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經濟政治學(1):引論;(2)背景

(2013-02-05 04:08:10) 下一個

鄧小平說,發展生產力最重要,所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改革就圍繞著發展生產力來展開。既然改革以發展生產力為目標,就應該有個《經濟政治學》,否則怎麽改?

 

改開三十年,中國生產力上去了,政治改革壓力越來越大,摸著石頭過河在於積累經驗,經驗積累起來了就應該總結出理論。現在是研究逮住老鼠的那隻貓究竟是黑貓還是白貓的時候了。應該有個《經濟政治學》的學術領域。應該有個《經濟政治學》的學科建設。

 

筆者拋磚引玉,先吃螃蟹,開個頭,請各位大牛加入切磋。

 

經濟政治學(2)背景

為什麽要研究《經濟政治學》?

 

中國這三十年是人類曆史上進步最塊的三十年,中國的工業化是人類五分之一人口的工業化,這是史無前例的曆史事件。人類史無前例的事件必然推動學術界研究領域的擴展。

 

人文科學有人類學、曆史學、心理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等。這些都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學科。由於研究人類的不同的領域的問題就產生了人文科學的不同分枝。然而,各個人文學科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有相互的聯係,因此有了交叉學科。

 

古典經濟學是近代資本主義時期的產物,而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是社會化的生產,涉及全社會分工合作,生產過程的有效性離不開政治製度的合理性,因此,古典經濟學從一開始就是政治經濟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相互滲透,原因在於現代的工業化生產是高度社會化的生產,經濟生產已經不能脫離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而獨立存在。不是種棉花那樣,奴隸製的政治製能種,封建製的政治製度能種,資本主義製度也能種。現代化大生產是全社會分工合作的結果,這個分工合作能否成功,取決於社會政治製度是否合理。

 

經濟學是研究的是人和自然資源的關係,政治學研究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當人和自然的關係主要是科學技術問題的時候,經濟學就是主要的,政治學對其影響比較小,因此是《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枝,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的學問輔助於人和自然關係的學問。在人類戰勝自然之前,在人類進步主要是擺脫自然災害的痛苦,那時候人類進步在於減少自然界對人類活動的限製,經濟學與政治的學的相互滲透的交叉學科中以經濟學為主學科,政治學是輔助學科。

 

當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的程度,人類進步不是為了減少痛苦的問題,減少痛苦的問題在科學技術層麵上已經解決了,如果人類還有痛苦,那是政治製度和社會製度問題,而不是人類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無法駕馭自然界的問題。人類今天麵臨的問題主要是增加幸福的問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成為了主要問題。特別是全球市場的大社會生產時期,經濟生產的組織實在是有有賴於高效率合情合理的政治製度來實現生產的社會化,這就是今天的難題,今天物質豐富了,經濟係統卻依然充滿變數極具風險,人的幸福程度遠遠滯後滯後於物質豐富程度的提高,全球第一高頻詞匯是“安全”,如此高度物質文明的社會反倒是人人都失去了安全感。政治和經濟的交叉學科中,政治學成為主要的了。高度社會化的生產需要合情合理的政治製度來保障高效的社會生產的分工合作。

 

如果以前是以政府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那麽如今就是以經濟措施實現政治改革。如果說,中國政治改革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是被動的改革,是為了適應全球經濟結構的改革,那麽,今天中國經濟上來以後,在中國準備步入小康的時候,中國政治改革就不是被動第適應國際經濟結構了,而是以國際經濟結構演變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來主動進行國內政治製度改革。

 

如果說人類曆史進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政治製度做為上層建築被動地適應經濟基礎的生產力的發展,那麽,今天政治改革就是主動地釋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發展。

 

根據筆者《物質循環的世界》追朔了人類經濟發展過程,得出人類生產社會化是不可逆轉的結論,今天人類經濟發展的障礙主要不是科技的落後,而主要是政治製度和社會製度的落後。製約人類今後發展的主要障礙不是由於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局限,而是人類對於人類自身本質認識的局限。人類今天的文明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今天這個人類文明主流政治製度建立在《聖經》界說的人和上帝的關係之上,引用的還是傑斐遜的《獨立宣言》中是上帝麵前的平等,上帝創造下的人人平等,這種基於《聖經》對人類的認識顯然不足以解決人類今天麵臨的國際國內政治問題。

 

對人類的認識有人類學、心理學、曆史學。這些人文學科的發展已經積累了許多知識,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定位人類未來的政治和經濟製度,但是,如何定位人類未來的政治經濟製度,還有待於政治和經濟的實踐者和學者一起研究探討,這就是《經濟政治學》的由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