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中國政治體製與美國政治體製,孰優孰劣?我的分析如下。
每個國家有他的歷史與文化背景。美國的體製,起源於1620年第一批的五月花號移民,這批移民,來自於英國,受到英國文化的熏陶,有濃厚的民主政治的思想。
在五月花號漫長的航行過程中,這批英國人在船上,就訂定了“五月花號公約”,是爲美國式民主政治的濫觴。這批移民,到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定居之後,就開始依據這個“五月花號公約”,在新大陸實行草根性的民主政治。
在156年之後的1776年,美國獨立建國了,自然而然就在既有基礎之上,實行民主政治體製。之後,美國疆域逐漸擴大,由新英格蘭區的十三州,擴展到了五十個州。美國實行民主政治的範疇,也隨之擴大到了五十個州。美國的立國基礎,政治體製,都是由下而上,逐步發展,有其清晰的社會與文化基礎,及其演進的過程。
中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製與思維,自秦始皇於西元前221年統一天下以來,歷經各朝各代演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法家思想加上儒家文化,是中國的立國基礎。
中國政治體製的特色是:
中國自秦始皇以來,就有中央集權,大統一的思想。中國的歷史經驗,是國家分裂則必是戰亂連年,生民塗炭,外敵入侵;唯有統一,才能國強民富。
中國自隋朝以來,就採行科擧製度。隋文帝實行科舉,爲的是“開科舉士”,希望能建立管道,得到全國英才,作爲治國的骨幹,同時可以解決南北朝時期北朝武人當政的弊端。之後的唐朝,延續了隋朝的科擧製度。
唐太宗有次巡閱考場,親眼看到了應試的士子魚貫入闈,不禁十分欣悅的說 “今天下英才,盡入我殼中矣”。
科舉的目的,就是爲國擧才。不論出身貧富、貴賤、種族、地區,一律平等。隻要國家認爲你是人才,就希望能拔選你進入政府治國的體製之中。
社會菁英經過選取之後,必須經過一層層的培育與歷練,由知縣、知府(巡撫),逐漸成熟,才能成爲中樞大臣的相國(中堂)。沒有地方的層層歷練,是不可能委以治國之大任的。
所以在中國政治體製中,不可能出現像小布希、川普(乃至於台灣的蔡英文,韓國瑜)這樣的沒有治國經驗的國家或是政府領導人的。
習近平就是從農村幹部開始,經歷縣幹部,市幹部,省幹部,而且必須是至少兩個省(或直轄市)的第一把手,治績斐然,經過大家認可,前輩的背書,才得以成爲國家領導人。
此外,在中國政治體製中,是不允許商人或是黑道從政的。美國與台灣的政治體係,商人與黑道都可能經由選舉,進入政府決策體係。政治人物與黑金的深入掛鈎,遺害深遠。
尤其在選舉過程中,都需要耗費巨資,或是需要綿密的人際關係網,商人與黑道,因此具有選舉優勢。在台灣的各項選戰中,商賈與黑道,往往是大贏家。
中國傳統政治思維是“敬天”的,“敬天”思維的具體實踐,就是“以民爲本”,為政者務須以蒼生爲念。如果爲政者沒有照顧好蒼生,就會受到“天譴”。
儒家思想,有所謂的“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西漢董仲舒有所謂的“天人合一”理論,其含義是說“上天”與“蒼生”,是上下一體的。
皇帝是“天子”,是“上天”的兒子,皇帝要聽“上天”的話,而“上天”會聽取人民的聲音。如果主政者沒有照顧好人民,上天會知道的,也會生氣的。上天生氣了,天子(皇帝)就會受到懲罰。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所強調的是,爲政者必須“以民爲本”。上天,天子,與人民三者,有一個協調與互動的關係。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尚書》曰“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都是一樣的《以民爲本》的意思。
目前中共治國,也是秉持了1)中央集權、2)菁英治國、3)專業治國、4)以民爲本(爲人民服務)的四大傳統理念。
但是中共治國體製,也做出了順應時代的改良。中共體製的改良在幾個方麵:
1)將封建時期皇權的一人(或一家)治天下,改爲“一黨治天下”。
2)由個別領導改爲集體領導(由黨中央政治局領導);
3)將皇家的世襲製度,改爲接班人的遴選製度。我們可以説,現在的製度,比較類似中國早期的“禪讓製度”。
總體來説,當下中國政治體製,還是延續了中國傳統體製的精萃。中國這四十年來,治國績效斐然,也足以説明,中國的政治體製,確實是有其優越性。
美國的政治體製有他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國的政治體製有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把中國這一套用到美國,必然不靈;把美國這一套用到中國,中國必然很快就會分崩離析,天下大亂。
所以何者爲優,還是要考慮整體因素才好。
就如你說,適合就是好的。沒必要搞什麽優劣比較。
中國的體製越來越彰顯了優勢,博主小結非常到位。
習近平倒行逆施修憲取消任期製,是一個標誌性的轉折點。
在未來幾十年,中共王朝會是一個長期的衰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