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資治通鑒》卷三 評說(1) : 始以武功一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

(2006-04-01 14:13:57) 下一個

原文1

慎靚王年(壬寅,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孟子入見而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之?’”

 

評說1

     孟子以前跟為惠王推銷仁政,魏惠王沒采納。魏惠王死了,他又來看新立的襄王,看了一眼就出來了。說是看著就不像君王,走到他跟前一點畏懼都沒有。有人問:天下就不能安定嗎? 孟子說,統一了就安定了。問:誰能統一?答:不好殺人的能統一。問:誰願意統一?孟子答:天下都願意。就好像久旱逢甘雨的禾苗,蓬勃生長,無人能當。

 

     定於一。孟子認為:世界統一就天下天平了。這一論點好像經不起曆史考驗,應為統一的天下,也會再分裂的,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裂的天下總有戰爭倒是事實。統一是和平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和平就需要統一,但統一了未必就有安定和平。當今世界如果把所有軍事消費用於消除貧困,全人類過上溫飽生活應該是綽綽有餘的,但世界偏偏不是如此,這不能不使人懷疑人類能否掌握自身命運,還是人類注定在大國競爭中毀掉地球,毀掉人類。什麽時候聯合國決議真正具有約束能力,聯合國成為人類政府而不僅僅是個論壇,孟子的理想就實現了一半了。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不好殺人的人能統一,這是孟子王道治天下的論點。這個論點又漏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能力殺人的人不好殺人才能統一,沒有能力殺人的人,遲早被人殺,那有機會統一天下呢?我在卷一的評論中說過這個問題,那就是行仁義隻能在自身可以控製的範圍內實施,超出這一範圍就是空想。人為砧俎,我為魚肉時,談仁義傳遞的是軟弱的信息。

 

     反之,有權力和能力的國家賦有不可推卸的仁政責任。電影《蜘蛛俠》中外公對蜘蛛俠說的一句話就是這道理,那就是非凡的能力肩負著非凡的責任。今天美國是全球政治秩序中最有能力國家,人類不毀滅隻有兩種途徑:一是美國肩負起人類未來的責任,將人類利益置於美國一己利益之上;一時美國霸權在生態環境不可逆轉地惡化之前崩潰,而取代美國霸權的是一個對人類負責而不是對個別國負責的國際政治秩序。就今天的國際形勢來說,人類毀滅自身的幾率似乎比人類得以延續文明的幾率要大得多。

 

美國現在要求中國承擔國際責任,中國有這權力和能力嗎?中國連國際貿易中一個平等地位都得不到,能擔負什麽責任呢?中國連自身領土完整都無法保障,何論國際責任?美國中國責任論的潛台詞是中國也應該維護美國利益。一個實行霸道的國家談仁政與一個沒有控製能力的國家談仁政都是荒謬的,前者是虛偽欺騙,後者是空想誤國。

 

     孟子天下都願意統一的論點違背了個體利益不必然導致集體利益的原則。固然統一對所有厭戰的個體都有好處,但這一好處不導致人類統一的集體行為。當今普遍接受的信仰自由的道德觀念幾乎是與天下統一背道而馳的。

 

     孔孟之道,大統一後實施很好,但不能用於實現統一。所以孔子孟子戰國時惶惶如喪家之狗,中國統一後又被捧為至尊。統一以後,政府就應該行仁道,否則社會不穩,又要分裂。但在統一之前的國際政治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孔孟之道沒有用武之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