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花與小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紀德《帕呂德》人物分析

(2020-12-22 15:55:11) 下一個

     作者要表述什麽?生命的意義何為真理?怎樣過的幸福?詩的本質?好像都談到了,可又沒有定論。連文體都是半散文、半小說的形式。怎樣能理解紀德這本聞名的作品,下麵簡要地將書中人物總結一下。

     於貝爾:作者摯友及情敵;人生贏家;樂善好施;打獵高手;但真正的評價來自於安日爾:“像於貝爾那樣,算多生活一些麽?” 紀德認為於貝爾是精神世界的荒漠,隻知在世俗世界享樂。

    安日爾:巴黎名媛;作者女友(但關係曖昧,安與於及作者呈三角關係);同作者精心策劃的旅行以失敗告終;向作者坦白心聲但遭拒絕;試圖理解筆者寫《帕呂德》的意圖,未果。

   理查德:一個可敬的人;同太太為了生計而奔波;其實就是維吉爾詩中的“蒂提爾”(此點始終不解)。

     維吉爾:古羅馬著名詩人。

     蒂提爾:虛構人物,引自維吉爾的詩中;應該是精神充盈,安於現實清苦之類的隱士;居於沼澤中。

     馬丹:文學家、俗人;因為忙拒絕了作者同遊的計劃。

     亞曆山大:哲學家;給作者潑冷水:認為其自由行為第一得不到,其次毫無用處。

    羅朗:文學家;同作者持相反的觀點,認為生活因盲目而幸福,看清自己是不幸的。暗指柏拉圖洞穴理論中的未覺悟者?

     帕呂德:最複雜而不清晰的虛構人物;特質大概如下:是我們每個人;不能旅行(限於身體有疾或其他條件);不甘於寂寞地生活在日常重複的生活中,渴求變化,渴望走出去(從內心桎梏中?);沒有人能理解,甚至連紀德也不能,因為關於帕呂德的描述總在不停地變化,如在《宴會》一章中說“今天,帕呂德就是安日爾客廳的故事。”

     “我”:三十左右歲的巴黎作家;有才華但與周圍人關係淡漠;渴望新奇的東西;但是對於女友的愛情表白,以身體弱為由推脫,感覺其沒有進入圍城的勇氣,因為擔心新變化產生的未知?;好臉麵,常與別人爭辯,急於將旅行的計劃告知所有人;最後“我”放棄了《帕呂德》的寫作,改寫《波爾德》。

     出自於清教徒家庭的紀德選擇了反叛的道路,放棄了一切信仰,勇於追隨自己的欲望行事。此書寫作時,紀德應該與同性伴侶MARC一起出遊,這部《帕呂德》應為其對於生活、幸福及詩意的思考與探索。

     紀德個性鮮明,寫作也迥異常人,文筆脫俗。書中出現較多的有關於沼澤地的意象;形容被思想禁錮的人們如貓頭鷹;下述關於命運的描寫很出彩:“合乎尺寸的命運。梧桐和桉樹生長,撐的樹皮發出嘎嘎的破裂聲,而人的衣服也必然如此。” 有點道家思想的味道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