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談談文革經濟和改革開放經濟的區別

(2008-12-31 14:15:41) 下一個
中國從百年屈辱走出來後,國際社會隻承認台灣為中國合法政權,讓台灣政府盤踞中國聯合國席位,中國受到美蘇經濟封鎖。文革期間中國經濟建設就是在這樣一種政治環境下進行的。北有珍寶島戰爭,南有越南戰爭,當時的國際形勢判斷是隨時準備打仗,準備大打仗,打核戰。這樣環境下的經濟,不可能是追求最高利潤的經濟,而隻可能是追求最小損失的(風險最小)的經濟。這和這次金融海嘯期間公司止損行為一樣,追求的是怎樣損失最小,而不是怎樣利潤最高。

所以,文革有了三線工廠(非常不經濟,原來沿海有工業和技術基礎的地區),有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有了五七幹校。人才(知青)和幹部分布在廣大農村,即便發生核大戰,塵埃落定後中國還能站起來,這對美蘇企圖用第一輪核攻擊癱瘓中國是一個最佳的防務姿態,使得美蘇要對中國發動核戰得三思而行。

改革開放的經濟,是建立在世界不會有大戰的形勢估計之上的,大陸已經恢複了聯合國席位,中美聯盟已經建立,周邊環境基本控製住了,國際孤立封鎖中國的陣線被突破了。此時,人才和技術集結到沿海,這時的經濟是利潤最大經濟,而不是損失最小經濟。知青回城,幹部回城,三線技術回沿海。

當然,文革是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一個年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和政治運動。這裏不談其它問題,隻就經濟重大決策與國際環境的關係,分析當年的一些現象。

無論人們怎樣評價毛澤東,毛澤東是天才的軍事學家這一點基本可以肯定,而文革中上山下鄉,五七幹校,三線工廠等措施,使得中國能夠不受美蘇的核訛詐,使得國際政治中在全球兩大陣營外唯一有能力有意誌獨立自主的就隻有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