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駁南宮竹先生(之一)-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則何如?

(2019-12-15 14:01:19) 下一個

本人發了一篇解釋《黃帝內經》的帖子後,南宮竹先生發了一篇回應帖子:再論“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帖子裏,南先生各種花式誇我,實在令我感動。

南兄的帖子,漏洞百出,本來不值得駁。但是由於他不懂裝懂地使用了五行的知識,誤導了一些人盲目輕信,為真理計,我還是要抽點寶貴時間去駁一駁的。我不想在和別人爭鬥的事情上,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故本文盡量不講理論,隻是就坡下驢地使用他的言論和邏輯。如果使用他的邏輯解釋其他同類句子的時候,會自相矛盾,甚至和《內經》相矛盾的時候,他的對錯就不言自明了。

1. 南說:“肝欲散”是此句的主語,後麵的三個“之”都是在指“肝欲散”這個主語,而不是“肝”本身。

按照你這個思路“順“一下句子,想必各位看官就可以做出判斷: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肝欲散,用辛補肝欲散,酸瀉肝欲散。

豈非繞口令乎?

2.  南說:辛是肺金的正味,五行上金克木,辛入金就是加強“克木”的功能,也就是遏製肝木的“散”。

我說過,五髒苦欲補瀉不適合用五行來解釋。

關於脾,《內經》如是說: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補之。

按你上麵的邏輯,這句話應當是: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補之。

按你上麵的邏輯,肝木克脾土,肝的正味是酸,所以在脾這裏,應當是“酸補之“才對。可是,《內經》卻說:甘補之。

你對,還是《內經》對?

對這幾個句子的解讀邏輯,必須可以適用全部五個同類句子,才能證明它是正確的。

3. 酸是肝木的正味,如果辛散過度,可用“酸”來製衡。

關於脾,《內經》如是說: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瀉之,甘補之。

按你上麵的邏輯,這句話應當是: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瀉之,甘補之。

按你上麵的邏輯,脾的正味是甘,所以在脾這裏,應當是“用甘瀉之”才對。《內經》卻說:“用苦瀉之”。

你對,還是《內經》對?、

遑論這個邏輯在這個句子還引起另一個邏輯問題:“用甘瀉之,甘補之”。好神奇。

4. 南先生像是有備而來。在發此貼之前,把部分過去的回帖刪除。不過,網絡是有記憶的,南先生的帖子還是滿地都是:

恭請有點兒閑醫生繼續“蔬果汁 寒涼”篇,家慈內子皆為腸胃隱疾所苦

5.老夫起了一卦,算了算你的帖子:

此貼為捉刀之作。

此貼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是台灣朋友的文筆;

而此貼的中間部分,是一位北京朋友的文筆。作者應當是女性,懂中醫,科班出身,開了診所。

6. 此貼有點太嚴肅了,最後來點花絮。因為洞主一篇帖子寫得甚為優美,我調侃了一句洞主:“洞主寫歌詞吧,文筆真是優美,搞個屁中醫。”

然後,你就說,我汙蔑中醫是“屁中醫”。

我出離憤怒,必須嚴正地給你補補初中語文:

米蘭名言“搞個屁中醫”的部分句子結構分析:

“屁”,為副詞,做狀語,修飾“搞”。

此“屁”不是來修飾“中醫”的形容詞。

建議南先生讀的時候,重音放在“屁”上,不要放在“中醫”上。

在此鳴謝幾位網友的仗義執言。

不過我不責怪支持南先生或者給他點讚的朋友,畢竟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下期預告:駁南宮竹先生(之二) -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真解,敬請期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