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回陶鈞

選一處可以自由粘貼文字的地方終老
個人資料
正文

大雁的故事(七)

(2017-07-27 11:51:58) 下一個

中國古代有四位美人。人們在傳說她們的樣子讓人看了很致命,而且她們會與某些鳥魚花蟲有極強的過敏反應。其中的一位美人與一隻大雁的死亡有關,她的名字叫做王昭君

對雁彈琴

不同時期的傳說有些許的不同,不過大概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昭君在去往塞北的路上倍感無聊。有一天閑來無事就開始在馬背上彈琴(還有別的目擊證人堅持說彈的是琵琶,反正是弦樂),琴聲時而婉轉時而激昂,就在她自己如癡如醉的時候,一隻大雁突然在她麵前墜落。昭君驚魂未定之餘一個勁兒辯白:不是我幹的!這時候陪同出塞的漢使安慰她說這是偶發事件不要多想,並拿出筆記錄下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雁聞琴音而低飛,見君容而自墜。

這個傳說裏麵有多少鋪墊以及背後有什麽偉大意義我都不感興趣,我關注的是大雁是怎麽死的?或者說為什麽跌落到地上?(肯定不是自然狀態下的飛落到地上)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大雁在天上飛的好好的,怎麽會突然飛下來呢?這是因為王昭君在彈琴,而琴聲吸引到大雁注意力。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大雁有沒有可能會因為喜歡琴聲而飛下來呢?我覺得這是有可能的。許多的科普讀物裏麵提到過動物,尤其是高等哺乳動物對音樂都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例如海豚會隨著音樂的節拍擺動身體跳舞,還有奶牛場的工人在給奶牛擠奶的時候也會播放音樂以緩解奶牛的緊張情緒,所以這裏說大雁能夠聽懂昭君的琴聲,我覺得非常合理,也非常可信。

李白有一首《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裏麵有一句: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陽春。李白就認為大雁能聽懂樂音,而且對燕歌非常喜歡。聽到有人在唱這樣的歌就會自動飛下來安靜的欣賞。這裏的燕歌是指燕地的歌,就是荊軻在易水送別的時候唱的那樣悲壯的歌聲,而不是燕歌行裏的相思曲。李白覺得大雁來自北方胡地,應該喜歡自己家鄉的歌。我猜想燕歌應該是節奏感極強的打擊樂,像是高漸離拿手的擊築。據說築是一種有13根弦的樂器,不過不是用來彈奏的,而是靠擊打來發音。

錢起也寫過一首《歸雁》,在這首詩裏詩人用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解讀為什麽大雁不願在瀟湘停留,非要曆經千辛的飛回北方。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那是因為有湘靈總在月夜下鼓瑟,幽怨的曲調讓大雁實在受不住了,所以才飛回北方。這首詩裏有一個典故:湘靈鼓瑟。這個典故原出自《楚辭》,錢詩人對這個典故情有獨鍾,因為在他剛出道的時候就寫過一首詩《省試湘靈鼓瑟》,當時是他進京參加進士考試的時候做的一首命題詩。這首詩寫得非常漂亮,尤其是最後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簡直是曠野杳渺,人聲斷祭。據《舊唐書》記載,錢詩人在少年遊曆江湖的時候,有一天晚上聽到門外有人吟詩,起身去看卻不見人影,隻聽得最後的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結果錢詩人牢記在心,在考試的時候用上了這兩句,終被人所知並稱之為鬼謠

錢起在《歸雁》詩裏傳遞了兩個信息,一個是大雁確實是能夠聽懂樂音的,而且情緒上還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另外一個信息就是大雁並不喜歡那種咿咿呀呀多愁善感的弦樂。我對古代的樂器並不了解,很久以來我一直認為是一種吹奏的樂器,像是一樣。等到讀李商隱的《無題·錦瑟》才知道瑟是一種有五十根弦的彈奏樂器。後來這種樂器又從五十根弦改成二十五根弦,據說是因為琴聲過於嘹亮,過於擾民。

引用李白和錢起的這兩首詩就是為了說明大雁是懂音樂的,可是並不喜歡彈奏的弦樂。那麽昭君的落雁傳說就可能與事實不符,但我相信曆史上確實有那麽一隻大雁摔在了昭君的麵前。隻不過這隻大雁並不是對昭君的琴音傾心,更不是被昭君的容貌所迷倒。那到底是因為什麽呢?答案呼之欲出:傷弓之鳥。我估計昭君的琴音和彈棉花差不多,在空曠的原野上,琴音帶著回響一遍遍的刺激大雁的心髒。終於這隻受傷的大雁再也受不起驚嚇,心髒病發作,摔死在昭君的麵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