最(下圖)。這是反映了加拿大族裔分布的現實,抑或是少數族裔更願意利用國慶長周末合家出遊?這一現象頗值得研究。對了,加拿大的國慶節(Canada Day)是7月1日。

當我們在美國(賓州/俄州)高速公路服務區停留時,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廳內進餐如廁或休息的人明顯不如(加拿大)安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廳內的人多。美國(賓州/俄州)高速公路服務區中主流還是歐裔白人(下圖)。當然,美國境內沿大湖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多且旅遊景點多,對分流遊人不無裨益。同時要指出的是,美國境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不僅是沿大湖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還總是有戶外野餐簡單燒烤及散步遛狗的設施和綠地。當我們返回美國自紐約州的水牛城(Bafflo,NY)駛入賓州時,在賓州遊客中心(Welcome Center)後麵還看到了令人神爽的景色(下圖)。而我在停留的倆個安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內卻未見到同樣設施或自然景觀。

渥太華

原本以為位於美國北麵的加拿大,氣溫會比美國大多地區要低,因而比較“爽”。其實不然,加拿大,至少是2023年7月初的加拿大安省氣溫,包括筆者去過的渥太華(Ottawa)、金斯頓(Kingston)和倫敦(London)等城市,並不比美國大部地區更“爽”。至於媒體報道的(因森林大火而產生的)空氣汙染,倒沒有明顯感覺。其中渥太華是加拿大首都,其市區人口超過100萬,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作為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加拿大議會的所在地國會山(Parliament Hill)自然是要去看的。國會山的哥特式複興建築群,以其特有的尖塔高聳、尖形拱門、修長的束柱和大窗戶給遊人留下深刻印象(下圖)。

緊靠國會山的渥太華麗都運河(Rideau Canal)為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文化景觀,也非常值得一遊。1832年建成後用於商業航運的麗都運河,是北美最古老的連續運行的運河係統。在沿麗都運河202公裏長的河道上共建造了46個船閘,讓船隻從渥太華河通過麗都運河航至金斯頓的聖勞倫斯河(Saint Lawrence River)。驕陽似火的夏日,在樹蔭下沿麗都運河漫步的確讓人心曠(下圖1)。躺臥在如茵的岸邊綠草地上,呼吸河邊的清新空氣,也絕對是一種享受(下圖2)。至於與情侶在河邊林蔭小道竊竊私語,那可是電影故事裏才有的浪漫(下圖3/4)。如果有時間,不妨也去試試航時1.5小時的麗都運河遊船。你可沿途欣賞渥太華的各色景點和曆史地標,體驗其豐富的文化遺產。

當你站在一座麗都運河橋上朝國會山方向的渥太華河望去時,會發現在毗鄰國會大廈的運河盡頭有一座綠色房頂、仿如宮殿城堡般的建築。那,就是著名的地標性酒店渥太華費爾蒙勞裏爾堡酒店(Fairmont Château Laurier)(下圖1)。費爾蒙勞裏爾堡酒店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她俯瞰渥太華河,與國會山隔麗都運河相望(下圖2/3)。費爾蒙勞裏爾堡酒店在1980年被列為加拿大國家曆史遺產,是一座有著曆史底蘊的4星級酒店。

出費爾蒙勞裏爾堡酒店經Major’s Hill Park 公園,即來到渥太華河岸。放眼眺望,眼前低處流淌的渥太華河河麵分外開闊,左麵的國會山建築群高聳於陡峭的聖勞倫斯河岸(應為渥太華河,謝謝munchenxx更正),更顯宏偉壯觀(下圖)。這時我似乎有一點明白,為何議會大廈要建在俯瞰聖勞倫斯河(應為渥太華河,謝謝munchenxx更正)的山坡上了 -- 那些在國會山議事大廳內唇槍舌劍、爆料攻訐的政治家,或曰政客們,回到辦公室麵對窗外渥太華河河穀的壯觀自景色會時,本已疲憊、鬱悶、憤怒、或受傷的心情倏忽煙消雲散。那河麵緩慢航行的船隻、遠處蠕行的車流和如蟻般的行人,讓政治家/政客們立即覺得自己的崇高和偉岸 –我們在國會山做的這一切,保持著社會的正常運轉,我們支持或反對的不是為了黨派利益,而是為家事、國事和天下事作貢獻。

加拿大的大部分土地最初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殖民地,故昂撒人的影響隨處可見,包括喜慶節日時演奏蘇格蘭風笛。這不,這隊風笛演奏人就在渥太華市政廳旁的卡地亞廣場的訓練館(Drill Hall at Cartier Square)前彩排他們的合奏技巧(下圖1)。大街上也不乏演奏風笛的民間藝人,譬如這位在跨越麗都運河的橋上為路人吹奏風笛的少女(下圖2)。

隔天,我們又去了位於渥太華蘇塞克斯大道(Sussex Dr)上的總理住宅和總督住宅。坐落在渥太華河邊的蘇塞克斯大道24號是總理住宅所在地,但正在維修。總理住宅斜對麵,便是蘇塞克斯大道1號加拿大總督的住宅“麗都廳”(Rideau Hall)。麗都廳是加拿大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英國國王查爾斯(女王駕崩前為伊麗莎白女王)在加拿大的代表、加拿大總督的工作和居住之地。在蘇塞克斯大道1號、距麗都廳尚有幾百公尺之遙的鄰街大門兩邊,分別站立著一位身著儀仗隊服裝的持槍衛士(下圖1)。經過一處巨大的林園來到麗都廳時,又有同樣衣著的兩位持槍衛士分列在大廳入口兩旁(下圖2)。

持槍衛士護衛的麗都廳正門,是供政府顯貴和外國政要出入的。普通遊客隻能從側麵專設的出入口進入麗都廳。我們經過側門安檢進入麗都廳後,即有一些工作人員接待講解大廳各具體功能房間,如這位笑靨如花般的(大學生實習)講解員(下圖)。

我們也去了渥太華的唐人街。因篇幅關係,渥太華的唐人街,以及金斯頓和倫敦的見聞留待續篇介紹。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unchenxx 回複 悄悄話 "為何議會大廈要建在俯瞰聖勞倫斯河的山坡上了" 這個是渥太華河,不是聖勞倫斯河。在渥太華是看不到聖勞倫斯河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