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三道四(118)豬頭肉·魚籽·鳳爪

(2022-09-10 03:53:19) 下一個

說三道四(118)豬頭肉·魚籽·鳳爪

昨天午休之後,打開電視,蹦出來著名主持人魯豫,她在安徽電視的專欄節目《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采訪張鐵林和北美崔哥的留學往事,張鐵林正在講他當年初到英國留學時的趣事。

張鐵林說有一天他特別想吃肉,但是囊中羞澀,於是就去附近一個市場看看僅有的那點英鎊能買點什麽。突然看到一位賣肉的把豬頭、豬蹄子,還有豬心、豬肝什麽的,統統都扔在身邊的一個塑料筐裏。張鐵林用剛在語言班學到的蹩腳的英語,指著筐裏的一個豬頭問那位售貨員,“這個多少錢?”。那位售貨員連說帶比劃,意思非常明白,這不要錢,你想要就拿去吧!張鐵林立即用報紙包好一個豬頭。馬上去買了一個鐵鍋,又去中國城買了鹵菜的各種佐料。回到宿舍做好了中國常見的鹵豬頭肉。招待那些在英國認識的外國朋友們,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但都不知道吃的是什麽。

於是,我也想起了在河北邯鄲經曆的那段往事,與張鐵林在英國的經曆真是驚人的相似。

2008年初春,我和老伴離開美國新澤西,回到北京。在北京的老同學、老朋友挽留我們在北京多住幾天,我們也想看看好久不見的首都新貌,欣然從命,就住在朋友安排的清華東門的紫光大廈。

第二天,海南的忘年交周海洋和他的球友郭建平,一定要請我吃飯。席間,那位球友說,他家鄉的教育局長請他回去幫忙辦複讀學校,解決落選高中生複讀問題。周海洋和他的那位球友都在北京從事教育現代化方麵的工作,他們做的是高端科技方麵的事,自謙說,還不懂基礎教育方麵的事。郭總聽說我曾經在武漢著名的重點中學華師一附中工作過,又是海南首批特級教師,退休前後還在民辦學校當過校長,盛情相邀,請我去他的家鄉邯鄲看一看,幹不幹無所謂,隻當是去旅遊的吧。

第二天,我們夫婦兩與他們二位一起去邯鄲。

邯鄲市教育局趙局長是郭總的老鄉、朋友,聽郭總介紹我的情況後,非常熱情歡迎我們。盛情款待之時,詳細介紹邯鄲中小學教育的基本情況,及近幾年的高考升學率,再三說明到現在邯鄲還沒有一所民辦學校的原因。他說“今天我們有緣相會古城邯鄲,我絕不是請你們來‘學步’,而是請你們來共建民營學校。一是請郭總來投資辦學,二是請李老師來辦學,我們教育局負責提供優惠政策和辦學場所。三方合作,為民謀福祉。”

我首先感謝趙局長的盛情款待,然後對局長說:“我非常欽佩你的敬業精神和以誠待人的真情實意。但是,我現在不能立即接受你的邀請。因為我剛剛從美國回來才三天,時差都沒有倒過來。昨天與他們二位見麵時,說好今天先來看一看的。你給我的印象非常好,但是,不論對我們三方任何一位來說,這都是大事,是不是給我一點時間考慮考慮。再說,即使要辦學,也得到秋季才招生,還有時間繼續商量。”

趙局長同意我的意見,期待我能接受邀請。

第二天,回到北京。

第三天,趙局長從邯鄲來北京,說是出差,我看是專程來談辦學問題的。

趙局長提出了具體方案建議,先在該市重點中學邯鄲四中開辦第一期高考複讀班,全部請武漢的老師任教。以邯鄲四中的名義招生,請李老師負責管理這些班的教育教學工作。請郭總的公司負責發教師工資。高級教師工資按每月5000元標準、教師每學期往返武漢的路費、辦公費,教師房租,還有與本地教師享受的福利和獎金一樣的待遇等。

郭總和武老師表示完全同意,希望我能接受邀請。

我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再次表示感謝朋友們的信任,並請允許我回武漢後再商量。隻要能找到足夠的高中優秀教師,我一定不辜負各位的期待,去邯鄲發揮餘熱。

回武漢後,首先找我的老朋友,武漢中學的蔣自立老師,他是獲得“全國優秀班主任”稱號的高級教師,也是我們湖北省八十年代初活躍在教育教學改革戰線的中青年優秀教師。我請他去邯鄲與我搭班子,我抓教學,他負責抓班主任工作。他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並說再找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先去邯鄲考察一下。

八月下旬,我和蔣自立帶著十五位老師陸續來到邯鄲,開始在邯鄲四中辦高考“複讀班”。

且不說“複讀班”的工作進程如期順利進行,就說我們的食宿問題吧。蔣自立老師,還有幾位退休的老師都是老伴陪著一起來邯鄲,負責照顧先生的生活。大概是中秋節國慶節放假時,我去附近的集貿市場買菜,看到有活魚賣,就買了一條,特地挑了一條有魚籽的大魚。隻見那位賣魚的師傅,快速除掉了魚鱗,然後破開魚肚,把裏麵的魚籽、魚腸等全扔在旁邊的筐裏,再過磅收錢。我說,我還要那些魚籽,他說,魚籽不要錢!你要多少就拿多少吧!

真沒有想到,也沒有去問當地人是不是不會做魚籽。我回家做了一盤魚籽燒豆腐,還做了一碗紅燒魚籽,再加一條紅燒魚。請我們武漢老鄉品嚐我的廚藝,大家邊吃邊聊,說:“你今天買的這條魚怎麽這麽多魚籽呀?”我如實相告,邯鄲的魚籽不要錢,你想要多少就拿多少!

後來我們那些武漢去的老師們就隔三差五去集市上買魚,順便拿魚籽回來,或紅燒、或加豆腐紅燒。等我們幾個月之後再去集市上買魚時,魚籽也要收錢了,不過仍然非常便宜。我不知道張鐵林先生後來再去英國那個市場,能不能拿到免費的豬頭了。

再說“鳳爪”的故事。1989年暑假,第一次到海南。農墾中學賴瑞光校長盛情請我們一家在海口華僑賓館喝早茶。其中有一道“珍品”,雅稱“鳳爪”,其實就是“雞腳”。此前,在武漢,雞腳隻是燉雞湯時丟在裏麵熬湯,最多也就是把它從湯裏麵拿出來,給喜歡喝酒的朋友作下酒菜而已。可是,到了南方,卻成了珍品“鳳爪”了!

卑之無甚高論,由豬頭肉、魚籽和鳳爪想到了兩個成語:“入鄉隨俗”和“移風易俗”。

先說“入鄉隨俗”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莊子·山木》。指到那個地方就順從那個地方的風俗,常用於形容外鄉人尊重、適應和主動融入當地風俗文化。

從這個成語本義來看,作為一個外地人,因種種主客觀原因進入一個新地方,確實要盡快融入當地風俗文化,特別要順從並適應當地的飲食文化。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嘛!每天一日三餐,如果一定要堅持自己原籍所在地的習慣,那就很難融入當地的飲食文化。隻有“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看菜吃飯”,才能較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

再說,孟子早就有言:“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也就是說,對於美食,‘有同嗜焉’!人同此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誠然,一個外地人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接受並適應新環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在現代社會,將會越來越短暫,是否要全盤接受當地風俗呢?我看未必,比如在三四十年前,英國人不吃豬頭肉,邯鄲人不吃魚籽,武漢人不吃雞腳,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而且各地的飲食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交通工具的現代化,已經進入融合階段。美國的麥當勞、肯特基在中國遍地開花,尤其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中國風味餐館也是在美國大行其道。可見,“入鄉”並不一定“隨俗”!

於是,“移風易俗”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了。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樂記》:“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這句話的意思說白了,就是“音樂推行之後,人間的倫理便清楚了。(人們聽到優美高雅的音樂後)耳聰目明。心情平和,便可以達到移風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一邊品賞美食,一邊欣賞美樂,“天下皆寧”,何樂而不為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內務府'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點讚!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寒墨' 的評論 : 謝謝你的持續關注!謝謝點評!
內務府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大讚
寒墨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地方一個風俗。英國人不吃豬頭,豬下水,邯鄲人不吃魚籽。在會吃的人看來都是美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