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對stonebench評語的一點簡單感想

(2018-10-09 15:34:39) 下一個

對stonebench評語的一點簡單感想

 

在《我今天悟道了》的評論裏, stonebench說:“ 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否?”。 GraceX看不懂,就問了白話文怎麽說。 stonebench 解釋:“《金剛經》裏佛和須菩提的對話。須陀洹應該是初果羅漢。佛問須菩提:須陀洹能不能說 ”我證了須陀洹果“?”

 

我說一下我的一點簡單感想:

 

首先,謝謝石凳兄的精彩評論。

老實說,《金剛經》我是沒讀過的。 親近過禪宗的人,連《金剛金》都沒讀過的,恐怕隻能說是不好學。 《金剛經》恐怕是最入門的書。 大部分的佛教詞匯,我都是不懂,尤其中文,我連一本中文的佛教書籍都沒讀過。 所以,你說的,如果你不解釋呢,我是聽不懂的,GraceX太看得起我了。

 

經你解釋後,我才稍有理解。 個人認為,如果一樣東西,你不去說,它就存在。你一去說,它就會跑掉的話。 那麽,這個東西,往往你不是真正掌握的。 如果一樣東西,不管你說還是不說,它都是同樣存在的, 那麽,往往就是本性了。 直白一點說,說自己悟道,是很忌諱的事。 何為忌諱?其中的一個解釋,是怕失去,第二個解釋是怕外人的分別心。 所以忌諱,也是一種得失心。

 

所以,去掉得失心的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做忌諱的事情。 然後,會明明白白看到, 那個你認為擁有的東西,是不是真的。 是不是假象,是虛幻。

 

舉個例子,說自己靜坐能克服高原反應。 開始是一種假設的自信。 是不是幻覺呢?唯一能告我們的是實踐。 不經曆,永遠是假設,不管是理論上多麽完備。 但是,去證明這個假設,往往需要冒很大的風險。 我沒有選擇比較保守的方法,也沒有給自己留太多的後路。 獨自一人去證明。 但是,這裏邊有一個不同於保守驗證的好處。 就是你一旦證明,你就堅定的認為,要比保守的方法堅定很多。

 

如果更廣泛的說,我們從理論上領悟出來的道理,即使很精彩。也需要經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精彩。 比如,很多的道理,比如“放下”,何其簡單。 可是,在實踐中,何其之難。 有一個特點,像“放下”“空性” ”死亡“這些基石性的概念。 往往也是最難的概念。 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從理論的角度說,恐怕不難理解。 但是,如果人的一輩子,都遵循這樣的智慧的引導。 恐怕也就夠了,基本上也不需要學習更多的理論了。

 

再比如, 《黃帝內經》。 我也沒有通讀過。 但就最開始的總綱中的真人描述。 就夠我一輩子參悟了。“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麽一句話, 對我的天下無病理論,就已經足足夠夠了。 恬淡虛無,是對自身空性的最好描述, 對內在的自己以及自己和這個世界的交互。 整個空性的力量,無非就是這樣。 但是,”精神內守“,是對”養“的最好描述。 所以,恬淡虛無,就是”練功“,為的是生命力,所以說”真氣從之“,真氣就是生命力。也就是”養生“中的“生”。 但是,光有生命力,不學會應用保護,也是不行的。 所以,我們要”精神內守“,即為”養生“之”養“。 做到了”生“, 做到了”養“, 自然”病安從來“, 也就是天下無病。

 

所以,對待悟道,這麽一個大帽子來說。 自己宣稱,意味著什麽呢?顯然,幾乎沒有人會相信。 既然沒有人會相信,那麽大帽子,也就不成為大帽子。 那剩下的是什麽呢?是對自我的考驗。 至於是不是悟道呢?這個並不重要,如果重要了,那就是自己的執著。 但這個過程,在修行道路上,是一座要過的獨木橋。

 

我是一個讀書很少的人,所以理論非常的缺失和不完備。

《金剛金》《法華經》《楞嚴經》等我都沒讀過,或者簡單說,除了英文版《心經》,我什麽佛教經典都沒讀過。道家儒家的書,我也沒有讀過。 比如,《道德經》《莊子》我也沒有通讀過。 《易經》《大學》《中庸》等我都沒讀過。 或者簡單說,就是什麽都沒讀過。

 

除了讀書本身的困難。我很少讀書的原因是不想自己的實踐帶上太多前人的智慧。 就像爬山,用直升飛機上去,和一步一步爬上去,不太一樣。 那些前人的智慧,因為過於強大,往往會省去我自己的努力。

 

也許等機緣成熟的時候,我也會安靜坐下來,欣賞前人的智慧光芒。

隻是離那一天,還很遠,因為現在的我還過於渺小, 無力承受那些光芒的照耀。

 

不管怎樣, 石凳兄的博學和智慧有目共睹,謝謝提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