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靖康二年,宋室南渡。李易安在逃難途中路過烏江,感慨國難當頭而世無豪傑,寫下了這一首《夏日絕句》,緬懷項羽,同時也擠兌了滿朝文武,從此這首詩也成為了史上對項羽評價的最高標杆。但是項羽到底是不是真的不願過江呢?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按照《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項羽從垓下被圍一直到烏江邊上自始至終都在做拚死突圍。從開始的被圍的十萬楚軍(我覺得這個人數統計有錯誤,最多隻有三萬人)到夜奔的八百從騎,再拚到最後身邊的二十六騎,一路上項羽隻顧逃命,根本不在乎兵卒的死傷。等到了烏江邊上,司馬遷的原文是這樣寫的:“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這實際上也說明項羽在這之前是一直準備好了要過烏江然後卷土重來。
但為什麽後來自刎了呢?我認為就是因為在江邊上遇到的那個“烏江亭長”。這個“亭長”的身份非常可疑,照理說他一個片警的身份根本就不可能了解項王的行蹤。他怎麽可能在這種關鍵時刻出現在這樣的關鍵地點呢?遇到項王之後,兩人有了一段對話,主要內容就是勸說項羽趕緊渡江,其實不用勸,項羽玩命跑到這兒就是為了渡江。關鍵是他又提到了“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結果聽到這句話之後,項羽感慨萬分,終於想起來當初起兵時候的八千江東子弟,覺得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了,於是自刎於烏江邊。
如果《史記》記載的這個瞬間是真實的(應該是真實的,當時在場的有很多人證,司馬遷不好胡編亂造),那麽這個“烏江亭長”的身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漢軍故意安排在烏江邊上等項羽的說客。漢王已經料到最終無法靠武力解決項羽,因此在這最後的關卡留了一步陰招,而這種陰招隻有陳平能想出來。第二種可能相對來說就比較玄虛了。那就真是像項羽在最後一次講演中提到的“天亡我非戰之罪”。這個“烏江亭長”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來給項羽指點迷津,招他歸位。而這位神仙很有可能就是太白金星。傳說中太白金星是天庭的武神(別看老炮兒慈眉善目的),專門招收流落人間的高手高手高高手,例如項羽,關羽,孫悟空,獅子王等。我相信是第二種可能。
============================================================
兄弟,應該改成,原來湯司令是給咱們老山東給攆走的,更為妥帖 :)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
這是俺們山東章丘老鄉,號稱“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千古絕唱
兄弟,大哥來坐這個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