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81)
2020 (59)
六·四紀念碑
去年六·四過後我就一直在找兩樣東西,可是怎麽都找不到。
其中之一是一張照片,一張六四紀念碑的照片。那是1992年我在朗城塔大就讀時拍到的。碑不大,A3紙幅大小,上麵刻著 “紀念六·四” 中文字樣。它或許鑲嵌在校園兩棟主樓之間的花園一角,又或許我並不記得它確切的位置,但我仍然記得的是第一次看到時的感動。
據說它是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一年後,為數不多的幾位中國留學生在當地群眾的讚助之下設立的。92年我是那裏唯一在校的華人留學生,所以沒有人告訴我當年立這塊碑的究竟有誰。我拍的照片本來一直珍藏,但照相簿因為幾次搬家找不到了。
一直找不到照片,今年年初我特意回到朗城尋找那個紀念碑。可惜30年過去,原來的校園已經不複存在,主校園搬去了另一個地方,留在朗城的隻有兩、三棟新樓,記憶中花園的大概位置已是高樓聳起。我進去圖書館打聽了一下,那裏的老師都很年輕,沒有人對30年前的校園有任何記憶。
遺憾!1992年距今31年,那一點點關於六·四的印記就已被埋沒,令我心中惶恐。回到家我更加急切地搜尋那張照片,無果,但在紙箱子裏翻到了我要找的另一樣東西:一本書。
準確說那不是書,是紐約《新聞周刊》發行的紀念六·四特輯,活頁裝訂,名為《中國劇變Upheaval in China》。
記得1992年我隻身來到塔斯馬尼亞,舉目無親,“六·四”事件好像是我和這個陌生世界接頭的一個暗語,每當有人知道我從北京來,親身經曆過六·四事件,都會傳達給我他們對這個事件的關注。朗瑟斯頓是塔斯馬尼亞的一個小城,沒什麽名堂,當年來這裏讀書隻是因為學費便宜。但是我沒想到在世界這個不足為奇的海角,竟有那麽多人對中國89年發生的六·四如此關切。
下麵圖中這本《新聞周刊》雜誌特刊就是一對和我隻有兩麵之緣的朗城夫婦送給我的,他們聽說我從北京來,就拉我去家裏吃飯,吃飯的時候送給我了這本他們的收藏,裏麵還有他們夫婦讀後的手記。
找到這本塵封的活頁夾,我心寬慰。剛收到這份禮物的時候,我的英文還讀不了裏麵所有的文章,所以一直封存。再次打開,六·四這段曆史瞬間在眼前複活,不由感慨萬千。今年的六·四這一天,我說說這本特刊裏都有什麽。
《Upheaval in China中國劇變》共分5部分,收集了《新聞周刊》從1986到1989年數年間有關中國政治生活的報道和訪談。
第一部分:希望與絕望(Hope and Despair)
這部分以新聞報道的形式,記錄了1989年六四事件6個星期的演繹過程及涉及的各階層人物。
第二部分:內部分裂 ( The split within)
這部分收集的報道記錄了1986年“八六學潮”開始到1989年胡耀邦去世的3年間,鄧小平、趙紫陽、胡耀邦等領導人在政治改革這個問題上的分歧。
第三部分:動亂的根源 (The roots of the revolt)
https://www.scribd.com/document/408121790/%E9%83%91%E8%B6%85%E9%BA%9F%E5%9B%9E%E5%BF%86%E5%BD%95-2B%E5%85%A8
https://www.scribd.com/doc/62606720/%E6%88%92%E4%B8%A5%E4%B8%80%E6%97%A5-%E4%B8%8A%E9%9B%86#
中國人本來有機會變得很好的。
向三十四年前所有為爭公平正義自由民主而獻出生命的人們,獻上深深的哀悼和敬意!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我在那裏的留言已被刪了…… :))
回複 'ylyq_007' 的評論 : “菲兒天地的做法,比共產黨還獨裁,錯了不認賬,不解釋。。。”
哈哈。。。聽你這麽說,把菲兒和“黨”相提並論,菲兒可能會笑的:)
哈哈,隻能是尷尬的笑吧, 在一篇跟財經相關的文章裏,自己給出的幾個矛盾數據都不敢麵對。。。 還拉黑人不許討論, 這是幹嘛呀?!影響自己的偉光正形象?這多麽像“黨”:)
珍貴的特輯,謝謝王妃!
哈哈。。。聽你這麽說,把菲兒和“黨”相提並論,菲兒可能會笑的:)
回複 'ylyq_007' 的評論 : 對不起,你給菲兒的留評我也刪了,和本文及本人都沒有關係,留在這裏不合適的。不好意思!
抱歉,讓您麻煩了。刪去沒關係的,當時看到她在這留言,我一急想追問緣由,你不刪除我都想刪除。:)
其實也沒啥事,就是看到據她說引自中金的數據和她給出worlddata鏈接裏的數據,很容易計算出存在很大問題,想提醒她而已,誰知她什麽話都不說直接拉黑,想來有趣。
當年李鵬至少還裝模做樣跟學生代表對話,菲兒天地的做法,比共產黨還獨裁,錯了不認賬,不解釋。嗬嗬。
http://news.sohu.com/20090805/n265727014.shtml
新晚報聯合搜狐:哈爾濱籍老兵尋訪活動今啟動
http://news.my399.com/local/content/2018-09/12/content_2298368.htm
152師後代回哈“探親”
- 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訪華時對他代表團成員說,有些人建議(我們)采用中國(領導)模式,我們今天看到了這條道路通向何方。我不希望(莫斯科)紅場看起來像天安門廣場。
- 1989年6月4日,波蘭舉行了40多年來的首次部分自由選舉。它與天安門廣場大屠殺發生在同一天,波蘭工會贏得了壓倒性多數
- 1989年10月,匈牙利結束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共產黨統治
-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被推倒
- 1989年11月至12月期間,捷克斯洛伐克爆發了抗議活動。數千人集會反對共產黨一黨政府
-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共黨總統兼獨裁者齊奧塞斯庫被推翻並製於死刑
- 1991年,蘇聯解體。
問題的關鍵是中共奪取大陸政權的真相一直被掩蓋。
林彪的四野是中共奪取政權的關鍵力量。
中共贏得內戰勝利的原因並不複雜。
蘇共借二戰勝利之際,在東北亞扶植兩個傀儡政權,中共和北韓。之後指揮兩個傀儡政權發動韓戰。美蘇兩國解密文檔顯示韓戰中共軍人死亡近百萬。
毛是蘇共指定的頭。二戰後中共在蘇共直接指揮策劃下,從哈爾濱周邊地區召集大約70萬人,發動內戰,遼沈戰役結束四野兵力達150萬。使用蘇共提供的各種武器,包括T34坦克,所向披靡,國民黨毫無招架之力。
真實情況是,國共內戰是蘇聯人策劃指揮實施的一場侵略戰爭。
不讓中國人知道哈爾濱名字由來,及內戰和韓戰的真實信息。
雙城四野前線指揮部舊址信息一直秘而不宣,直到 2006年10月1日建成四野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所以,中共關於成立到打敗國民黨的報道基本都是誇張虛構的。
現代哈爾濱的名字來自俄語 Харбин 哈拉賓尼, Харбина 哈拉賓娜,Харбинскаго 哈拉濱斯嘎娃,這些俄語都是一個意思 ,用在不同的情況,寫法不同。翻開哈爾濱開埠時期的俄文版1901---1906--1910年地圖,明顯注明早期哈爾濱叫 Сунгар 鬆花江市,俄語發音;鬆格裏。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同時改 Сунгар鬆花江市為 Харбин 哈拉賓尼市,即目前的哈爾濱市。
哈爾濱的名字最早見於遠郊的老香坊火車站,當時被稱為老哈爾濱 Стар Харбина(俄語譯音,斯達列 哈拉賓娜),香坊是當時的一個末等鐵路小站,現在依舊是,可見100多年前的俄文版地圖。如今哈爾濱的名字就是從這個末等小站的名字發展而來的,第二步是發展到到南崗區叫哈爾濱區(均有俄文曆史地圖為證)最後發展到全市通用哈爾濱的名字。
謝謝分享珍貴資料。
對於這場學生運動, 我思考了30年, 今年終於有了較為清晰的看法,與大多數網友又不同的視角和結論。
那時候我在北京,在廣場聽過他們的演講。不堪回首。
點讚王妃紀念好文!永遠不會忘記!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普京和習近平細心十足大幹一場,無人料到現在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8964敲響了蘇共的喪鍾,徹底埋葬了蘇共,逼迫中共經濟開放,使中共惶惶不可終日提心吊膽!
烏克蘭的隆隆炮聲搞得全世界的獨裁者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六四的紀念碑,永遠在我們心中!
王妃被我們大家敬為“班主任”,不是沒有理由的!為王妃點100個讚!
【閻崇年對“揚州十日”的解讀。
滿清入關以後,在揚州屠城,燒殺擄掠整整十日,殺人無數,‘揚州十日’是中國史上極為血腥的一頁。他認為閻崇年在長江美聯大講壇第十二講《康熙帝的誌與學》裏,把野蠻殘暴的‘揚州十日’說成是文化融合 。閻崇年的原話是這樣說的:‘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閻是野豬皮後裔,無恥不足為怪。被屠殺被奴役的漢家子孫,因為多吃了幾口泔水就捍衛起壓迫者來,才是最讓人鄙夷的。
在外麵,為王妃寫文發聲,紀念六四點讚,澳洲已經到了6月四日!我回頭也寫一篇。
謝謝王妃的好文!
不把這一年這一月這一日的這些人、這些事找回到曆史記錄裏,特色國也就永遠是一個二流甚至下流國。
https://twitter.com/1NO0F20S05zEM51/status/1664966826814521345?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