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雜記

采集家壇的學習種果樹和他在車壇的Steelers的一些隨筆及胡說八道。
正文

【說書】古典音樂:第二幕:莫紮特(2)

(2009-05-29 09:51:08) 下一個
第一幕(序曲)班門弄斧
(I),(II),(III)。

第二幕:莫紮特(2)
(1)在這裏

說起莫紮特,要先說說鋼琴這個樂器是啥玩意兒。琴發聲基本上有二種方法,電子琴不算,一種是撥,撥琴弦,比如說,中國的古琴,洋人的小提琴,吉他等,還有一種是敲,敲打琴弦,比如說,鋼琴,中國的揚琴。

現代的鋼琴,比如說,斯坦威和兒子們,你按下一個鍵,帶動後麵一個小槌,小槌上麵綁著啥絨布還是啥小軟絨絨的東西,咣當,小槌敲打一根長長的鋼絲弦,然後小槌立馬彈起回複原位。鋼弦下麵墊著(頂著)一個小架子,鋼弦的震動通過這個小架子,傳到音板,音板震動空氣,聲音傳到你的耳朵裏。鋼琴弦的粗細,長短和鬆緊度不同,產生的震動頻率也有所不同,從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一般來說,細的短的琴弦震動的頻率高,發出的聲音就偏尖偏高。而長的粗的琴弦發出的聲音偏低沉。家裏琴小,音樂廳的大。個頭兒大的琴,琴弦,音板啥啥都大,聲音大,穿透力強,就跟大胖子大嗓門兒一樣。



鋼琴調音師經常會調節琴弦的鬆緊來達到音響和音高微小調整,微調。當然一個鋼琴的好壞不光在琴弦,琴鍵,小槌子,音板的質量也很重要。上等鋼琴都是人工製作的,那就更貴了。老中的家庭,甭管家長鋼琴水平多高,一般來說,都會有一架中上等鋼琴,你回家,把鋼琴蓋打開,隨便按幾個鍵,看看是怎麽操作的就明白了。



當你的手指頭抬起來,鬆開按下的琴鍵,減震消音的冬冬就消除琴弦震動,音響就停止了。俺彈琴都是一個手指頭,一個腳趾頭,慢慢地彈。當然高手也有彈的比機關槍還快的。咱們不跟他們比,欲速則不達。龜兔賽跑,誰贏?咱們慢慢來。就像老貓Tom一本正經坐在琴前,伸出一個手指頭,鐺,鐺,鐺,然後左右看一圈,看看老鼠在什麽地方,然後再,當當當,就是這樣的。



鋼琴有黑白二個鍵,俺聽著沒啥區別。都發聲。鋼琴音域寬,音色變化多端豐富。所以鋼琴的作品特多,多的數不勝數。二個人用二架鋼琴就能演奏柴一(鋼琴協奏曲),根本不需要樂團伴奏的說。因此,交響樂團指揮一般都必須會彈鋼琴。因為這樣排練的時候,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交響曲》的時候,指揮自己一個人對著牆練就行了,樂隊就不用來了。省得太麻煩,百十來號人,搬那麽多東西,麻煩。

作曲家也基本上會。一個人跟家悶頭就能攢出來一部交響樂,歌劇啥的。其實作曲很容易的。不信你回家試試。在鋼琴上沒完沒了地按同一個鍵,1百次不夠,按3百次,時不時變化一下間隔長短,時間長了,這就是一個曲子。至於有沒有人聽,那就不是作曲家的事情了。誰說藝術一定要被人欣賞才是最好的?很簡單,不麻煩,而且效率還高,成本低。否則有可能被outsource的說。因為作曲家這活其實並不特難。你想想,所謂作曲就是鋼琴上麵那些黑白鍵的各種排列組合。對不對?組合好了,就好聽,就是一個曲子。排列不好,就不好聽,就得重新來,重新試。後代的作曲家就是在不斷的找這些琴鍵的新的排列組合。誰一旦找到這排列的小秘密,就成名成家了。寫出來發表,後麵的人跟著抄就是了。如果你看到那個學音樂的,誰誰,搞得特神秘,留特長頭發,搖頭晃腦,嘴裏念念有詞,把琴敲的老快的。甭怕。那都是蒙人的。泡妞啥的特有用。其實沒用,改天機器人就都能做了。在座的誰誰,隨便寫個計算機程序啥的,那作曲家就失業了,找奧8馬領救濟去了。



得,現代鋼琴和作曲的基本常識,咱就介紹完了。有木有問題?

小莫那時候還沒有這麽複雜的鋼琴。也沒有計算機。印度那嘎達忙著種茶,IIT還沒開張。中國康熙皇帝正忙著準格爾吳三桂啥的,也沒發展音樂。因此,小莫那時候急需作曲家,鋼琴家。

那時候的琴,有三種。一種叫Clavichord,擊弦古鋼琴或者翼琴。




這個比較古老。形狀像小型鋼琴,裏麵有琴弦。按一下鍵盤,帶動後麵連著的小槌子,從下而上頂一下琴弦,從而發聲。這琴彈好了不容易,因為不容易控製力度。勁使得太大太小,停留時間太長太短,出來的聲音都有可能走調兒不少。當然每時代都有大師。彈得很好的,可以控製音量等細微變化,奏出豐富音色,不好的是音量小,隻適合小房間使用。這種琴後來傳入中國,據說,明末(就是巴洛克)那時候,中國的製造工藝跟不上,不能製造翼琴,結果人們就拿個小槌子用手敲, 改造成為揚琴。



第二種,叫Harpsichord,撥弦古鋼琴,又叫羽管鍵琴。這撥弦古鋼琴外麵咋一看,像鋼琴,有一排鍵盤,高級點的有上下二排鍵盤來增加音色和音量。這上下二個鍵盤可以分開彈,也可以連接起來一起彈。每個琴鍵像一個杠杆,按下去這頭,那頭抬起來,連著一個木棍,上麵有一個小金屬或者塑料片,像彈琵琶或吉他那樣,從下而上挑撥一下琴弦。發出來的聲音有些像中國的古琴。因為最早的撥弦的東西使用烏鴉還是啥鳥的羽毛做的,這個琴也叫羽管鍵琴。好像古時候歐洲不太重視鳥類的自由,bird right。老用人家的羽毛做各種琴棋書畫的工具。這個琴音量單薄,對指觸的力度反應慢,聲音沒有後來發明的鋼琴響亮,強弱對比差。但是已經是比翼琴提高了。巴洛克時期比較盛行的樂器,常和小提琴配對演出。這二種古鋼琴是最早的鍵盤樂器之二。大俠巴赫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首(古)鋼琴協奏曲,為協奏曲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第三種,意大利一個姓克(Bartolomeo Cristofori)的羽管鍵琴製造專家,總結了上麵二種琴的優缺點,改造了琴鍵機械係統,弄個用皮包著的小槌子從上往下,當,敲一下琴弦,然後馬上彈開,各就各位。您別小看這麽簡單的一個“稍息,立正!”動作。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機械發明。鋼琴從此就騰飛了。

假如手不離琴鍵的話,那琴弦就一直振動。手指頭離開,消音器讓琴弦停止震動。這樣,可以比較快速的敲擊不同的鍵盤,並控製聲音大小。克老頭給他這個發明取名“有強弱的羽管鍵琴”,意大利文裏麵簡稱,fortepiano。意大利語,forte是soft,軟,輕,的意思。piano是loud,響的意思。所以,fortepiano(或者叫pianoforte),就是“輕響”的琴,“能輕能響的琴”。piano就是“響琴”。不知道為啥到中國給翻譯成“鋼琴”,因為是鋼絲發聲的琴?那小提琴應該叫“小鋼琴”,都是用鋼絲發聲的琴嗎。

其實俺覺得克老頭這發明沒啥了不起的。因為不需要這麽麻煩,弄什麽“輕,響”琴。就用“響琴”好了。給聽眾每人發一幅耳塞。需要輕聲的時候,指揮一揮手,聽眾就把耳塞帶上。需要響的時候,指揮再一揮手,聽眾就把耳塞摘掉。多簡單啊。極大地降低了鋼琴的成本。一架Grand Piano斯坦威和兒子們大鋼琴要十幾萬美元。用俺這土辦法,一架鋼琴幾萬塊錢都不用,省下十多萬塊錢,咱們捐給中壇小學!幹脆俺把這個“專利權”也捐給中壇小學吧。



克老頭的這個偉大發明創造從根本上解決了鋼琴的一個致命難關。乾坤大挪移一下子進入第七層境界。小槌子迅速敲一下,馬上回到原位紋絲不動,然後再快速敲,這麽個機械動作。後代三百年來,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響,鍵盤越來越大,音色越來越那啥,價錢也越來越不農民。

今天咱們說短點。用剩下的時間,來聽聽巴洛克音樂。聽聽這個古鋼琴的聲音和現在的鋼琴有啥不同。一般地說,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像巴赫的作品,最好用巴洛克時期的樂器演奏效果更好。你看看這些人和那間屋子,可以想象當年,莫紮特,巴赫的年代的樂隊和樂師就是在這樣的。十個人左右,在貴族的客廳裏,演出的情形。你就想象坐在羽管鍵琴前麵搖頭晃腦彈的是莫紮特。

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裏麵的第五首第一樂章。很好聽的。


注:古典音樂被人誤稱為“陽春白雪”,一個就是因為曆史上,古典音樂的起源和昌盛是在貴族裏麵繁榮起來的。就跟狗,本來是五畜之一,被貴族給當寵物養,成了現在不倫不類的樣子。

因為是“陽春白雪”,貴族音樂,所以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就是,歡歡快快的,又很有節製,不能狂歡,這種風格。喜氣洋洋,又不失貴族的高貴和矜持。銀家是貴族嗎,有什麽煩惱事?即使有煩惱事情,也不能在開爬梯的時候,在外人麵前顯露出來,對吧?跟一個捂的嚴嚴實實的大姑娘似的,啥線條,都不能太突出。甭管是啥杯子,都一律是C杯。膝蓋,鎖骨啥的都不能露。可以肯定的說,中壇閃PP的風格不是巴洛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