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的博客

不慚報國無長策, 唯好含飴弄外孫。 向晚幾杯醇白酒, 老妻風韻尚猶存!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殘荷黃雀》一詩的注解

(2021-04-03 07:53:11) 下一個

luck86網友在讀了我寫的七律《殘荷黃雀》後表示,“這個我讀起來就覺得跟不上,因為肚子裏典太少”,我覺得有必要做一下注解。luck86網友可能心態急了一些,靜下來仔細看,其實沒那麽玄,也是common sense,很好理解。特別說明一下,看古典詩詞,看不懂的情況很普遍,許多事隻有當事人理解,時過境遷,後世人看不懂,情有可原,不必掛在心上,略過去找看的懂的欣賞就行了。

聽雨萍聲打葉殘,春風得意上枝端。枯容藜麵滄桑老,黃口青雛太液瀾。
蘇子登仙持玉杖,貴妃醉月倚雕欄。東風應點芙蓉早,報與桃花一處看。

這首詩是應景詩,這種詩是與別人唱和的產物,或者為其他應酬所寫,所以都有誇張或者湊字的嫌疑,在立意上往往顯得勉強!在立意上不能太過褒貶。

“聽雨萍聲打葉殘,春風得意上枝端”,首句借鑒了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雨聲”的創意,雨聲在森林裏往往聲音共鳴,給人一種驚懼感;而這裏渲染的是雨打荷萍的聲音。第二句說的就是黃雀在雨過天晴之際躍上枝端。這裏想是描寫的應是春天的景象,去年的殘荷仍然健在,依然承受風雨,承受黃雀的重量,還有生命力,隻是衰老了。

“枯容藜麵滄桑老,黃口青雛太液瀾”,進一步描寫殘荷的衰老之象,以及黃雀的青澀與清新。“太液”一般指皇家園林中的湖泊水塘,這裏“太液瀾”說的誇張,專指黑色居多,水滴漣漪泛起的那一張照片。就對仗來講,滄桑對太液,也還說的過去。

“蘇子登仙持玉杖,貴妃醉月倚雕欄”,這一聯出處是李白的《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改成蘇子持玉杖,是暗示會意蘇軾《赤壁賦》中,“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文字,也算典中有典,雙重含義;當然也是為了引出“貴妃醉月倚雕欄”的欄字,追求步韻,純形式上的要求。從立意上,這一聯並未有太深的含義,形式大於內容,說為了湊數也可以這樣理解。所以這種裝飾性的句子往往華麗張揚,象雕飾花紋一樣,但實用性並不強。

“東風應點芙蓉早,報與桃花一處看”,這是賣弄的重點,也是全詩的落腳點,就是暗含著早春時節,萬物待複蘇,仍然留著殘冬的跡象,這個象征衰亡的就是殘荷。對春來桃花先開,百花隨後的次序不滿,想加以改變的人和詩,自古有之,比如黃巢說過,“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他夢想如果哪天他當上了百花之主,就安排每年菊花先開,與桃花一起,迎接春天的祝福。

所以,自然界秋收冬藏,輪回往來,全憑東風點化,造化安排,因此也就產生同樣的期盼,東風先點化芙蓉,也就是荷花,讓他盡早化腐朽為神奇,和桃花一起盛開,供人們欣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