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函授靜坐學員 D. Z. 的輔導問答

(2019-11-11 11:09:03) 下一個

【題記:本人對靜坐學員的輔導材料進行整理,發表於博客,以資自學靜坐朋友參考。資料披露已征得學員同意】

問:今天白天打坐就沒睡。15分。雜念較多,不知何處安放。舌頭抵上顎,在什麽部分具體?

答:

1. 舌尖在接近上門齒根往上一點的牙齦處(即齦交穴內側的牙齦)。

注意舌頭不要使勁,有那麽點意思就可以了。

2. 雜念多,可以稍微守丹田。“有欲觀竅,無欲觀妙”。

總的來講這是個過程,會越來越好的,不必擔心。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把意念集中在舌頭和上齶,而是要通過意守丹田往下來。

意念的“上虛下實”是靜坐的原則之一。意念集中在上麵,會出現問題。所以,通過守丹田,讓意念下來。

問:我需要一天坐多少次,每次多長時間。如果我很忙的話,沒有那麽多時間的情況下。

答:

沒有要求,但是無論是每次時長,還是靜坐次數,都是多多益善。

問:我睡前打坐就易睡,白天就沒事。現在每天能做3次,每次15-20 分。過段時間看看效果吧。單盤腿腳踝骨處痛。

答:

很好。

腳踝疼是好事,在通氣血,腿會越來越軟。按你的視頻來看,墊子厚度夠用,不會傷腳踝。

不知道你是否通讀了教材。如果沒有,看一看“氣衝病灶”那一章,就會明白為什麽腳踝痛。

判斷的原則是:靜坐是否能夠入靜。能入靜,就沒有問題,坐下去就是了。如果出現心慌意亂的情況,那不是練功要領出問題,就是吃東西出了問題,需要停下來找原因的。

這裏有個轉載文章:孫貴林的靜坐治癌經過,你可以看一下,尤其是最後一段。

學員以前學過其他流派的靜坐,在臀尖下有一個小墊子。通過對學員靜坐視頻分析以後,我告知學員必須撤走小墊子:

你現在練功的最大障礙,就是臀尖下的這個小墊子(見附件)。

這個跟你腳踝疼痛有關係,也跟打盹有關係。原因呢,是臀部和下肢不是處於最放鬆的狀態,而是有點失衡,腳踝也受壓較大。

平坐最科學,把壓力平均分配於臀部和大腿,是一種平衡的坐法。

你既然跟我學,就按我的方法來:把那個小墊子挪去,平坐。

估計改了以後,你入靜會加深,打盹應當迅速改善或消失。、

正常的情況是,即使有點困了,可是打坐應當也不打盹。

我知道這個小墊子是***那個派的做法。不要迷信***。你拿掉這個小墊子,再過一個月你就明白這一點。

注意:我隻是說那個臀尖的小墊子要拿掉,那個大墊子還是要的。

你放心,隻要你拿掉這個小墊子,你的問題一定可以解決。

如果你的脊柱有問題,那你會經曆比較多的自發動作,你看一下教材裏有關“自發動作”的內容。

打坐的時候,脊柱自然正直、不彎即可,無需像算盤珠那樣節節拉直,那樣隻會增加機體的緊張。

或者,換一句話說,你的脊柱中心,不要自己去找,你自己也找不回來,真氣會給你找回來,它比我們聰明得多。

你如果發生了自發動作,你就知道,先做哪個動作,後做那個動作,從來都是有次序的,非常美妙!

對靜坐高度問題的跟進:

我覺得你拿掉小墊子,現在練功應當是開始漸入佳境了。

兩點:

1. 因為標準蒲團離地麵太近(10cm), 原來我沒有把蒲團寫在教材裏。我現在做了一點變通,就是寫進了蒲團,但是建議兩個疊加在一起,以距離地麵20cm。所以教材添加了一條:


• 蒲團,比如這一款:Japanese Straw Cushion Tatami Floor Cushion。我們建議把兩個蒲團疊在一起,坐在上麵,以離開地麵足夠的距離(20厘米)。你也可以到其他購物平台,例如aliexpress.com,自己搜索“Rush Cushion”(蒲團)。買蒲團的要點是,要看好尺寸,以免不合用。直徑為40厘米的,通常坐起來會很局促,所以直徑至少要60厘米的。

2. 我對其他的靜坐門派,包括***這一派,都進行過研究。除了這個小墊子之外,他們還有個問題,就是離地麵太近。由此,造成兩個不利條件:1. 地氣侵襲腿部,尤其是膝蓋(因為關節會有縫隙);2. 按對流的原理,室內的冷空氣是在最下麵。所以,這些派別都特別強調包腿的問題。其實隻要離地麵足夠遠,采用我們的方法,不用包腿,都不會有問題。事實上,這些派別的人,腿部受寒是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https://kknews.cc/health/kbb62rp.html

你那個大墊子,離地麵高度應當不超過10cm, 這是我現在唯一有點擔心的事情。

問:謝謝。我把墊子拿到了我的床頭櫃上大小正合適。離地有50厘米。我的墊子有10厘米厚,非常舒適。拿了小墊子後,後背直立費勁。我還感到腳踝壓力大,掰的疼,就把腳放下一點。可能單盤我還費勁。膝關節最近都酸。不知是不是盤的多,膝部也不能全放下。還是不能入靜。雜念太多。可能打坐時間不夠次數太少。

答:

隻要你拿下了小墊子,這些就都是好事:)

後背自然正直、不彎不塌即可,不需要節節拉直。

頭部正直,百會朝天。但是不要讓意念在頭上留著,要下來,似有似無守丹田即可。

各種疼,是因為有點氣衝病灶了。

鑒於你脊柱的問題,你出自發動作的幾率較大。床頭櫃可以靠著牆,你自己的背衝著牆(但永遠不要靠牆),這樣後仰的時候,沒有事。希望床頭櫃夠大。

入靜會有個過程,這和你的身體狀況成正比。意念來則來之,走則走之。大趨勢肯定是越來越靜。

對其他一些問題的跟進:

1. 關於“閉眼“的要領。有可能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這裏隻是一個提醒。
 

為什麽要“眼神自然、溫柔。眼睛先微合,注視鼻端片刻,然後雙目慢慢輕合”?直接閉眼可不可以?

《黃帝內經》講,健康的一個秘密是“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也是我們靜坐的一個追求目標。那麽如何精神內守?就需要把四處散亂的眼神給收回來,再通過意念丹田,把“眼神“置於身體之內,實現”神不外遊“。有些人也叫”返光內照“,就是說把眼神叫”神光“,收回來照丹田。按這個要領閉眼,對入靜大有益處。
 

直接閉眼,會簡單粗暴地把部分眼神關閉在外,這樣靜坐過程,神相對來說,是散亂的。

2. 你身上有疼痛,這是好事,做下去就是了。這是小菜一碟,可能全身要痛幾個來回呢。
什麽時候需要停下來檢查是否練功有問題呢?我把教材裏這段給拷貝下來,你看一下:

這時候,關於練功如何繼續,要進行一個判斷。判斷有兩個標尺:一個是練功標尺,即自己練功是否正常;另一個是身體感受標尺,即自我感覺身體好轉的程度。
 

1. 練功標尺。有這樣幾個衡量標準:
 

a. 練功時口中產生津液
 

b. 練功時入靜良好
 

c. 練功後睡眠改善
 

d. 練功後覺得精神振作,更加樂觀、鎮定和有耐心,自製能力增強
 

一般來說,如練功有以上全部的良性練功表征,說明練功本身沒有問題,練下去就是了。
但是,在氣衝病灶發生時,以上標準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如果在練習時沒有以上全部的良性練功表征,則要停下來,按動作要領一一確認,研究琢磨,必要時要尋求輔導老師的幫助。
 

特別需要指出的一種情形,就是學員在練功中出現心裏煩躁以致練不下去的情形時,必須停止練功,按練功要領一一確認,必要時請輔導老師給予輔導。練功心裏煩躁一般是練功要領有錯誤,身體發給你的一個良性的提醒,不必過於憂慮。
 

練功出現病情加重或心裏煩躁的狀況,在尋找原因時,還需考慮功外的原因,主要是飲食上的原因(詳見“飲食要求”)。

2. 身體感受標尺。
 

兩個標尺中,練功標尺和身體感受標尺有時會產生不符。身體感受標尺有時會因為“氣衝病灶”而被歪曲。例如,本來你的練功一切正常,生活中也沒有明顯的加重疾病的原因,可是因為“氣衝病灶”,突然哪天你身體的感覺好像是病更重了。可是練功情況卻正常,可以入靜。
 

相比之下,練功標尺更加客觀,不會誤導。所以,在評估練功方向是否正確時,練功標尺比身體感受標尺更加有效、準確。如果練功標尺與身體感受標尺發生不符,以練功標尺為準。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學員身體有病,在練功過程中感覺病情加重,我們不反對學員看醫生,以確保身體無虞。

對可能發生的自發動作的跟進:

希望你練功順利。我的感覺是,你應當是沒有問題了。隻是練功時間可能不是太多,不過不要緊,隻是見效慢一點而已。

動作要領必須嚴格執行,但是有個例外:就是在出現自發動作時,可以暫時不遵守要領。比如,仰頭的時候,百會無法朝天;張嘴的時候,上下牙之間會出較大的縫隙。這都不是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自發動作結束,就必須回到動作要領去。

對“雜念多”問題的跟進:

不知道“雜念多”是否得道改善。我的猜測是應當得到改善,但是程度多大,我不了解。

在雜念的控製問題上,有幾種方法:1. 意守丹田,這樣可以一念代萬念;2. 數息法;3. 聽息法。我們采取的就是第一種方法。在我的體驗裏,數息法和聽息法過於有為,效果並不好。

但是雜念多少,根本上取決於經脈的暢通程度。所以我們能做的,除了老老實實地練功、紮紮實實地長功之外,沒有太好的辦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