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老海歸、老華僑的遭遇

(2022-05-29 05:36:30) 下一個

他1924年就赴美留學,1950年才回國。與其說他是老海歸,不如說是老華僑。百度百科對他的介紹很簡單:

沙誌培(1902——1978),又名沙主培,天津人。1919年,在五四運動中,他和馬駿、諶誌篤、孫越崎作為天津學生代表與直隸省長曹銳交涉。五四時期與周恩來一起開展學生運動,曾任天津學生聯合會調查科科長。1924赴美國學習,1934年至193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教。

百度隻介紹了他的前半生,其中還有錯誤,他在加州大學任教時間是1934年至1945年,是在伯克利分校。之後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專科學校任職。後來他海歸了,下半生太慘,百度不能介紹了。

沙誌培在加州伯克利任教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在校讀書的夏威夷華僑學生陳誌昆,想回國參加抗日戰爭。沙誌培知道了就寫信給自己南開大學的同學周恩來,轉達陳誌昆的要求。周恩來竟然收到了來信,回信對海外華人要求回國參加抗日戰爭表示歡迎。陳誌昆真的回去了,到了延安,參加革命,成了有名的愛國華僑。

沙誌培不知是否與陳誌昆保持聯係,了解到他的情況,受了他的影響,也想回國了。或許是看到聯係上了老同學周恩來,五四運動的戰友,當今國家總理,回去肯定有香餑餑吃。他妻子是美國人,叫Charlotte Eugenie,並有三個孩子,後來離婚了,也許對他人生的選擇也有影響。1950年他48歲,頭腦一熱,跟隨60多年輕留學生一起回國了。

剛回國,沙誌培被分配在北京作翻譯工作,然後跟一些“舊知識份子”一起進行思想改造。竺可楨在一篇1952年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述:“思改到最近未通過者,有沙誌培、金樹章、胡步曾、郝景盛、錢臨照、王靜如等數人。沙誌培最反動,願回美國,否則讓他放任自在。”

推敲這兩句話,特別是“否則”二字,似乎“願回美國”是罪過,不能讓沙誌培“放任自在”。當時是有“來去自由”的政策,可是沙誌培非但沒有回成美國,反而被勞教,下半輩子從反右期間開始,基本上是在監獄和勞改農場度過的。

一位獄友有這樣的回憶:

我在良鄉監獄的另一個朋友是沙誌培,我們稱他沙老,因為他從茶澱農場轉到良鄉監獄時已滿頭白發。那是在1964年,車間南邊的大沙石堆上經常有一個老人唱外國歌,他總是穿一件藍灰色呢大衣,高腰翻毛皮靴。有時拿飯盒到鑄造車間的熔鋁爐上熱飯,我那時擔任派工員,可以到各車間走動,所以常常遇到他,可以肯定他不是幹部,也不是勞改犯,而且也看出他有來曆,他走路特別快,從背後看不出是個老年人,從對麵看,他已滿臉皺紋,滿頭白發,但一雙眼睛很有神。

有一天,我看到他在車間的隊長休息室給隊長們上英語課,聽得出是非常標準的英語,課後,一位隊長告訴我,講課的是美國來的教授。

他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曆史係主任,美國共產黨黨員,中共元老董必武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時,就住在他的家裏。時光倒退40多年,他和周總理是天津南開中學的同學,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邀請他回國工作,老同學的邀請當然要考慮,他原來希望利用他的影響促成中美建交,由他擔任中國駐美大使,這個方案當然是空想。之後,他希望擔任天津市長,因為他是天津人。回國後,給他安排的工作是外交部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翻譯,教授待遇,配保姆和住宅一套。

這樣的待遇當然和原來答應的條件相去甚遠,他要求會見老同學周恩來,但沒有下文,最後和領導大鬧一場。按照我國規定,與領導鬧糾紛便可定為無理取鬧,送到茶澱農場勞動教養一年,期滿後轉良鄉監獄軟禁。這種軟禁是沒有期限的,1966年,他隨良鄉監獄最後一批犯人到山西永濟農場。

有一天早上,我剛起床,有兩個孩子跑到我跟前大喊:你的那個反革命朋友死了,我趕忙隨著他們去看,他在路邊的排水溝裏躺著,手裏拿著一個紗布抄子和我熟悉的鋁飯盆。他大概是想到排水溝裏撈小魚,沒有力量爬上來。

另一位獄友現在在美國,在一次訪談中講述1968年在北京半步橋監獄中的新獄友:

這個人叫沙誌培,我到現在還記得他的名字,他是美國公民,他是50年代大概五零年就回中國去、所謂報效祖國去了。他是學法律的,他對中國並不了解,他為什麽要這麽主動的回中國,因為他跟周恩來坐過監獄,所以他認為跟周恩來有點交情。可是沒想到到了中國以後,中國把法律根本就否定了,律師根本都不用了,也不可能讓他當法官。他學法律等於在中國就是沒用。他那時候就想求到周恩來能夠給他安排一個什麽職務,但周恩來也不幫他忙,他就覺得很失望,所以他就提出了,我想回美國,因為兒子老婆都在美國呢,他本身也是美國公民嘛。可是中國和美國沒有外交關係,所以就沒法給他弄回美國了。其實並不是沒辦法,因為我知道同是在那個年代,到香港去,有的人就可以輾轉到美國來。可是呢,當時就因為他可能態度不好,他就跟他們單位領導就吵起來。在當時教養有這麽一條,辱罵領導就應該判教養,所以這個領導呢,就以這個為理由給他判三年勞動教養。他到了勞動教養以後呢,就想給周恩來寫信希望能夠給他放了或怎麽著。但是什麽都沒用。三年到頭了,這是該放他了,人當時就問他你有什麽要求?我沒別的要求!我回美國。就這一個要求!單位說我們沒有辦法安置這個人,那就接著關、就一直關到了文革我進監獄的時候。你說呆了多少年從50年代初期,一直到60年代,十幾年了。

這兩位不同監獄裏的獄友的回憶大體相同,有一些出入,一個說沙誌培是曆史教授,一個說他學的是法律;一個說他1966年就轉入西永濟監獄,一個說他1968年在北京半步橋監獄。基本事實因該沒有錯,沙誌培回國後失望,言行“反動”,想回美國,下半輩子淪為階下囚,最後1978年76歲死於山西永濟監獄。那時四人幫也都打到了,罪名到底是什麽也不清楚。跟領導吵架,想回美國不至於關人家半輩子吧。他既不是曆史教授,也不是學法律的。他是伯克利大學語言係教授,寫過一本學中文的書《華語入門》。

沙誌培回國後應該跟周恩來有過聯係,因為《周恩來書信集》中收集了給他的信,被加上標題“熱忱歡迎歸國效力—致沙誌培”,可見沙誌培是帶著那封信回國的。也有可能沒見到周恩來,入獄前抄家把那封信抄了出來。他可能言論太“反動”,把老同學也罵進去了,所以死在獄中。讀《周恩來書信集》,卻不知沙誌培的下落,是曆史的遺憾。

下麵照片中右邊應該是沙誌培。佛學太虛大師1929年到美國宣講佛教,購地籌建佛教學會,是由沙誌培和另外這兩個人接待。太虛大師宣講佛教時,沙誌培也幫助譯釋。他回國的遭遇,大概跟他的佛教背景無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是不是亂說了領導的一些壞話? 最後‘平反’沒有?總要有個結論吧。
回複 悄悄話 可用這個題目做 Ph.D 了。
灣區範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博主分享。在中國的美國公民要求回美國,就憑這點中國政府能把他關在牢裏到死都沒放出來。這種情況以後也可能出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