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五)什麽是“真 ”?

(2007-02-26 03:37:36) 下一個

真是個哲學命題。是形而上的東西,是與宗教和信仰密切相關的命題。求“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宗教的目標。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1】,就是一種宗教目的,而且是人本主義的宗教目的。

 

所以,“真”這一命題甚至比一般命題還要高一層,即每個命題的判斷都要經過真偽的檢驗。這個命題,是一個“是“還是“不是”的問題。這個問題太大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命題就讓十幾億人爭論了若幹年。

 

此文不可能給這一概念一個全麵的論述,但筆者試圖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從人類學和心理學的一些基層來探討一下這個概念。

 

前邊講過“應激-思考-反應”模式,讓我們繼續展開這個模式。“思考”這一環節,後來變大了,變成“思維”了。前邊說過,由於“思維”結構裏有“記憶”和“想象”,人的自我意識才成為可能。“意識”是一個很大的“知識”庫。

 

還是和動物比較起來講比較容易明白。動物是“應激-反應”行為模式為主,所以,麵對同樣的環境刺激,行為是雷同的。如果人的思維都是理性的,那麽,即便是“應激-思考-反應”模式,麵對同樣的環境刺激,行為也應該相似。但不同的人往往會對同樣的環境刺激產生不同的行為反應,這是由於“意識”不同。

 

讓我們把模型擴展一下。我們用“感覺”代替“應激”,即人不是被動受外界刺激而行動的,而是有很大的主動性。“應激-思考-反應”模式好像說沒有外邊刺激就不會有行動,實際上,思維會主動地性外界刺激進行選擇和搜索。這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動物無論如何行為,都是客體。而人是和客體分離的主體。人的行為,是思維的主觀實現。

 

主體對於外界,可以行為,也可以不行為。如“感覺-思考-記憶”這一過程,可以簡化為“感知”,是意識積累和修正的過程。而“意識-思考-行為”是脫離外界刺激的行為,表明人的行為是主體行為,可以是根據計劃和目標實施的行為。比如要開車去佛羅裏達玩,很可能是看電視受到視覺刺激出生的念頭。但這種視覺刺激的能推動“去佛羅裏達”的動機的幾率很低,即便是有目的的旅遊刺激廣告,能達到千分之一的效果就很好了。

 

去佛羅裏達的行為就是計劃的結果,如上雅虎地圖打印導航等,這些行為更多的是思維的主動性行為。不是說看到車了,才有了開車的動機,也不是看到路口了,才有了拐彎的動機,所以開車去佛羅裏達的行為都是預先計劃好的。

 

人的計劃行為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很大程度不是取決於意識中理解的世界是否接近客觀世界。每個人經曆不一樣,生成的意識不一樣,每個人頭腦裏都有自己認為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但不同的人認識的世界不同。

對真理的表述之一,就是人類認識的世界是否符合客觀世界,這是科學要解決的問題,它隻能無限逼近而無法完全一致。正如我們說某一時刻是非真實存在,這於參照係有關,用各種精度的鍾表去表示這一時刻的時候,無論一個鍾表如何準確,都存在誤差。

 

對真理的表述之二,就是行為是否等達到預期目標,即精確不精確我不管,我的手表可能有二十妙誤差,但對於準時開會已經足夠精確了,我就認為這個手表真實地表達了時間。這有點接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命題。這個表述接近我們出發點的“應激-思考-反應”模式,即以人的行為模式為出發點,人的意識和思維能否計劃出能夠到達預期效果的行為,來判斷人的意識是否為真。

 

但是,宗教和信仰關心的是另一種真。這種真剛好與第二種表述是一個硬幣的兩麵。那就是,如果一個人是否按自己的意識和思想行為。這種真不問行為是否符號客觀規律,是否是對還是錯,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這真種真隻問一個人是否按照自身主觀能動性行為,這是人本主義的真。

 

一個人言行不一、就是不真。他沒有按照自己意識思維去行為。自己認為應該怎樣做,但去另外行為,這就不真。如果宣稱的是一樣東西,行為卻是另一樣東西,那麽或者他宣稱的不是不是自己的意識和思維,或者他行為的不是自己的意識和思維。

 

用第三種表述的真,可以這樣解釋人生。不真就痛苦,自己想的與自己做的不符,被稱為精神扭曲。長期不真,會導致精神分裂症。真就是福氣,能“從心所欲而不逾矩”【2】的人就是真人、聖人。儒教追求成聖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表述,最能表達這種宗教求真的目標。

 

這種表述,也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Carl Rogers 3】對真的表述。Carl Rogers在精神治療方麵有很大的成就,他一生在精神治療的實踐中對人的精神進行了時刻的思考而得出的真的表述,就是這第三種表述:真就是內心世界與行為的一致。

 

真就是內心世界與行為的一致。這即是道德問題,也是福址問題。這樣定義的真,使得求真成為與祈福、追求自由和追求道德高尚統一的人道主義修行目標。心理平衡了,就達到福址了,就達到真了,就自由了,就達到言行一致的高尚了。

 

【1】    http://guoxue.baidu.com/page/c2dbd3ef/3.html

【2】    http://guoxue.baidu.com/page/c2dbd3ef/1.html

【3】    http://webspace.ship.edu/cgboer/roger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虔謙的評論:

有了信仰就有福了。祝賀你。不知道為什麽這個留言不蹦出最新留言一欄,要不是你提醒我還找不到呢。

宗教信仰很多東西是相通的。我看過兩本神學院教授寫的書,他們都是天主教的。其中一本吧所以宗教靜默祈禱的方法總結了起來,有佛教的、道教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另一般基本就是人本主義了。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虔謙小小留個言:
信了基督之後, 一切變的很簡單. 不再從哲學邏輯的角度去參什麽是真, 而是就徑直信了聖經的話, 信了聖經上說的就是真, 耶酥的話就是真. 耶酥說: 我就是真理. 不僅是真理, 耶酥還說: 我就是生命, 道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