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卓遊世界

走四方, 路長長, 海茫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四方 - 印度 新德裏 (1)

(2018-04-28 20:27:26) 下一個
印度對於我而言,是一個既遙遠又臨近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作為一名生活在北美的華人,我的同事,鄰居,孩子的同學和老師中不乏印度人。看看地圖,美國和印度在地球的兩端。從紐約直飛新德裏的航班應該在14小時以上!但是,你也會發現亞洲的大部是中印的天下,中印之間的中南半島的官方的英文名稱是印度支那。

 

 

 

 

 

 

從廣州乘中國南航的班機到新德裏,航程6個半小時,一天兩班。

 

 


飛機窗外就是連綿的喜馬拉雅山脈,不知道圖中那一座是珠峰,似乎差不多一樣高。如果不是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中印在唐朝時候就可能統一了!還記得大唐和吐蕃嗎?當然,這隻是我在飛機上做的白日夢罷了- 乘早班飛機的缺點:5點鍾就起床準備登機了,好在頭天晚上住在白雲機場酒店!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印度最鼎盛之一的莫臥兒王朝就是由成吉思汗的後裔建立的。 

 

 

 

摘一段曆史供各位參考: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搖籃,可追溯到公元前3300多年。之後在公元前1500 年到公元前500年的吠陀文明則是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與當地人結合的產物。其間先有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征服印度河平原地區,後有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橫掃波斯劍指印度。在亞曆山大撤出印度後不久,印度曆史上的第一個帝國式政權孔雀王朝誕生了。孔雀王朝(322-185) 的阿育王幾乎一統整個印度次大陸,而後的貴霜王朝 (公元30-230) 更是與羅馬帝國,安息(波斯第二帝國) 和漢朝並駕齊驅,並稱為古代世界的四大帝國。中國的佛教就是此時由貴霜帝國傳入的,中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 - 洛陽城外的白馬寺也在此時興建,即東漢永平11(公元68)。

貴霜帝國滅亡後,印度進入了史稱古典印度的時期,其間先後出現了笈多王朝,遮婁其王朝等七八個較大的王朝。十一世紀伊斯蘭勢力開始影響南亞次大陸,中亞突厥人最終征服了印度。1206年顧特卜·艾伯克用蘇丹頭銜統治北印度地區,史稱德裏蘇丹國。

三百年後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後裔 - 巴卑爾,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起莫臥兒帝國 Mughal Empire (1526年-1858)。莫臥爾是"蒙兀兒"即波斯語中"蒙古"一詞的轉音。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亞的阿富汗等地。帝國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但是統治者是信奉伊斯蘭教、有察合台汗國貴族血統、波斯化的蒙古人。始皇帝是巴卑爾。政權在第二代胡馬雍時期曾一度衰落,後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時期逐漸進入強盛狀態,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奧朗則布統治時期是莫臥兒帝國的全盛時期,帝國的疆域經過逐步的擴張而達頂峰,經濟繁榮。奧朗則布去世後,莫臥兒帝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逐步緩慢,處於不斷衰退之中。十六世紀,西方殖民者開始染指印度,東印度公司逐漸成為南亞次大陸的實際統治者。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爆發之後,英國擊敗西帕衣團,並徹底廢除已經有名無實的帝國,直接統治印度,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王。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治。上世紀七十年代,東巴基斯坦獨立成孟加拉國。

 

新德裏中午時分,飛機正點停靠新德裏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英·甘地何許人也? 她是印度的鐵娘子,印度獨立後著名的尼赫魯總理的女兒。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長期出任印度總理。印度有很多東西可以跟美國攀比: 美國有非王之王的肯尼迪家族,印度則有顯赫的尼赫魯家族,一家三代曾出任印度總理,獨霸印度政壇幾十年!而且,兩個家族的精英都早亡。美國有好萊塢,印度有寶來塢!美國標榜是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則誇耀是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

這是寶來塢的帥哥美女在鎮守入境大廳的廁所,男左女右:你還敢輕鬆如廁嗎?

 

 

 

 

充滿印度民族特色的入境大廳。英甘地國際機場到市中心的新德裏火車站有直達地鐵,車程大概40多分鍾還算方便。後來在去齋普爾的火車上和一家旅居海外的印度人閑聊得知,他們一家人因為行李多從機場打的到新德裏火車站,花了近兩個小時!

 

 

 

 


新德裏郊外的顧特卜塔 Qutub Minar,曾是新德裏的製高點。徳裏蘇丹的首位君主顧特卜·艾伯克在1192年左右命人建造了第一層塔。之後其繼位的女婿 Iltutmish 繼續建造了三層。1369年後人維修因雷擊受損的塔身時又新加了一層。1803 年毀於地震,1825年重建。

 

 

 

 

73 米高的顧特卜塔底下三層用紅色砂石砌成,上麵兩層則是用白色大理石做成,內有螺旋樓梯可以登頂,現在已經禁止。

 

 

 

 

顧特卜塔前麵右側是 Imam Zamin 的陵墓,左側是Alai Alai Darwazah, 從這進入古清真寺

 

 

 

 


清真寺的內庭
 


在古清真寺內庭中央屹立著著名的德裏鐵柱,其高約7.25 米、直徑約半米、重6.5噸,埋入地下約0.9 米。鐵柱在露天經曆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打,居然不倒不鏽,堪稱世界奇跡!難道是抹了印度神油不成?

 

 

 

從鐵柱上刻著的梵文看,這根鐵柱並非就地鑄造,而是公元5世紀時,被統治德裏的伊斯蘭王朝從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搬移過來的,傳說是為了紀念旃陀羅王而造。不過現在人們都習慣把它和2300多年前叱吒印度的一代梟雄-阿育王聯係在一起,叫它"阿育王鐵柱"(網摘)

 


據現代科學分析鑒定,這根鐵柱的鑄造時間應該在1600多年前,由於在鑄造過程中加入了磷,特殊的化學反應最終在鐵柱表麵形成了保護膜,使得鐵柱曆經千年不腐。在公元1851年以前,這個根鐵柱還是無法複製的。

 

 

 

 始建於公元1193年的  Quw-Watul Islam Mosque (Might of Islam ) 清真寺和鐵柱相伴了上千年。這座清真寺是印度最古老的伊斯蘭教清真寺,當年伊斯蘭教進入印度時,為了修建清真寺,拆除並征用了附近20座印度神廟。


 

 

 

回廊

 

 

 

 

 

 

在清真寺外有德裏蘇丹第三位君主 Iltutmish (Altamash)的陵墓

 

 
因故停建的阿雷米納爾高塔 Alai Minar

 

 

 

 

 

 

到了印度,你會發現這裏人多,獸多,神多,廟多,王多,宮多。因為印度隻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才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之前基本上是各自為王的鬆散的國度,就算是在莫臥兒帝國最強盛時印度次大陸也沒有完全統一,人民的信仰自然就是豐富多彩了。有點象我們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一樣,而且即便在今日印度的世襲王宮貴族依舊存在。這是德裏最大的賈瑪清真寺Jama Masjid 南門。

 

 

清真寺外牆

 
 
賈瑪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位君王1650年下令建立的。這是從東門眺望內庭裏的清真寺。



 


正在禱告的人們

 

 

在宣禮塔上俯視清真寺內廷,遠處的德裏紅堡依稀可見,今天天空中彌漫著一層薄霧,否則紅堡全景盡收眼底!


 

 

 


從賈瑪清真寺出來前往紅堡的路上,開始體會到了什麽是塵土飛揚,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了:人和車塞滿了整條路,汽車基本上是寸步難行,我坐的突突車在人海車洋裏左右穿行。
這是飄浮於人海之中的一座印度神廟,注意我是仰拍的,如果相機鏡頭低一點正視前方,那麽照片裏滿滿的黑壓圧的一片印度老鄉了。我用老鄉稱謂老印,因為大家都來自亞洲,廣義上的老鄉!過幾年亞裔再細分,我就得改口了!

 

 

 

 

莫臥兒帝國先後定都阿格拉,法泰赫普爾西克裏,拉合爾,阿格拉,沙賈汗納巴徳/德裏。德裏的紅堡,是在莫臥兒王朝時期興建的,這是阿格拉紅堡的翻版, 但規模不及後者。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君王沙賈汗1639 年下令開始興建,曆時十年完工。經過幾百年的滄桑,昔日的輝煌早失。英國殖民印度期間,紅堡也為殖民者占用並增建了一些現代建築。1947 年印度獨立時,印度的三色旗第一次在紅堡的拉合爾門上升起。
 

 

紅色砂礫岩堆砌的厚重的外牆,牆外的護城河早已幹涸。走過拉合爾門 Lahore Gate,就進入了紅堡,穿過舊時供王公貴族買賣的市場 Chatta Chowk ,便真正進入了紅堡的內庭院。

 

 


內庭院裏的 Naubat Khama (Hathi Pol) 象門,貴賓訪問紅堡時的下馬處,由於客人很有可能是騎著大象來的,故名象門。

 

 

 

穿過象門便來到紅堡內的覲見大廳 Diwan-i-Am, 莫臥兒王朝的君王曾在此召見天下。

 

 

 

 

 

 

覲見大廳紅色的柱子當年都用貝殼泥裝飾,經過拋光打磨處理後,象象牙一樣光亮。外圍垂下厚厚的紅色簾布,覲見大廳在炎炎夏日裏就十分陰涼。大廳內最寶貴的就數純金打造並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孔雀寶座了,是17世紀莫臥兒帝國沙賈汗命人製作的。寶座的後方立有兩隻孔雀開屏造型的飾品,配以藍寶石、紅寶石、珍珠、祖母綠等。當年就放在圖左方的隔樓上, 1739年孔雀寶座被入侵的波斯王掠去, 至今已失。覲見大廳後麵就是君王的內宮。

 

 


Diwan-i-Khas, 紅堡裏最奢華的建築,由鑲嵌各種名貴石料的白色大理石構成,壁上刻有花卉人物的浮雕,縷空窗戶上鑲著各色寶石,後麵的透窗原來可以看到遠處的亞穆納河。

 

 

 

圖中廊柱對麵的Moti Masjid 珍珠清真寺,穹頂外曾用青銅澆築,後被英國殖民者卸下賣掉。

 

 

 

 

 Sawan Bhadon 涼亭是紅堡花園內兩座由大理石砌成的建築風格相同的涼亭,當年亭台正麵水池上方的壁龕裏白天放著花瓶,花瓶裏插著用黃金做成的花,晚上則點上油燈,與前方的池水相映生輝,仿佛金練一樣。

 


Zafar Mahal 是紅堡花園裏的另一座涼亭,由紅色砂岩石砌成,比前麵的大理石涼亭略顯遜色。周圍原為池水環繞,有一小橋通向中央的涼亭。1857年英國殖民者占領紅堡後將這兒作為遊泳池。時過境遷,小橋已毀,池水亦幹。

 

 


從這幅畫不難想像當年莫臥兒帝國皇帝奢華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newbi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下半場共好' 的評論 : 不客氣! 有圖共享!
下半場共好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看到去新德裏時沒去的景點,謝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