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易的!
1.3.1 一八一七年
1817年,法國波旁王朝複辟的第二年,也是拿破侖皇帝遜位的第二年。雨果用類似於電影拍攝中長鏡頭的方式來記述了這一個朝代交替的年代發生在法國的亂象。各種人物,各種階級,各自思想紛繁複雜的糅合在一起,像電影一樣360度的展現在我的麵前,各種事件似有聯係又似獨立的存在著。每一件事物每一個人物的交代都是一句帶過,調侃著發生的一切,彷佛這一切都毫無存在的意義,但是又都真實的存在著,讓人讀來滿是荒謬的感覺。
“可是這些小事(我們原不應當稱之為小)都是有用的;人類沒有小事,猶如植物沒有小葉。世紀的麵貌是歲月的動態集成的。”
1.3.2 雙四重奏
芳汀出場了。一個平民的孩子,在窮苦中成長。在巴黎的誘惑中保持自己的童貞,直到遇上了“初戀”,這種愛是一發不可收拾的。真摯的人總是會覺得投入就應該燃燒到底,而且大多數的人都真的燃燒到底了,隻是沒有燒到其他人。芳汀的悲劇就要上演了,她的故事隻是那段悲劇的年代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就像是滑落到深淵的巨車,滾滾車輪帶動的一小塊泥土一樣,一起被帶到了深淵,無處可逃也無處可見。
1.3.3 四對四
有沒有哪一個時尚品牌會想到用“八月十五”或是”August 15”來作為女生衣服的品牌?
“風韻是理想中的形象,容止是理想中的動靜。”
雨果對漂亮姑娘的描述很有特點,不是身材,也不是麵容,而是神情。“在從鼻底到上唇的那一段非常特別的地方,她有一種隱約難辨的美妙窩痕,那正是貞靜的神秘標誌。”
1.3.4 多羅米埃樂到唱起了西班牙歌來
四對兒情侶在暢快的遊戲中。真的不應該埋怨多羅米埃,隻能怪罪癡情的芳汀,不懂得什麽是遊戲和遊戲態度。正如一個朋友講過的:在感情遊戲裏,有的人是在認真的玩,有些人就玩的認真了。
1.3.5 蓬巴達酒家
雨果的作品裏無處不藏有金句,就隻待讀書人細細的去找了。
“充滿了日光和人群的愛麗舍廣場隻見陽光和灰塵,那是構成光輝的兩種東西。”
人民,有時候看起來是非常樂觀善良的,他們可以在節日裏飲酒開心載歌載舞,看到這些快樂的人就會相信天下是太平的,江山是穩固的。可是同樣還是這樣的人民,他們可以放下酒瓶,端起刀槍去推翻你的江山。你會說他們愚蠢,會後悔沒有讓他們保持平靜的生活嗎?
1.3.6 相愛篇
“餐桌上的談話和情侶們的談話同樣是不可琢磨的,情侶們的談話是雲霞,餐桌上的談話是煙霧。”
寵兒對勃拉什維爾撒嬌撒癡讓他感覺舒服極了。聽到姑娘或是小夥子對情侶的山盟海誓都會讓人歡喜和幸福。即便是寵兒隻是暫時的欺騙著勃拉什維爾,那又怎樣?勃拉什維爾不也是在逢場作戲嗎?謊言既然可以讓別人歡喜又可以讓自己得到保護,那麽這樣無傷大雅的玩笑就真的是善莫大焉了。
1.3.7 多羅米埃的高見
在雨果的作品裏總會看到故事中的人物在發表長篇的議論,口若懸河的講演。我相信這是當時代法國巴黎社會盛行的沙龍文化的縮影。這本書裏有些的長篇大論引人入勝,有些呢就完全是在反襯人物的無聊,例如這裏的多羅米埃。也許這些淺薄的見識和滔滔不絕的偽裝正是吸引芳汀的地方吧。女孩子真的應該多讀書,因為會有太多的男人願意在她麵前炫耀知識。
1.3.8 一匹馬的死
“這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命運也最壞。她是一朵玫瑰,所以和玫瑰一樣,隻活了一個早晨。”
1.3.9 一場歡樂的歡樂結局
再仔細讀讀四個浪子留給四個姑娘的信。即便已知這是芳汀苦難的開始,也始終無法埋怨浪子的負心,因為這個故事在一開始的地方就沒有放心在那裏。如果芳汀沒有生下那個孩子,是不是會減少這部悲劇的重量呢?那是不是要怪罪芳汀的執意呢?為什麽開始的時候雨果沒有透露芳汀已經生下了一個孩子呢?這就是雨果的狠心了。一場苦難的開始。
始亂終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沒有特別需要指責的人。如果覺得多羅米埃是可恨的,那麽想想元稹和崔鶯鶯,阮籍和蘇小小,李甲與杜十娘。男女雙方的不同階級和社會意識造成的悲劇。
女人在關係中哭哭啼啼當怨婦的時代一去不複返。反之,被踢走的男人求著女人讓他看孩子、讓他的父母來看孩子。
感謝那些追求建立社會保障的先驅,讓人有尊嚴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感謝那些特立獨行的愛情勇士,她們拓寬了女人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