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 -- Oracle Bones 讀後感

(2020-12-08 15:36:35) 下一個

Peter Hessler(何偉)的中國三部曲之二《Oracle Bones》不是講述古文字的故事,而是關於中國改革開放後99年到2006年發生的普通中國人身上的故事,並通過作者的視角講述出來。他們是作者在涪陵教書時的兩個學生-- Emily在深圳打工,Willie在浙江教書;Peter在北京的胡同隔壁街道的鄰居老趙的四合院老宅麵臨拆遷,這是文物級別的住宅因為他姐夫是河南安陽殷墟的開挖及研究的學者陳夢家,姐姐是著名翻譯家教授,他爸爸曾是燕京大學的神學家; 北京俄羅斯街區黑市倒匯的維吾爾裔商人Polat(意為小偷,是假名)折騰去美國政治避難,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現了廣闊中國各地,各階層,各年齡段的人生。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陳夢家,原來是五四時期與徐誌摩,聞一多,朱湘等齊名的新月派詩人,看來沒有後人炒作就很容易被忘卻啊。他和太太趙蘿蕤是鼎鼎大名的芝加哥大學的校友,還有巫寧坤,他在趙的盛邀下放棄論文,直接回國當燕京大學教授了。就像沈從文研究 古服飾,錢鍾書一心撲在《管錐編》上,為了避禍,陳夢家也專注甲骨文和古家俱,但還是不能逃脫迫害,自殺身亡,遺孀趙蘿蕤得了精神分裂症,萬幸其後有好轉,並以堅強的意誌花十二年翻譯了Whitman的《草葉集》全集。一個 有趣的插曲是巫寧坤就住在弗吉尼亞的Reston, 順便讀了他的關於回國以後以及文革中經曆的自傳《一滴淚》。巫先生,趙先生等幸存者一輩子在流浪,逃離戰爭,饑荒,政治迫害, 他們在中西方文化中輾轉,有時候一念之差,就是一輩子;但他們沒放棄,以驚人的意誌堅持自己的理想並有所成就。但今天的中國沒有人在意, 趙家的老宅幾經官司,還是被強拆了。

今天的中國是Emily和Willi的天下,草根出身的他們勇敢地向外闖蕩,追求自己的幸福,雖然有點實用主義,但也有他們的原則。Willy檢舉了溫州泄題的醜聞,就是為了給像他一樣無權趨勢的鄉下學生以公平;Emily成了打工妹,雖然搖擺過,迷茫過,也認識到她與白領的鴻溝,但她沒走捷徑,而是自己奮鬥,並遵從內心,回到四川教殘疾孩子英語。

書裏貫穿的另一個人物是少數民族的維吾爾族人Polat,他會多國外語,在中亞,俄羅斯一帶闖蕩許久,後來在北京雅寶路市場倒騰黑市換匯與Peter相識。他最後決定來美國闖世界, 他主要在離我最近的DC, 巴爾的摩活動,從搬箱子到送外賣,年過四十以後還有如此闖勁,實在令人佩服,書中他申請政治避難,快拿到身份了,可惜他妻子要求離婚了。我在附近也有不少少數民族的朋友,有讀博士的,有做裝修的, 有做IT的,都是很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

小說的名字是甲骨,具有占卜的意思,好像是聯係中國現在和過去,東方和西方的碎片,書中的陳家夢的足跡從三四十年代遍及河南,雲貴,美國各地包括芝加哥;幾十年後,Polat 經商去過俄羅斯,泊尼爾,又來到DC。

《甲骨》比何偉的第一本書《江城》場景更廣泛,看事物也更深度,他幾乎不評論人,事的好壞,隻是作為一個外國人把事情客觀地跨越時空地呈現在眼前,讀了我收益匪淺。

 

八卦花絮,何偉娶了華裔美國太太,一家四口現定居埃及,他這是要實踐一切從頭開始,絕不能在同一環境下呆太久,不然太安逸了就出不了好作品了,真太能折騰了。

附錄: Peter Hessler 何偉所著的中國三部曲。

《江城》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

《甲骨文》Oracle Bones: A Journey Between China's Past and Present

《尋路中國》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翠喜兒 回複 悄悄話 他的《江城溫暖》是第一本,影響大些。我比較喜歡這本,故事可讀性強,人物選擇跨度大。
翠喜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哥' 的評論 : 謝謝南哥分享,我去找您提到的兩本書瞧瞧。
南哥 回複 悄悄話 看過江城,不錯。
不過YOUTUBe有他再耶魯的一次演講,其中取笑中國選手的英文名字,影響大打折扣。
他們好像已經離開挨近,現在在成都了,或者北京。
還有一位印度女士的 煙與霧,記錄在中國的紀念經曆,貌似可讀性也不錯。
加拿大總理小土豆的弟弟 ALEXANDRE TRUDEAU 也寫作,在看他的 野蠻人在新中國 ,文筆非常好。
helen_xu111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看過節選“江城”。喜歡這位作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