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獸

海外生活經曆和感受
正文

文化震驚

(2018-09-15 15:02:50) 下一個

在國內,從L市到X市,兩千多公裏,坐火車需要三十多個小時,乘飛機僅需兩個多小時。 瞬間,從飄著雪花的北方到春意盎然的南方,怎麽昨天還穿著厚厚的棉衣行走在寒冷的街頭,今天就到了隻須穿短袖的海濱城市,似乎像是拍電影,又像是做夢,那麽的不真實。乘坐國際航班第一次到迪拜,那種坐飛機帶來的不真實感因為地域、國家和文化的差異而被無限放大。在這裏,街道上見到的人,無論從膚色、長相、服飾還是語言都與我在國內所熟悉的截然不同,高速路上各種款式的小汽車看得我眼花繚亂,隻是沒有熟悉的公共汽車和自行車。周圍的一切是那麽陌生,我似乎是從天而降,被發落到銀河係外一個地球人未知的星球,我變得敏感、膽小,甚至有些無所適從。

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要用另外一種語言從事一種全新的工作,我有點束手無策,像剛剛走出校門從事工作的大學生,不知道該幹什麽,怎麽幹。一切需要從頭學起,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出國前,自認為英語聽力相當不錯,不會有問題的。到了迪拜,傻眼了,周圍人講的英語根本聽不懂,尤其是印度同事帶有濃重印度口音的英語,簡直懷疑那不是英語而是其它什麽語言。麵對麵說話時,要非常用心去聽,馬馬虎虎還能聽個大概。可是在電話中交談,我隻能聽懂一半。 在公司,我最害怕接聽電話,擔心聽錯話影響工作。頭幾個月,日子非常難熬。誰會想到,在國內不費吹灰之力、閉著眼睛都能做的事情,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因為語言問題,竟然成為頭痛的事情。

跟外國人溝通,不僅僅是會說他們國家的語言那麽簡單。如果不了解其文化,曆史和風俗習慣等等,即使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也無法跨越理解的鴻溝。Dan是我的供應商,來自英國。他和藹可親,舉手投足都流露出一種紳士風度。隨著工作中交往的增多,我們逐漸熟悉起來。盡管如此,我還是保持著高度的防備心理。有一次,他到公司送資料,臨走時,友好地拍拍我的肩旁,說“See you, sweet heart. 我下意識地回答:“I am not your sweet heartDan很茫然地看著我,不知道我為什麽這麽說。後來,我才明白,原來sweet heart(寶貝、甜心)這個詞,不是我理解的僅僅用於戀人之間, 熟悉的朋友間,外國人也會使用這個詞。他們說這個詞的時候,並沒有其它的意思。我不了解他們的文化,想多了,所以才冒出“我不是你的甜心”這一句話。 還有一次,和中國同事晚上散步,正巧碰到很久沒有見麵,曾經一起每天坐通勤車去自由區上班的印度女孩。她看到我很興奮,張開雙臂向我跑來,緊緊地擁抱我,並在我的臉龐上左右親吻。本來這是她們朋友之間表達問候的方式,就像我們中國人見麵握手一樣自然,可我的中國同事目瞪口呆,覺得我太開放,怎麽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受親吻呢?幸好這是來自印度女孩的親吻,如果是男性的,不知道這些同事會怎麽看我。

我,沒有宗教信仰,不相信上帝,沒有親眼看過穆斯林虔誠地禱告,沒聽到過大小規模不同的清真寺傳出的莊嚴肅穆地召喚聲。 在國內,周圍的朋友都和我一樣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我沒有覺得自己和大家有什麽不同。在中東,這個宗教信仰非常濃鬱的城市,我這個無神論者顯得有些另類。 周圍的外籍同事都有自己的信仰,什麽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每當他們問我信仰什麽的時候,我尷尬地回答:“我沒有信仰。”他們感到很不可思議,人怎麽會沒有信仰,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該向誰自省保證不做壞事,遇到困難時,該向誰祈求幫助?有一次,一個印度籍的同事很認真地問我“如果你去世了,你的靈魂到哪裏?”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順口回答道:“我人都死了,哪裏還會管自己的靈魂到哪裏!” 印度同事分辯道:人雖然去世了,但是靈魂還存在。我有靈魂嗎?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午飯時間,公司裏經常會有外籍同事不吃午飯。他們不是為了減肥餓肚子,而是禁食。很奇怪,這些外籍同事的信仰盡管不同,但都是用禁食的方式表示自己是虔誠的信徒。 隻有我, 每一頓飯都要按時按點吃。

每年一次的齋月,有很多風俗和禁忌。比如,在每一天的日出後和日落前這段時間,不許在公共場所和大街上喝水、吸煙、吃東西,絕大多數的餐館和飲品店也會關門停業。伊斯蘭教民每天需要禱告五次,雷打不動。 有一天,我到巴基斯坦人經營的公司去驗貨。剛入公司,就聽到遠處清真寺的呼喚聲,隻見公司清一色的男性員工,立即放下手中正在忙的工作,向公司專門設立的禱告區走去,排成三行,一會站一會跪,一會兒還要五體投地的拜,嘴裏振振有詞,也不知道說些什麽。我站在那裏,覺得自己很多餘。我很羨慕有宗教信仰的人們,不論什麽宗教信仰,都是教育人向善。 這些人們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的平和與淡然,沒有宗教信仰的我,無論怎麽修練,無法達到那個境界。

通過印度籍同事,我了解到原來印度的婚姻有自由戀愛和父母安排兩種方式,難怪他們問我是自由戀愛結婚還是父母安排的婚姻,起初我還不明白他們怎麽會問這樣的問題,都二十一世紀了,難道我還會聽任父母的安排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對象。然而,這確確實實發生在印度,尤其是教育程度不高、處於社會底層、在迪拜打工的人們。他們家庭的模式,一般是丈夫在迪拜工作掙錢養家,妻子在印度照顧孩子和父母。夫妻倆雖然長期兩地分居,但家庭卻很穩定,離婚率非常低。而我在迪拜的中國同事沒有一個不是因為相愛才結婚,兩國分局最後演變為夫妻勞燕分飛,成為互不相幹的路人。難道自由戀愛婚姻的穩定性竟然敵不過父母安排的婚姻?還是沒有信仰,沒有靈魂讓我們不懂得珍惜和愛?

迪拜本國不足20%80%是來自200多個國家的外國人。在這個城市,你會有機會和來自歐美的帥哥共事;不經意間你會跟從非洲來的、音樂放的震天響的DJ成為鄰居;餐館裏,穿著民族特色服飾的印巴人會為你端上美食;眼花繚亂的購物中心,你會看到菲律賓小姐忙著收款;在海邊,你還會遇到一群來自俄羅斯的遊客悠閑地在沙灘上曬日光浴,這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球村。品著英式紅茶,開著日本的尼桑,穿著來自意大利的服裝,吃著阿拉伯的燒烤,我有時感到很迷惑,我到底在什麽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有情有義歐陽克 回複 悄悄話 連自己的人生觀都沒有形成,談什麽信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