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作家,《三體》三部曲
【2018年11月8日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以下為劉慈欣獲獎致辭全文。】
先生們、女士們,晚上好:
很榮幸獲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這個獎項是對想象力的獎勵,而想象力是人類所擁有的一種似乎隻應屬於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義也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有曆史學家說過,人類之所以能夠超越地球上的其它物種建立文明,主要是因為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大腦中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在未來,當人工智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象力也許是我們對於它們所擁有的惟一優勢。
科幻小說是基於想象力的文學,而最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阿瑟·克拉克的作品。除了儒勒·凡爾納和喬治·威爾斯外, 克拉克的作品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西方現代科幻小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出版了他的《2001太空漫遊》和《與羅摩相會》。當時“文革”剛剛結束,舊的生活和信仰已經崩塌,新的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心中一片迷茫。這兩本書第一次激活了我想象力,思想豁然開闊許多,有小溪流進大海的感覺。
劉慈欣(@未來局科幻)
讀完《2001太空漫遊》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門仰望星空,那時的中國的天空還沒有太多的汙染,能夠看到銀河,在我的眼中,星空與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我第一次對宇宙的宏大與神秘產生了敬畏感,這是一種宗教般的感覺。而後來讀到的《與羅摩相會》,也讓我驚歎如何可以用想象力構造一個栩栩如生的想象世界。正是克拉克帶給我的這些感受,讓我後來成為一名科幻作家。
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我漸漸發現,我們這一代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於中國的人,很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幸運的人,因為之前沒有任何一代人,像我們這樣目睹周圍的世界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與我們童年的世界已經完成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而這種變化還在加速發生著。中國是一個充滿著未來感的國度,中國的未來可能充滿著挑戰和危機,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具有吸引力,這就給科幻小說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在中國受到了空前的關注,做為一個在1960年代出生在中國的科幻小說家,則是幸運中的幸運。
我最初創作科幻小說的目的,是為了逃離平淡的生活,用想象力去接觸那些我永遠無法到達的神奇時空。但後來我發現,周圍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像科幻小說了,這種進程還在飛快地加速,未來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不及撐開傘時就撲麵而來。同時我也沮喪地發現,當科幻變為現實時,沒人會感到神奇,它們很快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隻有讓想象力前進到更為遙遠的時間和空間中去尋找科幻的神奇,科幻小說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變成平淡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名科幻作家,我想我們的責任就是在事情變得平淡之前把它們寫出來。
但另一方麵,世界卻向著與克拉克的預言相反的方向發展。在《2001太空漫遊》中,在已經過去的2001年,人類已經在太空中建立起壯麗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動力飛船已經航行到土星。而在現實中的2018年,再也沒有人登上月球,人類的太空中航行的最遠的距離,也就是途經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車兩個小時的裏程。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卻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網絡覆蓋了整個世界,在IT所營造的越來越舒適的安樂窩中,人們對太空漸漸失去了興趣,相對於充滿艱險的真實的太空探索,他們更願意在VR中體驗虛擬的太空。這像有一句話說的:“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隻給了我Facebook。”
這樣的現實也反映在科幻小說中,克拉克對太空的瑰麗想象已經漸漸遠去,人們的目光從星空收回,現在的科幻小說,更多地想象人類在網絡烏托邦或反烏托邦中的生活,更多地關注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科幻的想象力由克拉克的廣闊和深遠,變成賽博朋克的狹窄和內向。
作為科幻作家,我一直在努力延續著克拉克的想象,我相信,無垠的太空仍然是人類想象力最好的去向和歸宿,我一直在描寫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寫星際探險,描寫遙遠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盡管在現在的科幻作家中,這樣會顯得有些幼稚,甚至顯得跟不上時代。正如克拉克的墓誌銘:“他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成長”。
與人們常有的誤解不同,科幻小說並不是在預測未來,它隻是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就像一堆想象力的鵝卵石,擺在那裏供人們欣賞和把玩。這無數個可能的未來哪一個會成為現實,科幻小說並不能告訴我們,這不是它的任務,也超出了它的能力。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從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在這無數可能的未來中,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那些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暗淡的。
我期待有那麽一天,像那些曾經描寫過信息時代的科幻小說一樣,描寫太空航行的科幻小說也變得平淡無奇了,那時的火星和小行星帶都是乏味的地方,有無數的人在那裏謀生;木星和它眾多的衛星已成為旅遊勝地,阻止人們去那裏的唯一障礙就是昂貴的價格。
但即使在這個時候,宇宙仍是一個大的無法想象的存在,距我們最近的恒星仍然遙不可及。浩瀚的星空永遠能夠承載我們無窮的想象力。
謝謝大家。
熱門評論 9條
我要評論
全部評論 138條
說實在的,不能突破現代科學教對宇宙真相的理解程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科幻”,因為一切都依賴於現有的認知而從邏輯推導出來,何幻之有?
從這個角度來說,《蜀山劍俠傳》這樣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突破者和穿越者所作。
人說,啊不,那是玄幻!
對不起,所謂玄,是因為幼稚的現代科學無法解釋而已。而那正是超越者自由靈魂的光芒。
也才是真正的想象力。。。
另一個我認為的佐證是 費米悖論,以下全文引子百度:
1950年的一天,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在和別人討論飛碟及外星人問題時,突然冒出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這句看似簡單的問話,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費米悖論”隱含之意是,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係各個星球,那麽,外星人隻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悖論: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早於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於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闡述的是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
“說人類是第一批文明這該有多大的迷之自信啊”,回答是,現在並沒有很確切的證據說明人類文明是宇宙中的第一批文明,但也沒有確切的證據反證。但我看到的現實是,沒有人能證明有外星人的存在--如果他們確實不存在,那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外星還沒有進化出智慧生命,或是智慧生命還沒發展出能跨越星係的科技,這也就是人類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批文明這個說法的佐證之一。我覺得,對還在探索中的事情,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應該是可取的。妄自稱大固然不對,妄自菲薄也大可不必。
理想主義看傻人,現實主義才是解脫正道。
孔老二怎麽了,不就是個偽字嘛。
人老子多明白,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啊。
你不過是以前把美國當聖人,然後失望,再把科學當聖人,然後再失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