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海歸 小故事(十三)

(2018-04-07 07:23:36) 下一個

一個更實際的問題讓很多留學生做出了盡早回國的決定:經濟來源。1949年後,美中通訊中斷,匯款成了問題,不管是公費還是自費,留學生們開始覺得手頭有點緊了。為了生計,很多人開始打工掙錢,去餐館洗碗,到果園摘蘋果,都成了他們念書之餘的經營。黃葆同在德克薩斯農工學院攻讀有機學,他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每月還要寄二三十美元回家貼補家用。席克正在密西根大學打工當過門房、司機,在食堂和麵包房當過助手,廚藝大長,同學開Party請客都爭著請他去。王啟東在餐廳幹了兩個月,又去當清潔員,打掃樓道和廁所。高鴻業幹的最苦的活兒是在一家皮毛廠,用手搓掉經硫酸水浸泡過的獸皮表層浮毛。

朱永銘花了一年時間在紐約大學商業管理學院拿到碩士後,因要撫養妻子和孩子,半工半讀,在保險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紐約城進出口公司工作,白天上班,晚上繼續讀博士,五年讀完博士課程。1954年與懷孕的妻子項斯鵑帶著一個孩子回國。

楊紀珂汪安琦夫婦為了省錢,搬到一個破舊的拖車房子裏住,在那裏舉辦了婚禮,花了五塊錢買了個蛋糕請朋友們吃就算是“喜筵”。他們在拖車裏住了三年,生了兩個孩子。楊紀珂給人打工蓋房子,汪安琦在餐館洗碗,甚至自己開餐館。二人半工半讀分別拿下了冶金和生物碩士學位,1955年回國。

手頭緊,要是有一張免費回國的船票,是不是很有吸引力?1949年10月美國國會從原來給國民黨政府的援助資金裏撥出400萬美元,用於救助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其中包括提供回國船票,隻不過朝鮮戰爭開始後,中國成了美國的交戰國,美國停止向中共輸送人才,免費船票也就沒有了,隨後便開始阻止留學生回國。1950年從舊金山到香港的一張三等艙船票是260美元,對留學生來說是相當一筆錢。當時要途經香港回國必須先得到香港政府簽發的過境證,在英國政府的指使下,香港設置各種條件和障礙,不輕易發過境證,使得一些想回國的老海歸不能啟程。葡萄牙政府便乘機鼓勵留學生們過境澳門回國,但響應者不多,因為澳門沒有接待回國留學生過境設施。

更有吸引力的是,除了船票,每人還發450美元作盤纏。羅沛霖回憶說,我們回國的旅費是美國政府提供的,美國把我們遣送回國了,我們的旅費是輪船公司找美國政府結賬的。趙綿怕有什麽陰謀,不敢接收送上門的450美元,美國官員對他說,這是我們的人道主義援助,如果你不接受,我們有理由認為你想留在美國,可以取消你的回國申請。應崇福拿到布朗大學的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可是湊不夠回國的旅費,申請到了美國政府的回國補貼。可是動作慢了點,等他1951年10月買到船票,朝鮮戰事早已開始,移民局禁止他登船,所以他直到1955年才回國。連“紅色留學生” 謝和賡與妻子王瑩被美國驅逐出境後,船票都是由美國政府支付的。估計有兩三百人占了美國的這個旅費補貼的便宜。

1950年6月,國會又專門通過“中國地區援助法案”(China Area Aid Act),允許政府撥款600萬美元,用於對中國留學生、學者的救濟工作。這些資助一直持續到1955年,總計花費800萬美元左右。這些資金為中國留學生和學者解決了暫時的經濟困難,主要用意還是想留住這些留學生。斯坦福大學有35名中國學生,其中19名領取了學費和生活費補助。哥倫比亞大學125名中國學生中,75名獲得平均數額為1200美元的助學金。

老海歸 小故事(十二)

老海歸 小故事(十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