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加拿大投資130億大眾鋰電池廠的大背景

(2023-04-24 06:58:56) 下一個

據《環球新聞》2023年4月20日報道,德國大眾與加拿大簽署一份合同,在安大略省建造一個鋰電池廠,估計這份合同的價值為130億。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安大略省政府共同資助,前期一次性給德國大眾70億的建廠補貼,以後每生產銷售一個鋰電池,都有政府補貼,合計補貼價值約為130億。而這個大眾鋰電池廠的直接就業崗位是3千。也就是說,加拿大政府對每個新的就業崗位補貼433萬。按照十年來算,每個就業崗位每年補貼43萬。特魯多政府認為這是龍頭產業,可以為鋰電池長的上下遊創造很多就業。如果我們把這些上下遊創造的就業加進去,把創造的就業崗位乘以十,就算創造了3萬就業崗位,這也是每個就業崗位每年補貼4.3萬。也就是說,所謂創造的就業崗位完全是政府補貼出來的崗位,或者說是政府債務買來的就業崗位。政府稅收能多過這些就業崗位的薪金收入嗎?

所以,僅僅以經濟賬來算,這筆政府投資是不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所謂帶動的其它就業崗位,實際上就是電動車製造業崗位。汽車製造業是加拿大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可以說的加拿大的製造業支柱產業。但是,德國大眾在加拿大並沒有汽車製造廠,加拿大的汽車製造廠基本的美日汽車品牌的工廠。美國政府規定,美國在2032年出售的新車中,必須有三分之二的零排放車,而加拿大則規定2035年所有出售的新車都是零排放汽車。即汽車製造業正麵臨一個全球轉型革命,電動車將取代內燃機車。加拿大的汽車製造業也麵臨在同樣的轉型。即所謂政府投資130億創造的新就業,隻是取代已有的汽車製造業的就業,是就業轉型,而非增加就業。鋰電池廠相關的就業是電動車製造業就業,是取代內燃機汽車製造業的就業,是汽車轉型革命就業。

加拿大汽車製造業很大一部分是零部件生產,而不是整車整。整車生產的市場在加拿大,零部件生產的市場在美國。所有,就產業鏈而言,鋰電池廠可以在加拿大生產,也可以在美國生產。鋰礦在加拿大,如果按照市場經濟,大眾投資鋰電池廠建在加拿大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如果我們還有自由市場經濟,加拿大政府無需補貼,大眾也應該在加拿大建造鋰電池廠。無奈2022年美國通過了《抑製通脹法案》,美國的《抑製通脹法案》是一個保護主義法案,不在美國製造就難以進入美國市場。然而,加拿大和美國有加美墨自貿協議,加拿大生產的鋰電池應該不在《抑製通脹法》的限製範圍之內。但美國可以無視這個加美墨自貿協議,如美國就對龐巴迪的噴氣飛機征收300%的關稅,迫使龐巴迪噴氣飛機生產線破產。因此,大眾在加拿大投資鋰電池廠有政治風險,如果大眾不像承擔這個風險,這個風險就得由加拿大承擔,130億超額補貼包含了對這個政治風險的額外支付。另外,美國的《抑製通脹法》是一個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政策,對美國電動車產業有巨額補貼,吸引全球製造商到美國建廠。美國《抑製通脹法》有一整套配套政策,包括市場準入,退稅補貼等等。美國《抑製通脹法》包含了3910億的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補貼。美國《抑製通脹法》剛通過,2022年第三季度美國電動車的投資就達到了2100億。加拿大130億的鋰電池廠補貼,是和美國競爭大眾投資,隻有優惠於美國的補貼,加拿大才能拿下這個項目,以保證汽車業轉型的時候能夠把汽車製造業留在加拿大。

美國《抑製通脹法》實際上把全球產業鏈割裂成兩塊:美國長臂管轄內的經濟,和美國長臂管轄以外的經濟。中國是全球電動車產業最強的國家,特斯拉就建廠在中國,就全球市場而言,如果是自由市場經濟的話,加拿大生產的鋰電池就應該占領一部分中國市場。但是,加拿大在美國長臂管轄經濟之內。加拿大2022年11月就勒令中國退出加拿大鋰礦的投資,加拿大的電動車產業是地緣政治與中國競爭的一部分,加拿大視鋰礦為國家安全戰略物資,所以,加拿大生產的鋰電池拒絕進入中國市場是注定的地緣政治政策。130億鋰電池補貼,也是加拿大參與美國與中國競爭電動車產業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GM building battery pack assembly plant at its BrightDrop factory in Ingersoll, O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