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雜記

采集家壇的學習種果樹和他在車壇的Steelers的一些隨筆及胡說八道。
正文

Dingolfing Plant

(2007-05-07 09:56:20) 下一個
前些日子去了趟德國。參觀Dingolfing工廠,學到了一些知識。跟大家分享。

八. 參觀Dingolfing 的寶馬工廠

Dingolfing在慕尼黑東北90多公裏的小鎮。



剛出城的時候公路上有時速限製。跟平常傳說的不一樣,德國的高速公路很大一部分路段是有時速限製的。一般是120公裏,100公裏,80公裏。偶爾也見到時速60公裏的限製。大部分是靠近城鎮,交通要道,橋梁等等。看看這張照片咱的時速是115公裏,估計限製是100公裏。德國人開車做事非常守規矩。坐地鐵自覺買票,無人查票。高速公路上有限速的地方都遵守(一般超過10%吧),沒有限速的地方都在右道開,把左道讓出來給快車超車用。



出了城以後,一路快馬加鞭,30多分鍾就到了。時速超過240公裏(150邁)。



Dingolfing工廠的Visitor Center是在Plant 2.4 Gate 3 (看德國人數學好。工廠都按小數點排的。不像老美這邊,光練嘴皮子,什麽都是按照人名)。







因為參觀不允許帶任何照相和錄音器材。隻好把照相機鎖在車裏。參觀的東西隻能憑記憶來描述了。下麵的有些照片是網上找來的。

Dingolfing這個寶馬最大的工廠總共有雇員2萬餘人(相比之下Dingolfing這個城鎮的人口才有1萬8千人)。每天除了自己開車上下班的人員以外,工廠還有3百多輛班車負責到附近的城鎮接送工人上下班。一年下來,光是班車的汽油費就有一~二百萬歐元。

它的生產部分為三個。一個是Press Werks(軋製車間)。一塊二平方米的薄鋼板(Sheet Metal),經過一個N米高的壓軋機,咣當,咣當地壓六次,就變成一個車門的框框了。這個車間是三班倒24小時連軸轉。它裏麵有12條生產線,60多個各種不同形狀功能的大型壓軋機。每天軋製重達1千多噸的薄鋼板,做成汽車的頂棚,車門,side panel,和車底盤,提供給在德國生產的寶馬汽車(3,5,6,7係列)組裝。這個車間的操作大部分是自動化,運輸也是。有很多自動化運輸車沿著地上劃的線,在車間裏走來走去,把各種做好了的車門等運進運出的。我們參觀的人眾還要經常停下來給這些小車讓路。這些小車相當於一輛房車大小,趴在地上。頭上閃著紅燈,無聲無息的前進拐彎。如果你站在它前麵擋道,它就停下來,等著。頭上的紅燈一閃一閃的。好玩兒。

生產線的最後,質檢人員拿著激光燈(也有機器人代替做激光質檢)檢查產品質量。





下一個車間是車架組裝(body shop)。就是把軋製出來的車底盤,車側身,車門,車頂等組裝鉚釘焊接起來成為一個車骨架(unibody)。這些工藝也是基本上由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線完成的。隻見到一處二個工人拿焊槍做焊接。









寶馬的車骨架有二個地方值得注意。一個是它的車架不光使用高強度的鋼板,而且還使用很多高強度的鋁合金板。尤其是在車前部,使用超輕超強度的鋁合金。目的是在減輕重量的同時,達到車的前後重量分布達到最理想的50%~50%狀態。這種堅硬的地盤,balanced的重量分布(weight distribution)和重量轉移(weight transfer)是賽車必需的,直接影響到車的彎道功能和高速穩定性(所謂的Dynamic Performance),即通常俗稱寶馬車“開起來,人車如一,隨心所欲”的道理。說起鋁合金,有些高級車,比如說寶馬的小敞篷車Z8,是100%的鋁合金製作的。還有現在的M6和即將出版的新M3的頂棚是Carbon Fiber製作的。怪不得貴呢。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是寶馬汽車的骨架設計和製造。它用在駕駛艙的鋼料是非常堅硬的high-tensile steel。這樣車在被前,後,側撞擊以及翻滾的時候,駕駛艙不會變形。駕駛艙的前後,尤其是前端有不同層次的crash zone(緩衝區)。比如說它的前端第一層(bumper),能夠禁受住15邁的撞擊。超過這個速度它就會倒塌(collapse)。通過這些一層層的緩衝區來減緩撞車時對車內人員的衝擊。德國車的特點是在低速撞擊的時候有些東西(比如說bumper)會撞壞,需要花錢修或者換。可是在高速撞擊的時候,它的車的前或後端會倒塌(collapse),車內人員可以安全走出撞毀的汽車。相比之下,日本車的特點是在低速撞擊下,比如說在停車場,紅綠燈低速起動等,碰一下好像根本沒事兒,不用修或者花少量錢修補。這樣表麵上看日本車給人一種堅久耐用,省錢省力的感覺。可是在高速撞擊事故的情況下,車裏麵的人能不能活著出來就不敢說了。當然有人會說,我從不開快車,不用擔心。可是汽車事故99%以上不是自己一人開車撞牆吧。你不可能預測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出的事故。美國聯邦政府交通安全局發布的汽車安全數據也是用那種在現實生活中罕見的“一人開車撞牆”來做的實驗得出的。隻是提供了一種參考數據。

Parts werks
Dingolfing是寶馬生產汽車配件的最大工廠。幾乎各種年代的寶馬汽車的spare parts都在那裏生產。不過可能是不順路。我們沒有去參觀。所以也無法介紹。

Powder painting
車的骨架組裝好了以後。下一步就是圖漆工程。一般一輛車從防鏽的底漆到最後表麵的金屬漆,要圖好幾層漆。寶馬的這個過程很特別。它圖漆使用的是Powder Coating。就是不用水,不用溶劑solvent,直接往上麵噴粉,通過什麽各種電極和小電子之間的貓膩(太高深咱沒聽特明白),那妻就粘在身上了。經過幾個回合以後,最後幹燥出爐。沒有廢水,沒有廢料(powder 100% ultilized),沒有空氣汙染。因為這個寶馬公司好像連續N年贏得環境保護協會的什麽大獎。













有一件事順便提一下。在參觀這個body shop車間的時候,我們路過一個Vending Machine Area。我早聽說過,不過還是特意注意了一下。那些自動售貨機裏麵果真有啤酒賣。忍不住問導遊,這工人上班時間可以喝酒嗎?導遊看著我心想這是哪兒來得鄉巴佬兒。然後很輕蔑地對一眾人員宣布“This is Bavaria where beer is liquid bread. Half of a liter at the time is not a problem.”嗬嗬。跟美國就是大不一樣哈。

Car assembly
最後參觀的,也是時間最長的一個車間是汽車組裝車間。寶馬的所有五,六,七係列車都是在Dingolfing生產的。這個車間每天有二班工人倒班,生產1000輛五係列,100輛六係列,200輛七係列。每天總共生產大約1300輛車。前麵的車間把車的外殼骨架做好,上好漆以後,就送到這裏。車間一開始是分二部分。一部分是組裝車內部裝潢,座椅,地毯,方向盤,汽車內的電線電路等等內部的東西。這個需要很多手工和時間。









在這個車間駐足靜靜地觀看,很好玩兒。慢慢移動的傳送帶上混雜著不同顏色的5,6,7係列的車。每輛車的頭上貼著一張大紙,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規格和需要安裝的配件。小字看不清楚,不過大白紙上國家的名字看得很清楚。US代筆出口到美國的,沒有國家名稱的代表歐洲(西歐),Japan代表日本,China代表中國等等。從車的形狀大小和內部裝潢,有經驗的人(比如我們的導遊)能夠看出來是什麽型號的車。有二個奇怪的觀察挺好玩兒的。一個是看到的幾乎所有的760車都掛有China牌子。幾乎所有掛有China牌子的車都是760!12缸七係列的760是寶馬最貴的車。中國是世界上760最大的市場。這輛車在美國要十二萬多美金。可是在這個價位上,好車很多,美國人選擇房車的不多。雖然美國是寶馬最大的市場,760在美國的銷量卻不大。中國不知道為什麽卻成為760最大的進口國?是不是美國人不管多好的車都是自己開,而中國人的大都好車不是自己開?

提起中國,寶馬出口一種叫CKD (Complete Knock Down)和SKD (Semi Knock Down)到沈陽的組裝廠。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lete_knock_down

所謂CKD就是寶馬汽車在Dingolfing組裝成為幾大塊,然後像從IKEA買的家具那樣,運到中國沈陽的工廠,再最後組裝起來。這樣車就變成“國產”不是“進口”,是逃避關稅的一種做法。中國出售的3係列和5係列的產品有些就是這種CKD(320i, 330i, 520i, 530i,包括隻有中國特有的加長車身的530iL)。也有一些是德國進口的原車,如320i, 550i,M3, M5, M6等。所以在Dingolfing這個車間裏幾乎見不到5係列的車身上掛著China牌子。

另外一個奇怪現象是,日本的車跟英國學的,方向盤的位置是在右邊。可是在這個車間的傳送帶上,卻偶爾能夠看到方向盤的在左邊的車掛著Japan的牌子。好奇心之下問導遊。回答是日本人很多人喜歡“與眾不同”。他們“Take pride to order a left-hand BMW, the authentic version where BMW is originally made in its home country Germany.”日本政府允許這樣。也就是說這在日本是合法的。你說怪不怪?

上麵說的是車身的內部裝潢。車間的還有一部分是組裝所謂的”power train”,就是汽車的發動機,傳動軸,前後軸輪等。



這二個生產線是平行進行。然後最後merge匯合到一條傳送帶上。最後這個組裝過程BMW叫做Marriage。這是新車,最後和在一起叫Marriage。等到汽車老舊到最後不能開了,要大卸八塊的時候,BMW管那個叫Divorce。二條生產線交集匯合的時候,在上麵的是車的骨架,下麵的是車的powertrain。對好位置以後,下麵的powertrain被托起來,邊上的工人急急忙忙地,把各種接口對號入座,然後擰上螺絲釘。整個過程也就是幾分鍾。Dingolfing有一條最新的全自動線,這個Marriage過程不需要人,是由機器人來完成最後的對號入座和擰緊螺絲。Dingolfing絕大多數的車都是這條全自動線生產的。



生產線的最後,就是一輛一輛的新車開出來。然後進行最後的測試。我看到的測試包括發動機,前後閘等。把車開到一個前後車輪架在滾軸上,然後加速到60公裏,100公裏,160公裏等速度,刹車,再加速,減速,測試完畢。車就算造好出廠了。

Dingolfing除了生產所有的5,6,7係列以外。還生產一些特殊的車型。比如說Z8的外殼,羅爾斯羅伊斯的高級老爺車Phantom車殼也是。我們還專門看到一個Phantom的車殼。導遊指著後車門上的一個洞洞說“This is the umbrella holder.”

整個參觀全程三個小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