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地思考過人生的意義,至少在學校裏被老師洗腦過。我就不去羅列那些我們曾經天真地總結出的人生意義啦,這裏我提出第一個觀點: 人生的最大意義就是為了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存在而存在的,這與世間其它萬物沒有區別(這裏的萬物是指生物體)。
世間萬物雖然各不相同,都是適應各自不同環境條件的存在,魚兒離不開水,鳥兒屬於天空,草原是牛羊的天地,而在小草下麵的土壤裏,則有無數的微生物,但萬物包括人類都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起源於於同一個單細胞生物。而單細胞出現之前的重大事件就是有機分子的出現,包括其中的兩個最重要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就是蛋白質和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
有機分子出現前的自然界是無機的世界,也是無氧的世界。到今天為止,我們都沒能很好地解釋有機分子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聚合成有機生物大分子,最終又是如何形成單細胞生物,然後多細胞生物的?也就是對生命的起源的認識是非常的貧乏,以至於人類最終在上帝那裏找到答案!
Miller 和Urey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在化學實驗室裏的密封的燒瓶中注入水和各種可能在原始大氣或水中存在的無機分子,用電極放電模仿閃電,幾天後,他們在水中檢測到了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存在,其中的氨基酸有二十五種之多,而不僅僅是生物體種的二十種。該實驗證明了在原始的水環境中,無機分子是可以反應生成有機分子的,這是生命出現之前的第一個飛躍。
我提出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萬物對死亡的恐懼是來自於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對生存的本能需求或天性。難道氨基酸和核苷酸還有思維?我要是說有,肯定會被人罵。好吧,我就找罵!對,我認為氨基酸和核苷酸就是有思維。我不是信口開河的,雖然沒有什麽證據,卻有一些牽強附會的理由:
1。人類思維的基礎是記憶,研究發現人類利用一種GluR的蛋白儲存記憶,那這種蛋白質是如何儲存記憶的呢?不知道,有可能是依靠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上的某些物理或化學特性!
2。我們電腦的磁盤和我們手中的USB又是如何儲存信息的呢?他們可沒有GluR蛋白哦!
3。這個有點玄幻:1992年的某一天,整個故宮籠罩在雷雨的天氣中。 正在故宮遊玩的遊客匆匆忙忙地尋找躲雨的地方。突然間一陣電閃雷鳴,這時,靈異的事件發生了,在故宮紅牆旁邊,人們竟然發現了行走的宮女!有科普說啊,這不是靈異,這磚啊,牆啊,石頭啊這些東西有“記憶”功能,遇到恰當的天氣就會將以前經曆過的場景展現出來。放在以前,我肯定不信,現在,我有些信,為什麽呢?因為,
4。 兩個量子在相距幾百公裏甚至上千公裏之遠,還可以實現糾纏,通過什麽方式如何實現糾纏的呢?玄不玄,這可是今天很熱門的科學啊!既然電子的能量都可以量子化,而且能遠距離糾纏,何況是巨大的氨基酸分子或核苷酸內部進行一些交流呢?
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在氨基酸和核苷酸分子產生之後,它們可能本能地意識到存在下去的重要性,亦或生存就是它們的天性。那麽為什麽是氨基酸和核苷酸,而不是其它有機分子呢?因為它們是最重要的,比如由蛋白質和核苷酸就足夠組成類生命體:病毒。
那麽如何保證氨基酸和核苷酸無限存在下去呢?答案在生命的起源和進化中。有了生命之後就能保證氨基酸和核苷酸不斷被複製。但是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隨著生命的進化,產生了多種多樣的生命體,能適應不同的環境,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在水中,也可以在土裏,可以在陽光下生長,也可以在陰暗中存活。氨基酸和核酸的複製可以是生命個體簡單的生長,但是更重要的是新個體的產生,也就是生殖繁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因為這個原因,才出現了極度的生殖快感(至少在動物中是如此),誘惑了生命個體願意去幹這個苦活。
但是生存環境的有限性以及為了保證更好的個體出現,就產生了食物鏈,出現了生存競爭和衰老死亡。雖然很殘酷,但是從維護氨基酸和核苷酸存在的角度來看,維持一個合理的生態平衡才是最好的方式。所以食草動物以植物為生,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死亡的動植物又為微生物提高養料。食物鏈的存在也說明了生物體組成的相似性,尤其是氨基酸和核酸的組成基本相同,否則吃的東西就不能被消化啊!說明它們以前確實來自同一個祖先。
所以,我才在文章開始的時候說:人類的存在隻是為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存在而存在的。這是所有生物的宿命,誰也擺脫不了,即便是有智慧的人類。
人區別與萬物的獨特之處就是,人類有智慧,因為一個與身體比例奇大的腦袋。因為腦袋大而沉,導致了人最終選擇直立行走,不然每個人都會患頸椎病。所以,沉重的大腦對於個體生存來講是個負擔,隻是智慧的存在彌補了這個不足。
除去智慧,相比其它生物而言,人類並沒有什麽生存優勢,在陸地上也隻比烏龜跑得快,在水裏比誰遊得快呢?沒有,人類跟自己比,看誰遊得快。對逆境的適應那比很多微生物差遠了。對疾病的抵抗力更不行,沒有醫藥,衛生條件差的時代,人類的壽命與猴子差不多。即使醫藥衛生條件高度發達的今天,人類的壽命還沒有突破120歲,可是千年的烏龜,萬年的鬆柏並不是那麽非常稀有。也是因為智慧,所以,我們才能意識到並忍受衰老的痛苦和疾病的折磨。
但是人類智慧使我們比其它生物多了一點存在的意義:就是智慧幫助人類走出地球,將氨基酸和核苷酸帶到新的星球,開辟新的生存空間。
然而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類也改變不了這樣的命運:我們隻是為氨基酸和核苷酸而存在。即便有一天我們能改變自身的組成,那人類也就不是人類自己了!
意識到這一些,我們會覺得痛苦。我們對自身的組成無能為力,但是我們也有有限的報複能力,那就是無生殖的性愛!動物都是在春季時才進行交配,隻是為了繁殖,雖然也有快感。而人類的聰明將之變成了一個永恒的娛樂活動。利用避孕方法,人們可以享受摩擦的快樂,但就是不懷孕,把那些本可以傳代下去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硬生生地擋在門口!(據說,哺乳也會帶來快感,但那會帶來個體的生長,卻報複不到氨基酸和核苷酸。)
所以,人類的同胞們,好好享受性愛吧!
@Armweak: Sorry for the typo.
———
沒關係。:-)俺正在想著,eeak這詞俺不認識啊,它和俺的胳膊有啥關係呢?:-)
@bl::性/愛情/婚姻,三者是可以混的。黑格爾/康德/馬克思都會同意的。大學哲學課應該有這樣的練習題。
@armeeak:若幹年後,婚姻會成為合同製,例如7年續一次。會有一個新職業:一些有愛心的人會專門養孩子。
+1
bl 肯定不是城裏唯一的一個 :)
性是肉體生活,遵循快樂原則。愛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則。。。。。
=============
文學城裏還有這樣的讀者? 這是幾歲的孩子? 如果是成年人,需要保持多麽強大的童真,才能把性、愛情分開丫。:-)
和你男朋友/丈夫享受性的時候,那實際上是一個在消費愛情的過程。:-) 當你們的性欲望不斷充分滿足,若幹時間過去以後欲望將不再強烈,那時,愛情就消費得差不多了。愛情的潮水退去以後,家庭裏和雙方之間固有的矛盾,如江流裏的怪石,河流中的險灘,都就顯露出來了,那就到了所謂的“七年之癢”的階段。:-)
如果在戀愛階段,或已經結婚在家庭中,趕快去補習這方麵的知識。:-)
正因為人類和其它動物一樣,有生老病死,所以才會珍惜自己的子孫後代,因為子孫後代是取代自己的,也是自己的延伸和擴展。如果我們長生不老,但不再繼續生育,那麽我們就不會繼續往前進化,就會停滯不前,也就沒有發展前途。
生物有生老病死,因為地球,太陽係,整個宇宙都不是永恒的。時間不會停留,隻有不停往前發展才有未來。所以,我們不要迷戀停留在性愛這個階段,性愛需要往前發展到婚姻家庭,發展到對子女的愛。人類不斷往前發展,才有可能征服宇宙。
接下來,要想繼續享受性愛的興奮和快樂,中國大陸和港澳台那兒的人一般是搞cheating。婚外戀,找小三,包二奶。可它們的負麵效應很大,當事人得承受不斷因撒謊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對正常生活的擾亂,謊言戳穿後對家庭帶來的震蕩,衝擊、和其它傷害。。。。西方人為了重拾激情,一般就是離婚再結。等激情沒了,再離再結。
所以,無論東方人或西方人,為了延長對性愛的享受,都要承受很多的負麵效應,很多煩惱和傷害,包括對自己的和對家人的。
請為作者有什麽更好的延長享受性愛的辦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