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眼光

(2020-08-08 15:44:16) 下一個

 

眼光,見識也。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曰:“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

兩軍交戰,其實勝負在戰爭前打響的時候,主帥之間的對決已經決定了。主帥如果是戰略家,他高瞻遠矚,運籌帷幄;而失敗的主帥,往往是鼠目寸光,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猶豫不決。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有沒有眼光,也決定了TA自己未來的前途如何?

還可以避免發生一些可以避免的悲劇,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既然眼光這麽重要,那麽我們如何讓自己更有眼光呢?

在下也是笨嘴拙舌,也不是世外高人,隻是憑著自己的一些體會來做個推導吧。

眼光可以拆出來兩個字-“眼”和“光”。

眼,不僅僅指的是生物學上的眼睛這個器官,更多指的是個人的學識、經驗和經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見萬種人。博學多識,再加上豐富的直接或間接的經驗,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人生的經曆也是不可忽視的。

當人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經曆,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不管是喜歡的還是厭惡的經曆,我們都要從這些經曆中提煉出自己今後做事判斷的眼光來。

久而久之,眼光就練出來了。

但是,光有這些“眼”還不夠,因為還有一個“光”。
“眼”是從外向內,而“光”是由內往外。

隨著自己大腦裏的知識、經驗和經曆越來越多,逐漸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了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光,不僅僅是指物理學上的光,在這裏指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領悟和智慧,進而指導自己的言語和行動。

人的“光”也有大小之分 同時人的“光” 也隨著時間的推移, 發生或明或暗的變化。

有的人心中的“光”會越來越明亮, 但有些人的“光”卻越來越暗淡. 以致萬念俱灰, 甚至走上絕路。

中國古代能人誌士也很強調修煉自己內心的眼光。他們通過學習古代聖賢的言行舉止,並運用到自己實際生活中,也常常“吾日三省吾身”。他們使自己有更多的眼光來處理世間萬事萬物。

而在古代的以色列,公元前13世紀左右,摩西本來就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他在40歲的時候,因怒氣而犯了罪,被迫逃到西乃曠野,在那裏放羊,漂泊了40年。

摩西的人生前40年是“眼”的體現,因為他掌握了許多的知識、經驗和人生的經曆。

而在他人生中場的40年,也就是在曠野的40年,他是實踐了“光”的飛躍。在那渺無人煙,與世隔絕的日子裏,他逐漸地培養出“謙卑”,”忍耐”,“堅毅”,“勇敢”的內心之“光”。

在摩西80歲的時候,在他人生的下半場,他被上帝呼召。摩西帶領200萬以上的以色列老百姓,浩浩蕩蕩,出埃及,過紅海,越曠野,最後眺望到了迦南美地。
摩西勝利地完成了上帝托付給他的使命。

從摩西寫的詩中,可見他的“眼光”有多麽地高。

“主啊,你世世代代做我們的居所。

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

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

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

你叫他們如水衝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

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幹。

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

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麵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麵光之中。

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70歲,若是強壯可到80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耶和華呀,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仆人後悔。

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

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願你的作為向你仆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

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豎立。

詩篇第九十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