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81)
2020 (59)
澳洲總理前天在電視演講上表示對澳洲兩周來的搶購風潮表示極其失望,說澳洲的日常用品和食品儲備夠養活七千五百萬人的,這種無厘頭的大肆搶購,不顧及他人的需求的做法: It's unAustralian! 太不澳(大利亞)!
我覺得總理批評得好,這兩天我自己連鮮奶和雞蛋都買不到了。昨天ABC時評節目采訪澳洲最大超市集團Woolworth的公司總裁,總裁說:這幾周超市賣出去的東西是五千萬人的購物量,澳洲才有兩千四百多萬人口。利令智昏的搶購還引發了暴力,已有兩位女士被刑事拘留,一位超市工作人員被顧客刺傷。住在這裏近三十年,我從來沒見過澳洲人表現得如此自私,如此瘋狂,真的是太不澳(大利亞)!
什麽樣的行為算是“太不澳“?多年前我在上班路上聽到廣播裏做過一個即興調查,很多聽眾參與回答,我記得有幾個比較集中的說法,比如:
還有
其他的答案我記不太清了,但是就以上幾點,許多講的是澳洲待人處事的傳統。有人說與美國人的美國夢不同,澳洲文化不強調人的個體化,更注重人的社會化,團體化。一位澳洲有名望的政史專家曾做過一個這樣的比喻:把澳大利亞比作一棟大房子,裏麵有很多房間。真正的澳洲人,會選擇其中的一個房間居住,而不是在每個房間裏占個位置。以此解釋澳洲人相對來說沒有野心膨脹,比較放鬆;有歸屬感,自覺,寬容,知足,而有責任感。
我對上述的這些澳洲文化特點是深有體會並認同的。
我覺得澳洲人普遍很友好。剛來澳洲去塔斯馬尼亞讀書,那裏人很少,移民稀有,每次走到街上,麵對麵碰到的人都會看著你的臉笑著說:hi /hello。 當然,後來到了墨爾本,見麵就“嗨“的人少了,但是休閑散步麵對麵碰上,大多還是會打個招呼的。
澳洲人特別注重朋友和鄰裏關係。在海邊的度假屋收垃圾的日子是周一,我們周日晚上要回城,走前會把垃圾桶搬出去,每次都是鄰居把騰空了的垃圾桶幫我們拉回到院子裏。我們在那裏有過兩處房子,兩邊的鄰居五、六年如一日,一直主動幫我們收垃圾桶。
我認知中的澳洲人可能有點粗糙,但是非常厚道的,喜歡給予別人,而對別人的給予也很感恩和知足。比如在郊區,很多房子都有很大的院子,種著各種果樹。在街邊走過,你常會看到一些人家的門口草坪上放著一籃子自己家用不完的檸檬,蘋果之類的果子供路人自取。取的人一般也隻拿一兩個,不會把整籃子拿走,有的還會留下幾個硬幣。這種情況在城郊已經消失了,但截止到去年底為止,在海邊的度假屋一帶,我還知道到哪一家門口可以拿到檸檬,哪一處可以取到無花果。
澳洲很少有什麽地方需要排隊,但是都有一個不成文的先來後到。如果幾個人同時買東西,旁邊的人知道你比他先到,都會主動讓你,很少有人無緣無故夾塞兒。
由此可見疫情開始後的搶購行為真的不夠意思,在我的眼裏,這樣的行為也真的不澳大利亞。疫情固然讓我擔心,但是疫情中泄露出來的道德文化流失更讓我失望。
昨天城中的澳洲博主東裕德寫了個澳洲人罵中國人的事,以前我真的沒有覺得澳洲人種族歧視有多嚴重,起碼我接觸的人群裏沒有什麽突出的言行。但是近年來這樣的事也越來越多,沒發生在我身上,但也發生在周圍朋友身上。所以,澳洲總理提出搶購的行為不澳(大利亞)的批評讓我覺得很給力。澳洲是移民國家,移民給澳洲帶來了繁榮,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澳洲的文化和傳統。
不過,千變萬變,有一點澳洲人還沒有變得“不澳的”是:對政府和政客永遠持反對意見:你不是不讓搶購嗎?搶給你看看!總理發話三天以後,超市貨架還是空的。。。
我沒有經曆搶購現場,但看報道很瘋狂。這兩天有朋友去采購,說現在貨源又充足了,還有傳很多東西不能退了。
王妃保重!
非常時期最能顯示人性。
看到最後,笑了,哈哈~
說的有點道理。昨天剛看了一部澳洲電影”Go Karts”,講得很真實。
疫情當前搶購,著實沒有辦法,這是人性的一麵。不是太澳,而是我們太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