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翻書的東風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正文

隆中記夢

(2023-06-08 10:37:01) 下一個

隆中記夢

 

那年夏天,諸事有些不順。索性給自己放兩個星期的假。將一切紛亂的頭緒且放下,要尋一個山清水秀人煙稀少的地方休整一番。

聽說湖北襄陽附近的隆中,依照《三顧茅廬》故事,在山間水畔修建了些庭院住所。我許多年來心中一直感佩諸葛丞相,何不趁此機緣去拜謁一回孔明故居?

從襄陽去古隆中,有那麽十幾裏路。那天下了毛毛雨。路上絕少人煙。古隆中的諸葛草廬,建在一脈青山之中。從山腳往上走不遠,就看見正門盤龍石坊。石坊正中橫排大字寫著“古隆中”。右邊是“淡泊明誌”,左邊是“寧靜致遠”。字體遒勁而穩重。中間兩邊立柱上又書“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已經有些歲月的斑駁痕跡。孔明隱居隆中十年,正是十七到二十七歲的青春,風華正茂的年紀。出山之前,怕不曾想過後人每念及《長使英雄淚滿襟》時的悲愴和歎息。

過了山門,到處是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那天因為天雨,遊人稀少,顯得格外寧靜。沿著稍有些濕潤的青石板路往前走,眼前不遠處山坡間現出一片小湖。幾隻鴨兒在其中戲水。左麵是幾畝耕田,整整齊齊。右邊一片矮竹林,綠綠蔥蔥。遠處似有炊煙升起,半山坡裏雞犬之聲相聞。如果不是拿著景區地圖,還真以為是到了桃花源裏。我找了田邊一塊大石略坐下,環顧四周。心想莫說諸葛孔明當年樂耕於此,出山時以致後來加封丞相武鄉侯都心念不忘回到此地自耕自給,我這半點農活不會的,置身此地也陶然忘返,想在此間開田務農了。

從“躬耕田”,過小虹橋,前麵就是“三顧堂”。我所經過的路線,想必曾見證了當年劉皇叔和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三次來尋訪臥龍先生的足跡。三顧堂本是孔明接待外客的地方。庭院古樸莊重。堂前右側空地上,立著關羽張飛的銅像。那張飛豹眼圓睜,須發皆張,似乎當年的忿怒仍未平息。關羽則合著丹鳳眼鎖著臥蠶眉,一手拿開架勢捋著長髯,一副無奈不解的樣子。堂前左側,另有三匹駿馬的銅像。那模樣,尋草覓根,閑庭信步,頗有些複得返自然的怡然。

向關張兩位拱手禮過了,我拾步上了石階,走進堂內。迎麵是《三顧茅廬》的大幅壁畫。側麵,則是真人蠟像呈現的孔明和劉備隆中對的情景。客位的劉皇叔,禮敬恭聽,臉帶笑意。頭巾衣著,卻和孔明一般樸素。主位上的孔明蠟像,正襟危坐,比我想象的少了些青年才俊的飄飄仙氣。一旁立著的書童,卻似乎很高興有機會出場,憨態可掬。

遙想孔明當年,在此間一席暢談,使明主得良臣,世間仁義可得伸張。後兩千年,有多少仁者訪賢士而不得,賢者求明君而不遇呢?

 

(原創文字,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東風再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邵豐慧' 的評論 : 你太幸福了,出門就是隆中,沒事就可以去逛。:)
邵豐慧 回複 悄悄話 隆中去了很多次,我卻寫不出這樣的遊記,可能是家門口的風景,從來沒當過風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