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個人資料
wzuo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小時候(三)

(2025-01-10 15:28:42) 下一個

東口兒、西口兒和副食店

趙堂子胡同是一條東西向的胡同,我們住的3號院坐北朝南,一出門左東右西。東邊走到底是南北向的北總部胡同,西邊出了胡同則是南北向的朝內南小街。小時候大家活動的範圍不大,出去買個東西都是說去“東口兒“或者”西口兒“。東口兒有家副食店,買肉去東口兒,也有糧店和換煤氣的店。西口兒也有家副食店,買麵包、汽水等等高大上的東西得上這邊。再加上東口兒靠著小學,而西口兒靠著大馬路,熱鬧許多,每次出行也要經過這裏,因為公交車都在小街兒上。所以每次想起來我都覺得西口兒亮堂喧囂,有車和遠方,而東口兒則是遮在樹蔭下,有些昏暗,有些蕭條,想起來就不好玩。

不過小時候去的最多的副食店在寶蓋胡同口。寶蓋胡同是南北向和趙堂子垂直的一條小胡同,胡同口離我們3號院兒挺近,打個醬油、醋、芝麻醬什麽的都得來這兒的小鋪。小鋪是真的小,可能也就幾個人轉身兒的地兒,櫃台後麵放著大缸,有各種副食品,也是我們家這一片兒副食本上指定的鋪子。雖然不賣肉,但這家小鋪過年過節會供應居民副食本上的魚和花生、瓜子。小時候好多次頂著天寒地凍在小鋪兒門口排長隊,隻為了過春節能吃上魚和瓜子,增添點兒過節的氣氛。

寶蓋兒路口有家小飯鋪,其實就是賣點兒火燒、燒餅之類的。火燒沒芝麻,好像是5分錢一個,燒餅有芝麻,要一毛錢,記得家裏隻在這兒買過火燒,一次燒餅都沒買過。好在我不太愛吃麵食,所以也並不饞燒餅。

寶蓋兒胡同隔著我們趙堂子胡同斜對著寶珠子胡同。這條胡同的北口有個小鋪賣零食,我們來這兒最多的是買這裏的冰棍:5分錢奶油的,3分錢紅果和小豆的,後來還有一毛錢的大雪糕。夏天的記憶裏,總有奶奶在我們午睡時候拿著大茶缸去買冰棍的身影,午睡醒來我和妹妹就可以嘬著紅果冰棍,帶著那股甜蜜和清涼在樹蔭底下慢悠悠地走去學校了。當然這是奢侈的享受,一般一個月有個一次兩次就不錯了。

東口往北一點兒是趙家樓胡同。沒錯兒,就是火燒趙家樓的趙家樓,可惜早就沒有了那些建築的影子。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趙家樓胡同和北總部胡同相交的口兒上是一棟小樓 – 趙家樓招待所,招待所地下據說有溫泉。有一段時間這個溫泉淋浴/盆塘對外開放,方便了我們洗澡。洗澡水確實有些發黃,而且有硫磺特有的臭雞蛋味,應該是溫泉無疑啦?隻是這家浴池對外開放的時間太短,好像沒兩年就不再允許外麵人隨便進去洗澡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wzu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竹風_如火' 的評論 : 馬凱是老字號啊。我也喜歡奶油炸糕!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副食店,多熟悉又有一點遙遠的名字。我記得1毛錢一根的奶油冰棍,東安市場的奶油炸糕,家門口街道熱鬧非凡的各種小店,有一個“馬凱”的小吃店,買炸糕,糖油餅之類的。還有在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的“紫雪糕”,哈哈,兒時的記憶
wzu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京_01link' 的評論 : 也多謝你的分享!現在再回去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隻能在回憶裏思念。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真實詳細的舊時北京胡同生活的回憶,都是當年北京生活的生動場景。雖然沒在胡同生活過,但對那裏的生活並不陌生。從小在一個王府改做的幼兒園長大,記憶中的房間和院落都碩大。去過高階豪門的幾進大院,也去過狹小雜亂的大雜院。最難忘的是鬧市中胡同/四合院的安寧和平和。當年騎車穿行在胡同中,兩麵是院牆和關閉的院門,多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就在一牆之隔。文中提到的北京的副食店,更是當年生活中的重點。多少回憶中都與它們有關。民以食為天,更何況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許多人感歎城市改造和現代化讓她失去了魅力,很大程度上因為再也找不到城市中最有個性,最貼近生活的地方。諸如當年的副食店,餐館,理發館。現在的連鎖店,高級餐飲和服務設施,雖然現代化,但已失去了特點和與生活的緊密關聯。
wzu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哈哈,握手!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好親切,記得小時候上北京時吃的紅果冰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