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資治通鑒》卷五 評說(3):秦昭王傷心反腐敗

(2006-05-27 15:47:07) 下一個

原文4

秦謁者王稽使於魏,範雎夜見王稽。稽潛載與俱歸,薦之於王,王見之於離宮。雎佯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來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範雎謬曰: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後、穰侯耳!王微聞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對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範雎曰:非敢然也!臣,羈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之間,願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問而不敢對者也。臣知今日言之於前,明日伏誅於後,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補於秦而死,此臣之所大願也。獨恐臣死之後,天下杜口裹足,莫肯鄉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見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廟也。事無大小,上及太後,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範雎拜,王亦拜。

 

赧王下四十七年(癸巳,公元前二六八年)秦王用範雎之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赧王下四十九年(乙未,公元前二六六年)秦拔魏邢丘。範雎日益親,用事,因承間說王曰: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孟嚐君,不聞有王;聞秦有太後、穰侯,不聞有王。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製殺生之謂王。今太後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乃所謂無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決製於諸侯,剖符於天下,征敵伐國,莫敢不聽;戰勝攻取則利歸於陶,戰敗則結怨於百姓而禍歸於社稷。臣又聞之,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齒管齊,射王股,擢王筋,懸之於廟梁,宿昔而死。李兌管趙,囚主父於沙丘,百日而餓死。今臣觀四貴之用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也。夫三代之所以亡國者,君專授政於臣,縱酒弋獵。其所授者妒賢疾能,禦下蔽上以成其私,不為主計,而主不覺悟,故失其國,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下及王左右,無非相國之人者,見王獨立於朝,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後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王以為然。於是廢太後,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以範雎為丞相,封為應侯。

 

評說4

秦使者王稽出使到魏國,暗地裏將範雎帶回秦國,把他帶到離宮推薦給秦王。範雎假裝不知道是在離宮的長巷子裏,秦王來了,秦王的隨從要趕他走,說:王來了。範雎譏諷嚷嚷:秦國那有王呀,秦國隻有太後和穰侯而已。秦王聽到後,讓隨從都回避開,小心問範雎說:請問先生有何指教?範雎隻是嗯嗯哈哈點頭不語。秦王反複問了三次,範雎還是這樣。秦王不耐煩了:你到底有沒有事情指教呀?範雎說:我不敢說呀,我隻是寄居在此,與你沒有交情,所要講的都是你們王室內部的事,我想效忠你有不知道能否得到你的信任,所以沒敢講。我今天講了,明天就有殺身之禍,這我也不怕,就怕以後沒人再敢到秦國了。秦王說:這是什麽話呢,今天我能見到你,是老天讓你替我分憂,是天不絕我秦室香火,事無大小,無論太後大臣,你盡管說,盡管信任我。範雎拜謝秦王,秦王也敬拜範雎。但範雎還是不敢說王室的事,隻說了些遠交近攻的國際事務。

 

      268年,秦王用範雎遠交近攻策略,攻占魏地懷。前266年,又占魏地邢丘。範雎見自己深得重用,因此趁機對秦王說:我在魏國時,隻聽說齊國有孟嚐君而沒有聽說齊王;隻聽說秦國有太後和穰侯而沒聽說有秦王。現在太後不請示你就自行決斷,穰侯、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都是專斷獨行,不把國法放在眼裏,所以你這國王隻是虛設。這四個權貴攻城略地得利歸為己有,失敗則結怨給秦國百姓和社稷。我聽說樹過於茂盛就得剪枝,剪枝是會傷心的;臣子掌握實權,架空權威,國家就危險了。淖齒架空齊王以致最後辱殺齊王,李兌掌管實權以致圍困餓死主父。秦國今天四權貴,就是淖齒李兌之流。國家三代而亡的原因,就是君主將實權讓給了臣子而自己隻顧吃喝玩樂,得實權的權貴忌賢妒能,欺上瞞下,結黨營私而最終使得國家衰敗。你現在大權旁落,恐怕以後秦國就不是你們家室的了。秦王於是廢除宣太後,驅逐四權貴,任範雎為丞相。

 

37年前秦武王死的時候,沒有子嗣,所以立了異母弟弟稷為秦昭王。宣太後是秦昭王母親,楚國人。當時立昭王,有一場腥風血雨,由於穰侯魏冉有能力,擊敗了會文後和悼武王後兩脈的公子,將他們基本殺絕,這樣一來秦國的實權都落入宣太後一脈。華陽君是宣太後的同父弟,點明同父,就很可能是異母。穰侯是宣太後異父弟,稱弟不能異父又異母,所以應該和宣太後是異父同母弟。涇陽君和高陵君都是宣太後所生,與昭王是親兄弟。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範雎三年前以這一事由引起昭王信任和重用,而在三年後才敢點明,忌諱之深,可想而知。

 

中國父係氏族社會大約發生在前6000多年,所以對於宣太後掌權,範雎說是絕了秦國的社稷,因為是外姓掌權。就這一點而言,範雎將宣太後和孟嚐君相比不太合適,宣太後為外姓,孟嚐君是公子,與齊王同姓,所以範雎這裏所比的是實權旁落的事實,所謂聞齊之有孟嚐君,不聞有王;聞秦有太後、穰侯,不聞有王。而後邊將四權貴比之淖齒和李兌又過頭了。孟嚐君與齊王是血親,宣太後與秦氏是姻親,而淖齒與齊王、李兌與趙家是八杆子打不到的絕對外人。聞齊之有孟嚐君,不聞有王;聞秦有太後、穰侯,不聞有王指出秦王權力名實不符,所以秦昭王最後驅逐四權貴也是一場權力鬥爭。

 

古時家天下,體現的是父係社會製度中財產繼承的經濟關係。範雎說萬世之後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講的是經濟問題,即社稷財產的歸屬問題。

 

範雎說戰勝攻取則利歸於陶,戰敗則結怨於百姓而禍歸於社稷講的是權責不對稱問題。四權貴權力大於責任,因此導致腐敗。有權力幹不負責任的事,能不腐敗嗎?中國經濟改革中經曆了一係列經濟和社會的急速變革,其中很多新生事物,無法嚴格責權對稱,因此而導致了部分腐敗,這樣的腐敗老百姓都認了。如改革初期的企業自負盈虧,並不是完全責權對稱的,很多是虧了沒有責任的。權力結構內部責權不對稱問題,基本上是技術性問題,總可以用製度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審計製度等等來糾正責權不對稱現象。但範雎沒有走這一條反腐敗道路,而是采取了另外的措施,采取了理順社會製度和政治製度之間的衝突的途徑,因為腐敗還有一個更根本的製度原因,也是老百姓現在不願意買單的那部分腐敗現象。

 

範雎說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是指裙帶關係腐蝕權力結構,其治理措施是排除權力結構中的裙帶關係。中國反腐敗最困難也在這,走後門,拉關係等等腐蝕權力結構,要改就得下狠心,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對親舅舅親兄弟也得下殺手。

 

以血緣和婚姻為紐帶得社會關係是社會基本的正麵的關係,加強血緣和婚姻紐帶是古今中外公認的道德觀念。家庭是社會結構的基本單元,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儒教講孝悌,中國人講鄉情,西方競選綱領少不了做支持家庭的秀。對於中國改革經濟發展,這一社會關係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溫州模式,鄉親互助大大降低了商業風險。珠江三角洲的僑資,江浙的台商,無不打上鄉土觀念的烙印。

 

但是,再好的社會關係,再怎樣由道德觀念提倡的社會關係,一定不能讓它與權力結構糾纏在一起。現代共和政治體製就是排除血緣繼承的權力。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會撐死人的。鼓勵親朋好友關係,隻能在社會製度中鼓勵,不能讓它跑到政治製度中。一旦血緣婚姻關係侵蝕了政治權力關係,導致的腐敗將難以阻擋。範雎想阻擋,也老謀深算了三年才敢動手,並非怕死,而是怕改不動。中國今天將裙帶關係關係引入權力結構中,使得部分有權有勢的人把少數親友利益淩駕於公共利益之上,以致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係統完全依賴走後門,以致不腐敗無法生存。麵對中國今天的腐敗風氣,我們不得不感歎秦昭王當年將母親、親舅舅和親兄弟驅逐出境的魄力。

 

唵啊吽2006520日修改於文學城

 

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005.htm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79.htm

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003.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