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重訪西班牙(10)-三教合一的都城

(2023-02-07 05:58:27) 下一個

如果你問我們,冬日裏最喜歡西班牙的哪座城市,那我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大西洋岸邊的加迪斯。燦爛的陽光、濕潤的海風、美麗的沿海步道和3千多年的悠久曆史,以及我們沒吃到的米其林餐飲,都讓我們想生出雙翅,盡早飛到它身邊。如果你再問我們,除了加迪斯以外,排在第二位的是哪座城市,那我們也會毫不遲疑地回答,是梅塞塔高原上的托萊多(Toledo)。為什麽人口隻有8萬多的托萊多會成為我們心目中的“老二”呢?答案就在《千年永寧》的歌聲裏:“一彎永寧江,兩岸橘花香,山水間風鈴回響。我想把一座城講給你聽。”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說到三教合一,在中國指的是儒釋道,我在中國山西大同的懸空寺裏即看到了三教合一的三教殿。而西方的三教合一,則指的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信奉這三種宗教的哪一個人,都會把耶路撒冷看作自己的聖城,它是全世界公認的三教合一之城。在西班牙,也有一座三教合一的城市,它就是被西班牙文學大師塞萬提斯描述為“永恒之城”的托萊多,此城今天整個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可是身居內陸,離大海300多公裏的它是如何成為三教合一的城市的?它又如何成為首都的?這得從公元374年居住在中亞的匈人(Huns)一路西遷開始說起。

這些匈人好像受到了某位大神的指令,是專門來摧毀文明的。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然崛起,像一陣颶風一樣,向歐洲腹地推進,沿途經過的阿蘭人和東哥特人瞬間被他們征服。被征服的阿蘭人和東哥特人拖家帶口去擠壓黑海北岸,離多瑙河很近的西哥特人領地。為了躲避匈人的殘殺,也為了解決人口增多帶來的生存壓力,一部分西哥特人在羅馬帝國的允許下,於公元376年作為帝國盟友渡過了多瑙河,進入了羅馬帝國境內,幫助帝國戍邊。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可是,高高在上的羅馬帝國根本沒拿正眼看過這些他們眼中的蠻族,於是武力就成了西哥特人獲得東羅馬帝國認可的唯一途徑。在他們渡過多瑙河的第二年,他們便在我獨自去過的土耳其埃迪爾內胖揍了羅馬軍隊,還在戰鬥中殺死了羅馬帝國東部的皇帝。這場被曆史學家稱為阿德裏安堡的戰役(Battle of Adrianople)把羅馬人自大的麵紗一下子撕了下去,西哥特人為自己贏回了麵子和尊嚴。

被痛扁的羅馬帝國學乖了,繼任的狄奧多西大帝給了西哥特人眾多好處才勉強讓他們安頓下來。安頓下來的這些蠻族看到了羅馬帝國的富庶、繁華和文明,心中在升起豔羨的同時,不可能不起貪念。當狄奧多西大帝,這位把基督教定為國教,也是最後一位統治羅馬帝國全境的皇帝把帝國一分為二後,西哥特人與羅馬帝國簽署的協議也隨之作廢。這些蠻族在首領亞拉裏克(Araric)的帶領下,率先洗劫了希臘的眾多城市。而西哥特人之所以打砸搶這些富裕的城市,是因為東羅馬帝國皇帝應允把希臘北部的伊利裏亞行省劃給他們,以換取他們不去侵襲東羅馬帝國東部的土地,這一承諾隨即讓西羅馬帝國倒了大黴。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西哥特人在公元410年攻占了羅馬帝國精神中心的羅馬城,這是被稱做“永恒之城”的羅馬自公元前390年建造城牆起第一次落入外敵之手。因此,亞拉裏克此次的洗劫被看作是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的重要標誌。讓羅馬感到屈辱的還有,亞拉裏克攻克羅馬城後,還順手牽羊掠走了狄奧多西大帝的女兒,也是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妹妹,並強迫她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兩個人還育有一子,隻是這個早夭的孩子是不是被公主掐死的就不得而知了。從狄奧多西大帝去世的那一年到羅馬城陷落的這一年,西哥特人僅用15年就把羅馬城趕下了神壇,野蠻的殺傷力有多殘酷,可見一斑。

為了安撫這些野蠻人,西羅馬帝國同意跟他們結盟,讓他們在今天法國境內,我夏天去過的圖盧茲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王國,這是羅馬帝國建立起來首次被承認的國中之國。中國人常說,“血債要用血來還”。西哥特人對羅馬做的“孽”,最終得到了惡報,法蘭克人替羅馬報了仇。皈依了基督教的法蘭克人在首領克洛維一世的領導下,於公元507年將西哥特人擊敗,迫使他們退到比利牛斯山以南的西班牙境內。打不過法蘭克人的西哥特人卻能打得過居住在西班牙的其他蠻族,他們在把汪達爾人和阿蘭人轟到北非,還滅亡了蘇維匯王國,並在把東羅馬帝國地中海沿岸勢力趕走期間,於公元542年定都托萊多。為什麽西哥特人要定都托萊多呢?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一定是因為它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早在公元前193年,古羅馬人就在這裏建了城。它建在一個小山上,伊比利亞半島最長河流,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注入大西洋的塔霍河(Tagus River)緩緩從城下的東、南、西三麵流過,這給它提供了天然屏障。此外,雖然托萊多位於梅塞塔高原上,但它所在地卻有一個新卡斯蒂利亞盆地,盆地上的農業和畜牧業可以讓城裏的人衣食無憂。看來,被羅馬人稱做蠻族的西哥特人也不傻嘛。

如果說不傻的西哥特人為自己選擇了有著重要戰略地位的托萊多而被曆史銘記,那他們於公元587年皈依基督教則應該被所有基督教的國家牢記。雖然這些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很多文明都束之高閣,甚至還把很多文明都摧毀的野蠻人在100多年的時光裏沒給伊比利亞半島帶來什麽文明,但他們卻在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後,在西班牙的一隅為基督教保存了點點星火,最終完成了“收複失地運動”,並開啟了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大航海時代。

托萊多城外

托萊多城外

托萊多城外

不過,讓托萊多最先成為三教合一之城卻正是這些異教徒摩爾人。當摩爾人塔裏克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於公元711年攻占了托萊多,讓西哥特王國壽終正寢後,他和他的繼任者們都把這裏當作了掃蕩伊比利亞半島的大本營,直到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公元756年定都科爾多瓦。但托萊多的光芒並沒有暗淡,相反,在拉赫曼一世創建的後倭瑪亞王朝,它還大放異彩,成了王朝的第二首都,人口僅次於科爾多瓦。由於王朝對宗教信仰的包容,托萊多成了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聚居地,就像《宇宙變化的那一天》書中說的,“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和基督徒同他們的摩爾人統治者和平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這些人在近400年的時間裏,相互融合,彼此成就,不僅在托萊多建造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清真寺、猶太和基督教堂等,而且讓托萊多成為了富庶之城和跟科爾多瓦一樣的文化之都。

融會貫通了各種文明,並創造出了自己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明就像雨露,通過摩爾人把這文明撒向了伊比利亞半島,其中就包括托萊多。他們在這裏編訂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托萊多天文表》,還讓托萊多出產的刀劍、陶器、瓷磚和金銀鑲嵌手工藝品享譽地中海世界。而托萊多的大型圖書館更是遠近聞名,其藏書包含了許多摩爾人在哲學和數學領域的研究巨著,以及基督教已在歐洲失傳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著作。當它在公元1085年被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六世破城後,它隨即成為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首府和全國宗教中心,也成為了這位國王的“心肝寶貝”。他下令保護當地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和曆史遺產,允許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並存。這樣的寬容,讓托萊多最終成為了阿拉伯科學文化藝術向歐洲傳播的前哨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聯係》一書中曾這樣描述穆斯林是如何把歐洲從黑暗時代帶進光明的:“托萊多的淪陷,為歐洲基督徒帶來了學術文化和科學知識的複興。圖書館是對外開放的,陳列著許多古典巨著和穆斯林的作品,這令基督教的歐洲深感震驚。” 這些歐洲國家的學者,就像飛蛾看見了燭光,在整個12世紀乃至隨後的數百年,匯聚在托萊多,他們在這裏開啟了一項巨大的翻譯工程。穆斯林和猶太學者先將阿拉伯語或希伯來語書籍翻譯成卡斯蒂利亞語,再由卡斯蒂利亞學者翻譯成拉丁語,從而讓失傳已久的知識在基督教的歐洲傳播。隨著知識傳播的還有技術,其中造紙術和印刷術對知識的普及無疑是最重要的。

“嗷嗷待哺”的歐洲在上帝天眼的注視下,飛速成長,然後變成了“白眼狼”,最後把摩爾人全部從伊比利亞半島轟了出去。當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陷落,眾多學者帶著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原版典籍回到歐洲大陸時,歐洲終於找到了“精神之柱”,影響人類進程的文藝複興運動隨之奏出了最絢美的華章。托萊多也隨之扶搖直上,成為了開啟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的查理五世宮廷的主要場所,因而它又被稱作“皇城”。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這樣的托萊多,被我惦記好久了,第一次去馬德裏時就想前往,可因時間緊迫,未能成行,這次自駕,我是無論如何不會放過這裏的。從瓦倫西亞到這裏,要開4個小時,這一路,我第一次在西班牙嚐到了開直路的感覺,也第一次看到了西班牙這個“歐洲菜籃子”的真實模樣。道路兩側都是海量的葡萄園和橄欖樹,還有少量的蘋果樹,大量的農田和菜田分布在平整的山穀中。高山消失了蹤影,隻剩下丘陵。我在一路賞心悅目的美景中開到了托萊多的山穀觀景台(Mirador del Valle de Toledo),這裏就是提香的高徒,希臘畫家格列柯(El Greco)創作出的名作《托萊多的風景》(View of Toledo)之地。他曾帶著成為西班牙宮廷畫家的憧憬去了馬德裏,受到排擠後移居托萊多,在這裏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西班牙曆史上第一個偉大的畫家並在這裏終老。

當我站在觀景台上,看到跟《托萊多的風景》中一模一樣的托萊多時,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托萊多比我非常喜歡的法國卡爾卡鬆還漂亮。塔羅河從城下蜿蜒流過,兩道古城牆把建在山上的小城完好地包裹起來,小城內是錯落有致的房屋,而大教堂的塔尖和山上的城堡無疑占據了小城的天際線。若是這裏也有跟加迪斯一樣的明媚陽光和溫暖海風,那比加迪斯還立體的托萊多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老大”。不過,即使它是“老二”,我也看不夠它,晚上又跑來看它的黃昏和夜景。一邊看一邊衷心地祝福統治過這個小城的君主永垂不朽。因為是他們的睿智,才讓托萊多成為了塞萬提斯筆下的“永恒之城”,才讓我有機會在2023年的第一天在此度過。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托萊多

我的酒店在老城中心,因不確定酒店會有停車位,於是我把車停到了塔羅河上的聖馬丁橋(San Martin's Bridge)旁。臨下車時,我特意詢問路人元旦是否停車免費,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我跟先生和女兒走上了橋。可等我晚上回來取車準備看夜景時,剛好看見警察在開罰單。心想好險,差一點拿一個。

建於14世紀的聖馬丁橋是一個跨度為40米的大拱和四個小拱組成的石橋,跟中國的趙州橋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種跨度的拱橋在當時是很罕見的。橋的兩側是哥特風格的塔樓,靠近小城的防衛塔上雕刻著極為華麗的帝王雙頭鷹徽章。在此橋建立前,是有舊橋的。舊橋被曆史的車輪碾過,見證了托萊多的古往今夕。當年,有兩位公主從此橋上走過,但命運卻截然不同。一位西哥特公主從這裏走出,嫁給了法蘭克國王,兩年後被虐殺;另一位法蘭克公主從這裏走進,嫁給了西哥特王國的王子,從此啟動了西哥特人信奉基督教的按鈕。 

聖馬丁橋

聖馬丁橋

聖馬丁橋

我們像那位法蘭克公主一樣,從橋上穿過,走進老城,一邊欣賞著老城的建築,一邊尋找飯店。我們知道,元旦的很多飯店都會關閉。老城裏第一個映入我們眼簾的古老建築是建於15世紀下半葉的聖若望皇家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它由被稱做“雙王”的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所建,用以慶祝他們兒子出生以及戰勝葡萄牙王國的軍隊。教堂建在猶太人居住區的中心位置,門前是空曠的廣場,這讓修道院顯得更引人注目。雖然它的外部和內部都沒有我們去過的很多教堂豪奢,但它的教堂中殿中有很多象征著雙王的皇家盾形紋章。

修道院正對著坎布隆門(Puerta Del Cambrón)。這座城門最初因靠近猶太區而被叫做“猶太人之門”,15世紀中葉重建時以塔樓廢墟頂部生長的植物命名。它是托萊多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起源於西哥特王國,今天呈現著文藝複興風格外觀的它還保留著穆斯林時期的部分結構。城門上有兩個塔樓,中央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天井, 下部兩個多立克柱之間是一個拱門,拱門上方的中央是一個巨大的皇家盾形紋章,紋章下是托萊多守護神的雕像。

聖若望皇家修道院

聖若望皇家修道院

坎布隆門

坎布隆門

與修道院咫尺之遙的是被改作博物館的白色聖瑪利亞教堂(Iglesia de Santa María la Blanca)。它興建於12世紀末,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猶太會堂,由伊斯蘭建築師修建,結合了穆斯林和基督教的建築風格。我對這座建築的內部很有興趣,可惜元旦它關閉。白色聖瑪利亞教堂前方是同樣關閉的聖母升天猶太教堂(Sinagoga del Tránsito)。介紹上說建於14世紀的此座教堂是西班牙猶太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采用了穆德哈爾元素,並用阿拉伯文及希伯來文來裝飾。

我們繼續在老城中閑逛,覺得就像走進了曆史凝固的建築博物館。老城沒有一棟現代建築,所經之處都是古樸的遺跡,哥特式、穆迪哈爾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的各類教堂和修道院等隨處可見,這讓我們覺得托萊多真是一個寶藏,也讓我們覺得千年的時光與氣息觸手可及。

白色聖瑪利亞教堂

聖母升天猶太教堂

托萊多老城

托萊多老城

托萊多老城

就在我們左顧右盼時,我家先生看見了一家營業的餐廳,這是我們在托萊多發現的唯一一家營業餐廳,而且餐廳晚上不營業。它家有鹿肉,做的有點鹹,價格也不便宜,麵包還收費。不過,我們管不了那麽多了,能在元旦吃上一頓熱乎的已經很不錯了。

老城中最恢弘的建築當屬托萊多主教座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 Primada)。建於13世紀,曆時200多年才建成的它被認為是哥特藝術的頂峰之作,前身曾是西哥德人的宗教聖殿和摩爾人的清真寺。但看過太多哥特式教堂的我並不覺得它的外部有多麽“高大上”,也對內部拉斐爾、魯本斯、提香、格列柯等大師的畫作沒有太大興趣,讓我感興趣的是吸收了穆德哈爾等風格的內部裝潢和裏麵的珍寶博物館,可教堂在元旦期間關閉。雖然托萊多因為1561年查理五世之子腓力二世遷都馬德裏而衰落,可它的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西班牙首席紅衣大主教的住所就在這所教堂。

托萊多主教座堂

托萊多主教座堂

托萊多城堡

托萊多除了主教座堂以外的另一個地標建築-托萊多城堡離教堂很近,可這個位於托萊多最高處的石砌城堡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城堡,它是一座呈正方形,四角有四個方形尖頂塔樓的宮殿。羅馬時期這裏就有一座宮殿,現如今城堡被改作了軍事博物館。博物館在元旦一定是關閉的,元旦期間關閉的還有羅馬溫泉(Termas Romanas)。在窄窄小巷中的它外表太不起眼了,還不如我在土耳其去過的土耳其浴。據說這裏能看到羅馬遺留的供水係統遺跡,摩爾人統治托萊多時,在這裏建造了一棟大別墅。

我們從這裏走向興建於人類第一個千禧年的光輝基督清真寺(Cristo de la Luz),我們的酒店就在清真寺附近,這裏原是富裕的穆斯林居住地。據說,國王阿方索六世進入托萊多後,他的馬突然跪在了清真寺前,結果他發現了一支蠟燭在石縫中燃燒。憑借著蠟燭的光芒,他找到了隱藏在這裏幾個世紀的基督雕像,於是他立刻在這裏舉行了第一場彌撒,並留下了他的盾牌,盾牌上記述了此事件。也許是這個神跡,因此這個清真寺與最初建造時的外觀幾乎一模一樣,也是托萊多保存的唯一一座清真寺。

光輝基督清真寺

光輝基督清真寺

光輝基督清真寺

走下清真寺的樓梯,即是我們的酒店。我們的房間在最頂層的閣樓裏,超級幹淨、也超級舒適。酒店旁邊是太陽門(Puerta del Sol),它建於14世紀,由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所建,因其朝向東方而得名,但最初建造此城門的是摩爾人。太陽門也跟托萊多的很多建築一樣,采用了穆德哈爾風格。門是長方形,頂是半圓形,拱門是馬蹄形,兩側有兩座塔樓。今天大門已不在,隻剩下入口,入口拱門的徽章上雕刻著托萊多的守護神。

對托萊多的著迷讓我在黃昏時又把車開到了觀景台。此時,白天的烏雲已散去,太陽的光輝正籠罩在托萊多的“身”上。當陽光慢慢變得溫柔,我們驚奇地發現,托萊多變成了一座紅城,所有的建築都披上了一層玫瑰色的輕紗。那美麗的顏色,跟我在法國阿爾比主教城看到的如出一轍。那一刻,欣喜、讚歎、愉悅一並湧上心頭。托萊多,太美了!

太陽門

托萊多黃昏

托萊多夜色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片紅,依依不舍地看著它變暗,再看著它花燈初放,慢慢穿起“晚裝”。夜色中的托萊多,也同白日一樣,美得不可方物。當我把車開回酒店時,我幸運地在離酒店最近的一個停車場找到了唯一一個停車位,頓時覺得托萊多沒有辜負我對它的一片深情。為了表達我對它的愛戀,下車後我一個人在星光下的引領下走入了幽深的老城。

跟摩肩接踵的白天相比,夜晚的老城,眾多小巷都冷冷清清,隻有我自己在孤獨地流浪,可我一點也不害怕。在我走出迷宮般的小巷,看到耶穌會教堂(Iglesia de San Ildefonso)後,我才又看到了托萊多的人氣,無數人走進教堂做禮拜。這座巴洛克風格的教堂供奉著托萊多的守護神和教會之父聖伊爾德方索(Saint Ildefonso),他就出生在此處。教堂裏金碧輝煌,跟馬拉加主教座堂的內部很像。

耶穌會教堂

耶穌會教堂

比薩格拉門

托萊多

從這裏我走到了離酒店不遠的比薩格拉門(Puerta con bisagras)。此門是托萊多最知名的,最初也由摩爾人建造,現在的建於16世紀中葉,城門上刻著查理五世帝國皇鷹的紋章,而城牆上則刻著塞萬提斯寫給托萊多的題詞:西班牙之榮,西班牙城市之光。

至此,我已經把環繞在青山綠水中的托萊多老城看了八九不離十了。千年的曆史風霜,鑄就了托萊多的厚重、樸實和內斂。拂去曆史的塵埃,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托萊多,就像《城市之光》那首歌裏唱的那樣:“眼前又燈火輝煌,城市之光更明亮。”

路線

托萊多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sty2' 的評論 : 很高興你喜歡。
Misty2 回複 悄悄話 讀你的這一係列文章,讓我對西班牙的曆史文化有了全麵的了解。真的是覺得'千年的時光與氣息觸手可及'。更喜歡她了!下次再去西班牙,相信會有更好的體驗。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