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81)
2020 (59)
老話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說人生之盛衰難料。說法來自於唐朝一個傳說:平叛安史之變功臣郭子儀之孫自小嬌生慣養、揮霍無度,以此導致富麗堂皇的河東府門庭衰落,30年後萬貫家產被消耗殆盡,落得沿街乞討,最後被河西莊一家大戶收容。而這家河西大戶的女主人30年前曾是郭孫乳母,經過兩代人的勤儉持家發奮圖強,贏得糧囤座座,牛馬成群。世人由此歎息這兩家:“三十年河東享不盡榮華寶貴,三十年河西寄人籬下。”
雖然這個典故與我要說的意思並無關聯,但過了今日,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我到澳洲的時間和在中國生活的時間一樣長了,雖然還差一點不到30年,但的確讓我有河東、河西這種世事難料的感慨。最近我就時常在想:當初如果沒有出國,一直呆在“河東”,這一生又會是如何一番景象呢?
遙想當年“河東”的生活,盡管曆經文革,經濟體製改革和六·四,但比起大多數同齡人還應該說是順遂的:上小學趕上複課鬧革命;初中畢業趕上恢複重點;上大學時趕上思想解放。工作的幾年,社會潮流傾向自由,雖然領導作風保守但不腐敗,加上家庭生活的安逸,直至出國的時候,自己基本上還是一個政治不拘小節,思想自由散漫,事業不知所向,生活不能自主的女孩子。
我出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六·四事件(《http://我出國的原因-六.四》)。其實當時的情況,很有可能因為主觀上放棄或客觀受阻而不能出國。如若沒有出國,後麵的幾十年一直留在河東,無疑命運也會因此截然不同!
這個不同會是好的不同還是差的不同呢?真要看怎麽想。
僅以過日子來說應該也不會太差吧。看看現在留在北京的那些大學同學和好友,隻要還在學術機構或事業單位,如今的生活都差不太多的不錯:大多都有高級職稱,比如:大學教授,出版社主編,新聞機構的總編等;有房有車有別墅;很多從政的也都是處級以上乃至局級的幹部。依我當年的條件,如果乖一點,和大家一樣成為某出版社或報社的主編,拿一筆過得去的退休金,再出一兩本書鍍鍍金,就此退休,別無二話。
但是,我可以基本上確定,自己的結局不會那麽順理成章。80年代名牌大學畢業生留在北京分到一份好工作是想當然的事,作為當地人,家裏有房子住,有潛在的人脈,起點自然會比外地留京的高一個台階。不過這個台階既可以是快速攀升的資本,也可以成為一些人“作”的本錢,我不可救藥地屬於後者。
那麽如果不出國,又辭去了國家媒體的工作,在事業方麵,我的選擇很可能有兩個:或找一個企業做文案、或去一家企業型的媒體工作。如果是這樣,結果也有兩個:一是麵對現實,委曲求全,做個聽話的媒體人;二是繼續“作“,乃至焦頭爛額,一敗塗地,另謀出國之路。
自問:我會成為那個老實而無趣的媒體人嗎?老實講:也許,畢竟我膽子沒那麽大。。。可是,真的不敢保證!
從個人生活的角度,如果沒有出國,我想自己會早一些結婚,因為我非常不喜歡和父母同住。在河東的日子裏,我真正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時間隻有出國前那六年多,以前都是和奶奶生活。奶奶死後我上了大學,搬去大學宿舍,畢業才去父母身邊。那幾年我在單位有集體宿舍,回家也是和妹妹們住在一個單元裏,父母住樓上的另一個單元。即便如此,我仍感到受困於父母的嚴厲,渾身不自在。那個年代,如果不成家或去外地的話,女孩子很難有借口離開父母家,所以我斷定我那時會結婚;一旦結了婚,有孩子也是極有可能的,所以,結論是我可能不會成為現在的丁克一族。
好吧,既便這個情景用我今天的思維來斷是有說服力的,但是我想我的婚姻十有八九會很糟糕。首先我不能想象會嫁給任何一個那時交往過的男友,其次我那時幻想的擇偶標準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那種。實事求是地講,那個我理想標準的“偶“,既便存在,定不會擇我。
所以說,如果留在河東,我現在很可能是單身或單身母親。
還會發生什麽呢?我認為有這樣幾個可能:
但是也有幾件事我知道絕對不會發生:
然而,人生沒有如果。有人說人生的每一天都好似走出一道拉門,出門往左走還是往右走的瞬間決定了你不可逆轉的終點。六·四後的一天,當眼前那道拉門打開,我選擇了出國那條路。順水漂流來到河西,從零開始。也曾寄人籬下,最終嫁給了洋人,成為丁克,還做了老師。。。
可曾後悔?
前兩篇博文寫了北京閨蜜退休前麵對職場腐敗的苦惱,很多博友都不約而同發出“幸虧出國了”的噓歎。我在心中暗自慶幸:咱縱然沒有一些國人那耀武揚威之氣勢,但從未經曆過給誰送紅包的壓力,從無需用心看誰的眼色!做主自己的生活,心底坦然、自得其樂。。。
無悔,不悔!
特別喜歡魚兒總結的話“廟小心大”!弄弄總結的“隨心吧,心帶我們去哪兒,就去哪兒!”;這些都是我們這批人的出國心態,想看世界;同意康康總結的“享受過程”;一切經曆都是才富;最後是青兒的肯定“有能力的人,在哪兒都差不了”!是的,今天我們大家能在這兒寫博兒,一定都不差!最後認同王妃娘娘的豪邁壯語:無悔!不悔!謝謝此文!祝親新春快樂!
新春佳節之際,祝福王妃和你家內誰節日快樂,幸福安康!謝謝王妃多寫好文與我們分享!
我還在琢磨這個題目呢:)
跟著鏈接,第一次看到王妃出國的過程,還是很佩服的,有膽氣堅持! 也包括人事部的人。
然後又拐彎去看了六四的紀錄片,聽見學生唱“這是最後的鬥爭...”,觸動了一些想法。
現在對這句話的認識。覺得把“這是最後的鬥爭”寫進歌詞的人,就是天真、甚至癲狂的人,歐仁鮑迪埃(這個名字差不多忘了,現在又看見)。國際歌反映了一個人生觀、心態,就是幻覺會有一個“最後的鬥爭”,然後曆史就結束了,人生就沒有問題了。這真是自殺性的幻覺,怪不得巴黎公社革命時候,那些激進青年激情澎湃,失敗後就放火燒城了事。極左大概就是不能欣賞、麵對真實的日常生活。我承認自己也被這種思維所影響,現在認識到這是激進的癲狂幻覺,需要清理。也可以說,左派激進是一種麵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死亡時,恐懼性思維痙攣的發作。類似於尼采美其名曰說的酒神精神控製了他。
實際上,我們一輩子也不能遇見“最後的鬥爭”。不會突然出個什麽事兒,然後一切都好了。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今天的事兒做完了,明天還有事兒。按永生的觀念來說,即使死了,也不是最後的結束。
法國革命家(後來還影響了一大批留法中國青年),比起美國國父那些人來,確實缺乏常識感和生活的智慧,以及對上天的敬畏。
就佛教來講,隻有一個東西是可以終結的,就是無明。獲得解脫智慧,從不明白變明白,不會再回到不明白。但是日常生活,永遠不會停止,總有新情況。今天再努力也掃不掉明天的落葉。
“太陽照常升起”被海明威也迷幻化了,其實它的日常意思就是明天還得起床,吃飯。按佛教的說法,生命的選項不是“活著,還是死去”,而是“明白地活,還是迷惑地活”。因為人哪怕自殺,生命也並不真正結束。所以,在現象界、生活中,根本沒有“最後的鬥爭”這一說。
回複王妃:肯定輝煌不起來,精神的貧瘠有時會比物質上的匱乏更可怕。
歌裏不是說:不到傷痕累累就不知道後悔!我們就是活的太滋潤了,所以不悔,哈哈!
茶仙兒要常過來打卡喲!
要說有後悔的事,那就是炒股在最高點沒有及時拋。哈哈,問好王妃!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很有道理。近日在網上搜了幾個萍水相逢舊識的現狀,赫然發現其中兩人竟已鋃鐺入獄。曾經風光無限,省城的正局級呢,如今隻剩一個慘字。不過回想起來,這二人似乎當初便是群裏最有雄心之輩。雄心?野心?沙灘上畫下的那條界限在哪裏?誰又是那畫界的人?
王妃滿意於“做主自己的生活,心底坦然、自得其樂...”, 有這個性格心態在那裏,自然可以河西無悔。
所以也得看泳者的心性,萬一有人就喜歡那種被監管的安全呢:)?
---------------
有時候真覺得當年孫中山的三部曲就是看見了中國的特點,開始時喜歡監管、離不開監管。所以分成三步走,軍政 訓政 憲政。感覺台灣還真走了這條路。
現在問題是,有人不想給人民舉辦成人禮:)。
在國內可以安全著陸是有前提的,真的要會聽話做人,我想我的性格留在國內可能會吃大虧才能安定下來。想想覺得後怕。
我現在河東河西對半的時間,以後的每一天都是河西的日子了,如果除掉小時候不懂事的幾年,我的思想應該更河西化吧!
一直沒意識到這一點。
怎麽樣在新的國家,心理上把根留住,安營紮寨。想想300年前第一批到北美或澳洲蠻荒之地的歐洲移民,他們是什麽心態。或者,下麵馬上要被馬斯克送到火星的人,他們要思念地球,還是到了火星就以彼為家了。到第幾代以後,他們才會自認是火星人,而不是地球人。:)
有些人造的東西讓人不安。不自然。
蓬萊挺了解我的大大咧咧,我這人散漫,活到這份兒上運氣夠好了,不敢抱怨:)
未來迷人絢爛總在向我召喚
哪怕一無所有也要勇往直前
你說:上帝是公平的,今生無悔應屬最高境界。/同意了:-)
那年頭能出國留學的多是精才也。
30年後,回看周邊的人和事,不少人是熬過來的,少數人是樂過來的。
上帝是公平的,今生無悔應屬最高境界。
河西這邊顯然風景獨好/這個我同意,好山好水沒煩惱:-)
計劃著等姑娘安頓住了不需要我了,我就可以功成還鄉,我喜歡熱鬧的地方,也想回去陪陪父母,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明天的事兒明天再想。
絕沒本事下海經商,
絕沒心思讀博做學問;
最後,絕不會成為一名中學老師。。。
如果我留在國內,上麵這些,應該也是我絕對不會去做的。
看大家的討論如此的熱烈,咱王妃娘娘還在那一頭呼呼大睡。:)
無論在河東還是在河西,做人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文化,有涵養的人,特別是女人,我回頭會寫一篇。。。
我看你好。嗬嗬
河東的日子好是好,廟還是太小了,妃娘娘的心大!
河西的日子不管怎麽樣,都是自己選的,應該也是命中注定的。
寫得情深意濃,我以為經常與自己對話,是生活裏一場又一場的修行。
國內的有不少朋友和同學都比我富有,我沒羨慕後悔過,因為我最想要的是不錯過看“風景”的機會,哪邊“風景”獨好,我就會去看,回去體驗。人生在世,享受的是生命的過程,這個過就程就包括學習學習不斷地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能享受成果令人欣慰,但能參與到時代發展的進程中去,那才令人振奮,即使我們已不年輕,這才不枉費到這世界走一趟。
抱抱王妃,我也是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特別理解你的感受。
王妃的文章,就是一篇人生的回顧,“如果當初沒有出國”這個大命題,我估計每人都可以寫一大篇。
我覺得沒有出國我的生活會很不一樣,生活和精神上與現在的會成極大的反比,哈哈哈。。。
絕沒本事下海經商,
絕沒心思讀博做學問;
最後,絕不會成為一名中學老師。。。
少了一絕:絕沒有機會,擺駕進王府,尊貴為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