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UDreamer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邯鄲小畜生殺人震驚世界:說說我小時候也被欺淩的故事

(2024-03-31 08:54:51) 下一個

最近網上到處是邯鄲三個小畜生殺害同學並掩埋屍體的惡性事件,讓我想起我小時候被欺淩的故事——嚴格來說,是欺淩,算不上是霸淩。

我出生在邊遠地區的部隊裏,就沒怎麽上過幼兒園。還不到六歲,我爸媽就把我送去上小學了。人家都是七歲,我還不到六歲,全班最小,所以注定全班最矮、最弱。好在我們那是部隊小學,學生基本全是附近的部隊子弟,而教師基本全是部隊家屬,所以校風、紀律,比地方上好太多了。

一個班的同學沒有欺負我的,但是高年級的有,那是我家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小名叫瓦鬥。一天放學路上,我們一群孩子走著回家,這瓦鬥一邊走一邊拿著一捆柳條抽我,正好被騎車來接我的我二哥看見,我二哥照著瓦鬥的書包踹了一腳,瓦鬥這才撒手。

我爸我媽在外麵一向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的老實巴交的人。這天晚飯時,瓦鬥跟他爸告狀,於是瓦鬥爸闖入我們家跟我爸告狀,說我二哥欺負他兒子。我爸不問青紅皂白把我二哥訓一頓。我二哥很冤枉,說,這瓦鬥拿柳條抽我,他們不管;他隻是不痛不癢地踹了瓦鬥書包一腳,就不得了了。

還有一次是部隊家屬院裏另一家的小孩打我,這小孩比我大一兩歲。還好,他隻是在摔跤,試圖將我摔倒在地便達到目的。地上全是沙土,因此我頂多弄髒了衣服,沒有外傷。清晰記得,家屬院裏的家屬們圍了一圈觀看,那麽多大人,竟然沒有一個拉架勸架,猶如魯迅筆下的看客——一個個仿佛是鴨,被無形的手捏著,伸長了脖子,跟看鬥蟋蟀、鬥雞一般。

我才五六歲,就感受到這世界的冷漠和木訥。但是後來進一步體會到,其實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因為當時圍觀的人中沒有跟我家最要好的兩三家鄰居,如果他們在場,肯定會拉開那頑童。

欺淩現象比較惡劣的是我從部隊小學轉學到了地方上的小學——毫不誇張,從部隊到地方,突然感覺到了人吃人的原始社會,那裏明顯野孩子多了起來,打人罵人司空見慣。有兩男生無緣無故天天放學路上要找我茬,很長時間我都要繞道走。跟我家裏說沒有用,我爸媽是十錐子紮不出一滴血的老實人,不願惹事,還總說吃虧是福。我雖然不敢跟老師說,但是不知怎的,班上有學生跟數學老師說了,這數學老師狠狠地把那倆男生臭罵一頓,他倆於是收斂了很多。

小學最後一年,班上來了一個新班主任,對我特好,我至今不忘。她天天表揚我,每次寫作文都拿我的當範文念給全班聽。別的學生遲到一分鍾她都要他們罰站,而我就是遲到十分鍾她都笑臉相迎。她的名字叫高峰,當時剛從師範學校畢業。她一當班主任,再也沒人欺淩我了。

中學還好,我幾乎是所有老師的得意門生,幾乎跟所有老師都走得很近。記得初一的時候,我在教室裏丟了一本書《天方夜譚》,告訴了班主任蔡老師。這個蔡老師一直對我特好,放了學,禁止所有學生離開教室,挨個檢查書包。學期末了,蔡老師調到了教育局當官去了。後來我還當了團支部書記,從高一到高三,連續三年全票當選。

對於校園欺淩,總體來說,大學比中學好很多,高中比初中好很多,初中又比小學好很多。至於加拿大校園欺淩現象,我問過隨父母移民來、中途轉學到加拿大的中國孩子,大概都說,肯定也會有,但程度比中國還是好很多;外來移民多的學校欺淩多一些,加拿大本地中產階級子弟為主的名校則好很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孩子上好學校的目的之一就是遠離熊孩子,孩子的成績好壞倒是其次。上好學校,進入好的社會圈子,就是遠離渣人的最佳途徑。學校幫助你篩選了你的同行者。
suvescape 回複 悄悄話 看完前半部,我同情樓主。看完全文,缺不同情了。老師喜歡樓主,同樣的紀律到了樓主哪裏就網開一麵。這其實是對其他同學的軟bully。樓主說中國是人情社會,這個人情有時對你有利,有時有害,樓主隻是挑不利的抱怨。這導致本文意義不大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想起洛杉磯的小留學生淩辱案,她們還未成年,不懂美國法律,互相按自己的方式處理糾紛,老實的同學就遭淩辱 ,好在美國有法律,打人的同學被判10年多刑期。
美國校園很少學生打架的事件,與心情有關。
likelovely 回複 悄悄話 女老師叫“高峰”?你是因為長得好還是學習好,後來招那麽多老師喜歡?是男生還是女生?看文風好像看不出來。應該是男生,但寫得又很女性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