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聊聊全球經濟衰退和新能源博弈問題

(2009-03-31 14:46:01) 下一個

我寫了《奧巴馬新經濟引領全球和平複蘇》一文以後,有網友發悄悄話給我看了武建東《美能源改革創能量通貨》的youtube視頻,讓我再討論一下新能源的問題。我在此謝謝這位網友,讓我多了一個討論這個問題的視角。

 

以往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社會總需求不足。引起社會總需求不足的原因,按照馬克思的原理,是無產階級貧困化的結果。現代西方經濟學家不喜歡馬克思的解釋,他們喜歡凱恩斯的解釋。用什麽解釋不重要,重要的是兩者解釋的經濟周期現象是客觀觀察到的現象,而且兩者要解決的效果也是一樣,給窮人購買力。凱恩斯主張政府赤字進行社會再分配,羅斯福就是按照凱恩斯的理論,建立了美國的社會安全基金,使得美國走出了經濟蕭條。奧巴馬經濟刺激方案中不乏福利措施,有很深的凱恩斯痕跡,尤其是征富人的稅用於窮人醫療和教育的措施,是典型的凱恩斯主義。對公司高管限薪追紅利,就有點接近馬克思主義了。但同樣的福利手段,羅斯福用是寶,奧巴馬用是累贅。

 

我在《金融海嘯的馬克思套路解釋》一文中講到,把今世界南北格局,套用到馬克思理論中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劃分,就可以理解這次經濟危機的本質。本質還是需求不足,是南方世界沒有夠買力。中國經濟發展了,但內需上不去,有如30年代大蕭條時期工人日夜勞動填不飽肚子一樣。30年代經濟蕭條了,一邊是挨餓的工人,一邊是把牛奶倒入海裏以保障資本利潤。今天經濟蕭條,中國是農民工失業回鄉,而美國政府出資為無收入人士買豪宅(CNN上看的那些房產放到中國都是豪宅)。

 

引起經典經濟蕭條的原因是勞動於資本的不對稱,資本處於市場交換的優勢地位,可以不斷壓低工人工資,造成工人生產的產品大大大於工人和資本家消費的商品,結果社會生產過剩,需求不足。引起今天經濟蕭條的原因,是中國製造超過了世界和中國的需求,結果全球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不同的是,如今生產能力過剩在中國,所以中國可以用凱恩斯理論,啟動投入四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 。注意,在今天經濟蕭條中,中國的失業率是很高的,中國還有貧困人口,生活水平遠遠低於歐美。歐洲有遊行示威,中國近年來社會騷亂也不少。中國處境好的地方,是可以用凱恩斯理論促內需。而奧巴馬麵臨的是美元危機,美元是國際經濟問題,奧巴馬要把凱恩斯理論用於走出經濟危機,必需削北方補南方。北方補貼南方是這次經濟危機複蘇的凱恩斯道路。所以,我在《奧巴馬新經濟引領全球和平複蘇》一文中把這條道理描述成美國反哺中國,中國城市反哺農村。這樣一條路符合大多數經濟學家的共識:中國要增加內需,美國要增加儲蓄。與大多數經濟學家不同的地方是,他們都把中國內需不足的責任乃至全球經濟危機的責任推給中國,然後要求中國掏錢出血,再製定規則進一步壓榨中國的內需,他們開出的方子和他們診出的病症背道而馳。造成全球總需求不足的,就是西方高科技產品對南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不等價交換,中國出口和中國進口價格的剪刀差。中國出口的產品是完全市場的無利潤產品,西方出口的是高額利潤的壟斷產品。西方反而說中國不是市場經濟,真是諷刺。

 

那麽,美國發展新能源是否能夠把全球拔出經濟危機呢?這也要看美國是否能夠合理定價,使得做大的經濟大餅全球分享。如果美國還是以知識產權等為借口,甚至技術封鎖,那麽,經濟危機可能還得加重,因為這達不到凱恩斯理論中擴大需求的再分配的效果,也浪費了人類寶貴的技術資源。實際上,這次經濟危機根本就是人類科技無法完全實現效益的結果。知識經濟是規模經濟,不能普及就是浪費。經濟學中對壟斷帶來的資源(這裏是科技資源)浪費是有定論的,北方對南方一直是出口壟斷科技產品,如果不是這些因為壟斷造成的經濟損失,美國許多高收入工作就不會缺乏就業機會,美國的繁榮也不至於有此一難。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封鎖限製了人類科技進步的市場。所以,我在《奧巴馬新經濟引領全球和平複蘇》寄希望於美國至少在能源和環境技術上不要封鎖中國。

 

新能源開發有投資回報問題,這給問題我在《以地租理論分析國際石油政治》一文裏討論過。在今天國際環境中,奧巴馬的碳排放交易是解決這給投資新能源的融資問題。但是,就最近美國上下輿論來看,其趨勢很可能還是變相的貿易保護或變相地壓榨中國製造。

 

首先,中國和印度不會接受西方的碳排放額度的規範,因為那本身是北方壓製南方發展的手段。南方減排一定和北方技術轉讓掛鉤,這是中印的要求。所謂清潔發展機製(CDM)是也。如果G20不能達成中美認可的碳國際碳排放規範,那麽,奧巴馬強力度的碳排放交易就隻能在美國實行。雖然沒有國際交易,或者有但中國印度不加入,那麽,美國就會對中國製造征碳排放關稅,這是保護美國相關產業不跑到國外沒有征碳排放稅的措施,理由充足,但運用起來就有可能變成保護主義的濫用手段。

 

美國按照生產領域來規範排放的規則是損中益美的,因為,地球人都知道,全球經濟基本是圍繞著中國製造美國消費這給軸心旋轉的。這樣來規範就是壓製中國經濟發展。按照我《物資循環的經濟》的理論,中國提出的按照消費來規範碳排放才是合理的。畢竟,資源耗費的受益人是消費者,消費人應該承擔排放成本。試想,西方把汙染產業移到中國生產,然後從中國進口這些自己不生產的商品,理應幫助中國清除汙染才對,現在倒好,把汙染留到中國了,反倒要征中國的排汙稅,這不但不合理,而且是壓榨發展中國家製造,加劇全球總需求不足的舉措,這樣不單不能使得全球經濟複蘇,反而加劇全球經濟衰退。

 

如果走到這一步,中國一定要針鋒相對,如果美國對中國產品征碳排放稅,中國就要加倍對出口美國的產品征碳排放稅。有人會說,這不是把貿易斷了嗎?我想不會,其一,中國也有道理,出口的這些產品在中國留下了汙染,而不是中國人消費,中國要征稅治理汙染。其二,中國製造是16,美國征碳排放稅使之變成17,中國加倍征稅使之變成37。中國攢的還是小頭,貿易對美國還是有利。其三,這比人民幣升值好使,可以針對性的對某些商品征稅,即相對一些產品人民幣升值了,而相當於另一些則沒有升值,這樣控製起來就靈活多了。其四,也是一種中美合作,美國不是怕相關產業逃到海外丟失就業機會嗎,中國可以幫它堵一下,所有排汙嚴重的產業都最好別來中國,來了美國打一份稅,中國就打倆份稅。美國要搞保護主義,中國就成全一下,就不信美國能把汙染嚴重產業和勞動密集的產業都拉回美國創造就業。注意,中國措施可以隻是與美國的對等外交,美國征稅的中國才征,可以不影響中國和其它國家的貿易。當然,即便美國不征排放稅,中國也會在可行的情況下征收汙染排放稅,治理環境,促產業向綠色轉型。當然,如果兩下征稅壁壘過高貿易就斷了,那就讓它斷吧,17的貿易還是斷了的好。總之,當此危機之時,就得攻堅戰,要迎著困難上,中國困難,大家都好不到那裏去。

 

全球經濟危機了,西方希望中國出資給IMF救東歐。實際上,東歐人均GDP和生活水平都比中國人均高,這種補法不符合凱恩斯的需求理論。解決這場經濟危機應該是增加中國的需求,而不挖中國的需求補歐洲需求。當然,如果真的要給,就的有條件,歐洲就得放棄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稅,就得放棄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技術壟斷。現在看來,指望奧巴馬領導世界走出經濟危機是很難的了。現在看來,還得指望中國在鬥爭中求團結地打破南北貿易剪刀差,打破西方技術壟斷,把世界經濟拽出危機。

 

中國內需上去了,世界經濟才有希望。中國內需上去了,就是對全球經濟最大的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