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回陶鈞

選一處可以自由粘貼文字的地方終老
個人資料
正文

代擬無題七首之四

(2017-12-05 12:11:19) 下一個

吳根越角別經時,道遠徒吟我所思
咒筍不靈將變竹,折花雖晚未辭枝
佳期鵲報謾無準,芳信鶯通聖得知
人事易遷心事在,依然一寸結千思

解讀一首詩最好先了解這首詩的寫作年代和背景,知道詩是寫給誰的?是幹嘛用的?這樣的話就會更好地了解詩人的意圖。而不是像我現在這樣一頭霧水,隻從詩詞的本身,去找出詩的本意。不知道這是什麽時候寫的,更不知道這詩寫給誰的。當然,我做這個事情的本意也就是應和楊先生的玩笑的玩笑而已,所以我還是很放鬆地去——猜。

首聯第一句有一個典故:吳根越角。《漢語大詞典》裏解釋是古時候吳越邊陲之故地,就是現在的江浙一帶。錢先生是江蘇無錫人,看他的履曆,曾經在1941年到1949年之間生活在上海。如果這首詩是錢先生在講述自己的經曆的話,就很好理解了,是錢先生在懷念故鄉和故鄉的親人朋友。這一句後三個字:別經時,也點出來寫作年代應該是在他離開上海去到北京很多年之後的時候了。下一句:道遠徒吟我所思。非常直白的一句,由於路途遙遠不能相去探望,隻好吟詩以寄相思。

頷聯開始用了一個咒筍的典故。從前有一個謎語:一心咒筍不成竹,打一二字習語。答案就是晚節。意思就是希望竹筍慢些長大,不要過早的長成竹子。這個應該是南方的俚語,特別是那些喜歡吃山貨的人或者熊貓,應該對咒筍成竹還是深有體會的。古詩詞裏也會常見到這個典故的引用,黃庭堅的《戲贈彥深》就描寫了這樣一個熱愛大自然,酷愛天然野生食品的文學青年。其中有這樣四句詩,摘錄一下:

充虛解戰賴湯餅
(音冒)以蓱(音萍)齏與甘菊
幾日憐槐已著花
一心咒筍莫成竹

這個青年人叫李彥深,是一個野生的素食主義者。他不光堅持素食主義,而且還堅持不勞而獲。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勞動,至少會整天四處遊蕩,山上的水裏的,隻要是綠色的,能消化吸收的,他都一律不放過。春天來了,大家都在地裏忙著耕種,而李青年卻時刻注意著槐樹葉子的大小和竹筍的高度。他心裏萬分期盼的是這些綠色食品的發育速度能夠配合自己腸胃的消化能力。當他吃飽的時候,這些野生食品就不要長了,等到他餓了,這些食品就要恰如其分的成熟。可惜大自然並沒有這份愛心,萬物生長依時而動。於是李青年隻好暗地裏咬牙詛咒筍子不要長得那麽快。兜了這麽一大圈講這個典故,是因為我真的喜歡李彥深這個人

當然錢先生肯定沒有李青年那樣的瘋狂熱愛野生植物。他引用這個典故是為了表達事物的發展常常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雖然你一心希望竹筍不再發育,但是無法阻止它終會長成竹。既然是這樣,人們該如何麵對現實與期望的差距呢?頷聯的下一句給出了一種答案,雖然錯過了花開的鼎盛時節有些遺憾,但是仍要懂得欣賞枝頭那些依然沒有完全凋零的花的美麗。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過這個年紀的生活,遺憾已經逝去的時光不如珍惜眼下。類似的詩句在錢先生另外一首詩裏也有體現,拔丈七十》:不勞成竹咒新筍,絕愛著花無醜枝。兩句詩放在一起讀,就有會更好的理解。

頸聯的兩句話講的是同樣的事情,卻有著不同的結果。佳期是指好友相聚的日子,芳信是指遠方好友的來信。另一個典故聖得知,在詩句裏用來形容快速靈敏的獲取消息。那這兩句詩的意思大概可以理解為期待中好友相聚的日子一時無法實現,但是能夠收到老友的來信也是令人欣慰的事。

尾聯的兩句依然是詩人的感慨。世事無常變幻非人力所能掌握,唯有保持自己的情懷不變,對好友的思念不變,依然心有千千結。一寸是指人的內心,即所謂方寸之地。

附:晏幾道《鷓鴣天其六》,有幾處相通的典故: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周回陶鈞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哈哈哈,問好啊,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