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ulous_Jason

If there is anything you need, I won't be far away.
正文

小記 (記張伯駒1)

(2007-02-02 11:03:31) 下一個
這幾天再讀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最喜歡的一段故事就是關於張伯駒的。人生的經曆他都經曆過了,富貴,商場,喜劇,藝術,還有“文革”. 能夠傾其所有保護珍貴文物,隻此一點已是後輩望塵莫及。

 

 

文化奇人張伯駒

 

 

在中國現代老一輩的文化名人中,張伯駒先生是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國畫大師劉海粟說:“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鑒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

貴胄子弟鍾情文化

張伯駒的父親張鎮芳,字馨庵,河南項城人。據有關資料介紹,他是光緒三十年進士,袁世凱哥哥的內弟,曆任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等職。中華民國成立後他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鎮壓白朗起義不利而被免職。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作為籌劃者之一,組織更變國體全國請願聯合會,任該會副會長和登基大典籌備處副處長。1917年張勳複辟,他又參與其中,任內閣議政大臣,為此獲罪下獄。出獄後便離開政界,全力投身於金融事業,擔任鹽業銀行經理和董事長等職。此外,他還捐資創辦香山慈幼院等社會福利事業,是清末民初非常活躍的人物。張伯駒生於1897,字叢碧。自幼天性聰慧,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之譽。曾與袁世凱的幾個兒子同在英國人辦的一所書院讀書。畢業後,張伯駒進入袁世凱的陸軍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受訓,並由此進入軍界。其後在軍閥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部任職,曾任過提調參議。由於他的身份特殊,與當時的達官貴人多有往來,但他從不趨炎附勢。正是在同高層人物的接觸和交往中,知道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官場內情,使他更進一步看清了社會的黑暗和腐敗。他從內心厭倦軍隊生活,認為當軍人是一種恥辱,便不顧雙親和眾人的反對,毅然退出軍界。退出軍界後,張伯駒把自己的興趣轉移到讀書、陶冶性情的文化藝術活動之中,他利用自家的優越條件,在家藏的古典文史書中找到一方馳騁的天地,各種古書典籍陪伴他送走了無數個日日夜夜。他樂於和文人雅士們交往,經常和他們一起聚會,一起歌吟暢詠,填詞作畫。他學唱京劇並登台演出,鑒賞並收藏古董墨寶,開展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張伯駒的不務正業”,使其父張鎮芳放心不下,他臨終前握著兒子張伯駒的手,斷斷續續地對他說:“你要支撐起這個家,照顧好你的母親啊!”張伯駒含淚應允,但當父親故去後,仍然癡迷於自己熱衷的文化藝術活動。父親生前曾參與創辦中國鹽業銀行,並為銀行投資20萬元,任董事長一職。死後留下偌大一份家業,張伯駒對此卻毫無興趣。後來在母親的百般相勸和苦求下,才就任鹽業銀行董事長兼總稽核之職。母親實指望他繼承父業和財產來振興家業,可實際上,他隻是掛了個董事長名,很少過問銀行之事,而專愛書畫、戲曲等藝術,他在這些方麵表現出非凡的天賦。他的詩詞著述頗豐,京劇藝術造詣很深,經常同當時的名家登台演出,不僅轟動京城,而且影響涉及全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