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海歸 小故事(二十一)

(2018-04-07 08:44:26) 下一個

50年代到底有多少老海歸回國了呢?似乎沒有一個準確數字。《人民日報》官方統計的數字一直是3000人,《光明日報》的數字是2500人,包括了1949年新中國正式成立前的回國留學生和出生在菲律賓、越南等華僑留學生(如陳誌讓、李肇遐),還包括了港澳和台灣同胞(如陳士泰、黃麗顏夫婦)。一些人30、40年代隨家人離開大陸,長大以後在海外獲得學位回到大陸,也都被算是回國留學生(如朱子浩)。

周紹棠獲得英國利物浦大學博士學位後,1955年回香港,也被列入“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歸國學者”。1954年12月“克裏夫蘭總統號”上有65名中國乘客,到了香港隻有41人入境中國,24人去了台灣或留在香港,可能都被官方算作“歸國學者”。

朱晉卿1946年隨民國農業代表團到美國,在幾個地方短期實習後便不走了,到處打工,最後在一家中國飯館當了4年經理,1954年攜在銀行工作的妻子朱惠琛登上“柯利夫蘭總統號”回國,與留學生們一起填寫了“回國留學生登記表”,下榻高教部回國留學生招待所,在統計材料中占了老海歸兩個名額。國民黨派到美國實習、考察的官員很多,風雲突變,改朝換代,他們愛國愛家,但不能算是老海歸。傅安齡出國前是南京中央醫院婦產科主任,1948年到美國先後在5家醫院任住院醫師,沒有上學,1954年回國也被當作回國留學生接待。

王德祿等專家估計50年代回國的留學生是1200人左右。全國政協1956年《關於從資本主義國家回國留學生工作分配情況的報告》中提供的數字也很靠譜,報告中說“從1949年8月到1955年11月,由西方國家歸來的高級知識分子多達1536人,其中從美國回來的就有1041人。”1956年以後,由於整風和反右運動,回國人數劇減,截至1965年大概又有100多人回國。可以認為,不包括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949年建國後回到新中國名副其實的老海歸總共有1600多人,約為當時海外留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

李廷傑在威斯康辛大學就讀,1949年11月回國後提供了一份他認識的同學名單共19人:張鍾琪、張漢、童之鵬、馮太年、嚴際遂、高壽、馮讚華、唐鑫源、羅鬱正、劉瀾洲、鄭國昌、仝允栩、賈文林、湯堉溪、陶祿增、李匡武、鄭菊英、史可東、何慶揚。其中馮讚華與台灣大學物理係教授林清涼在美國結婚後到台灣任教。鄭國昌和仝允栩夫婦、賈文林、李匡武4人回國。如果童之鵬與童誌鵬是同一人,則有5任回國,其他人留在美國。

吳大炘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就讀,1949年9月回國,也提供了一個認識的同學名單20人:王叔明,陸亮史,焦瑞生,吳寒歟,呂秀貞,鍾家謀,吳永礽,楊振亞,廖天任,沈家楠,徐道覺,黃德征,徐礽錦,鄧巽保,張中元,莫兆祺,尤小平,翁紹耳,黃麗華,蔡慕蓮。其中呂秀貞,吳寒歟,鄧巽保、沈家楠,蔡慕蓮5人回國。如果焦瑞生和焦瑞身是同一個人,則6人回國。

以上這兩個小數據樣品中,可能會有一兩個偏差,但基本符合四分之一回國的估計。“留美科協”的700多會員中182人回國,也符合這個比例。

老海歸 小故事(二十)

老海歸 小故事(二十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