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侃侃而談道德經(20)

(2010-12-22 08:03:05) 下一個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絕學無憂。上一章講“絕聖棄智”,這一章講“絕學無憂”;上一章否定一切價值觀念,這一章對一切知識持批判態度。

 

唯,恭遜的應辭。

子曰:“!吾道一以貫之。:“唯。”——《論語·裏仁》

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範睢:“,唯。”——《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阿,曲從;迎合。

弗諫而阿之。——《國語·周語》。

行叩誠而不阿兮。——《楚辭·逢紛》。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恭敬的認同與阿諛奉承有多大的區別呢?這幾乎無法區別,行為是一樣的,但前者是真心,後者是違心或別有用心。兩者實際上差別很大,一個善一個惡,但現實中難以區別,同樣的行為,動機不同,實質就不同。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由衷的認同與阿諛奉承無法區別,許多行為的善惡動機也無法區別。如美國占領伊拉克,先說是清除大規模殺傷武器,既占領,又沒有找到大規模殺傷武器,便說是除暴安民,鏟除薩達姆。薩達姆既鏟除,還繼續占領,說是要讓伊拉克石油得以公平進入國際市場。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說是為了正義,何以區別這“正義”的善惡?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荒:大;廣大,無邊際。

好樂無荒。——《詩·唐風·蟋蟀》

幽居允荒。——《詩·大雅·公劉》

未央:未已;未盡

夜如何其?夜未央。——《詩·小雅·庭燎》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楚辭·離騷》

此恨未央

從上兩章老子對人類建立在財產關係的善惡的否定來看,“人之所畏”可以理解為受善惡規範的約束,“畏”就說受到約束。“不可不畏”,對於這些建立在財產關係上的善惡規範才是應該畏懼的東西。我們注意到曆史上所有的戰爭以及戰爭的雙方都是打著正義和榮耀進行的。希特勒是打著基督教的正義旗幟屠殺猶太人,日本皇軍打著效忠天皇,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屠殺中國人,一切矯情地用暴力強製的善惡觀都是戰爭的源泉,這就是中世紀壟斷暴力強製道德規範的政教合一的黑暗,恒古如此,而且遠遠沒有完結。這才是可怕的事情。蘇聯解體以後,世界人民都鬆了一口氣,以為冷戰結束了,世界終於可以和平了,結果是戰爭不斷,軍售和軍備猛增,而且所有這些戰爭都打著民主、人權、正義的旗幟。曆史上即便是鴉片戰爭這種無恥的炮艦政策也打著“自由”的旗號,曰“貿易自由”。人類以“民主”、“人權”、“自由”的旗號一直在進行戰爭,而且還將進行下去。“荒兮其未央哉”,老子再世也一樣還要重複此歎。兩千多年了,老子“荒兮其未央哉”一直是應驗的感歎。

 

“人之所畏”是好善畏惡的簡稱,不僅僅是言畏惡,而且也言喜好,這在下文就可以看出來。“不可不畏”是對人民趨善畏惡的否定,即反對矯情的不由衷的趨善畏惡。“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講的就說一旦起心動念,都是著相了,都不是真善。從心所欲的不愈矩才是真善,有起心動念“好”“畏”的不愈矩都沒成證果。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

泊:淡泊;恬靜。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累:繩索。累累,懸掛狀。碩果累累,滿樹懸掛著碩大的果實。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眾人都趕時髦時尚。我獨泊兮其未兆”,我獨自淡泊名利而沒有動心從眾。“未兆”,心定得還沒有動念的兆頭,所謂“前念不生即是心,後念不滅即是佛”的“前念不生”。不動心起念有如還沒長成孩子的嬰兒。孩子剛剛開始有貪欲和占有欲,而嬰兒還懵懵懂懂不知何為世界,所謂赤子之心。“累累兮若無所歸”,心中空蕩蕩的沒有一點念頭,意懸懸了無著落。對世界上人們追求的喜好老子一點都不在意,完全不以為然。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不入流,不入紅塵,不入世。眾人都在撈世界好象撈到什麽好處一樣,而老子則是被社會遺棄的邊緣化的人物。春秋爭霸,諸侯竟奢華每每越位享用天子的禮遇,而老子在被諸侯架空的周朝的圖書館內看書,最後騎青牛出函穀關。這種身世和此段老子內心的表白相吻合。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這就是“難得糊塗”,“大智若愚”。當所有的物理學權威都有明確的世間和空間的“察察”“昭昭”概念的時候,愛因斯坦仍然感到時空概念“昏昏沌沌”,結果搞出個相對論顛覆了“察察昭昭”的時空概念。如今網絡的發明,很多都不是“察察昭昭”地去追求什麽目標,而是忽來靈感,靈光一現,念頭初動,跳出前人眾人成見和規範,產生了雅虎、穀歌、麵書等商業模式。我們說思想解放,就是要跳出前人的成見和框框。眾人都說這好那壞,而有獨立思想的人並不跟從這“察察昭昭”的好壞框框,批判地思考,質疑一切權威,包括民意測驗的大眾認同。這叫“絕學無憂”,對一切學問和框框(憂)都打個問號。這種人得不到眾人的理解,在眾人眼裏就是昏昏悶悶沌沌的被遺棄之人。當初陳景潤獨自悶頭研究“一加二”,他在眾人眼裏就是不懂生活,不懂享太牢,不能“如春登台”的愚人。世人狂熱追求的和極力躲避的,往往是非理性的。如穿高跟鞋、帶耳環、帶戒指、打領帶、纏小腳等等時尚時髦,在當時是貴族時尚,為全社會蜂湧追求,都要被後代斥為愚昧可笑。

 

第一章有“故 恒無 欲以觀其眇也 恒有 欲以觀其所徼也”。“恒無”,即這裏的“絕聖棄智”,“絕學無憂”。“恒有”,即這裏的“察察”“昭昭”。

 

個人“察察昭昭”循規蹈矩,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幸福,而是社會期待和認為的幸福,這也罷了,隻是自作自受而已。當一個強權以暴力強製“察察昭昭”的“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時候,就成為在全球到處發動戰爭、肆意摧毀財富和生命、為一己之利製造全球經濟危機和蕭條的罪魁禍首。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萬物之母是“道”。“道”養育萬物,是謂“食母”。當世人恒有察察昭昭的紅塵濁世的時候,老子獨自騎青牛去追尋自然的“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