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馮研究

老馮幾次遭強拆被迫搬家。目前暫住城江西。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解放軍也有士氣瞬間崩潰官兵急於投降的情況。

(2017-07-26 11:01:32) 下一個

戰場極為殘酷強大,根本不是革命故事裏描繪的那種情景。

 

當年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軍主力已經不複存在。而1949年4月渡江戰役後,國軍各部隊更是隻求逃脫無心作戰。全軍士氣已經跌落到了最低水平。而解放軍則勢如破竹一路凱歌。全軍士氣達到了最旺盛水平。

 

然而,即使這種完全一邊倒的有利局麵,也不能保證解放軍每戰必勝。從金門古寧頭戰役中的一段情況看,即便是士氣處於巔峰時期的解放軍與士氣處於崩潰時期的國軍對陣,也不能保證解放軍維持住高昂士氣。僅僅是一個或幾個意外挫折,就能讓一支鬥誌昂揚的軍隊瞬間意誌崩潰,除了乞求安全地投降外,其他什麽都不顧了。

 

1949年10月國軍在金門古寧頭大捷。捷後免不了各方爭功,互挑短處的情況。這讓世人有機會更真切地了解戰鬥實況。當時國軍駐守金門的坦克部隊立了大功。從部分坦克兵的回憶資料來看,他們的功有一部分卻是因為步兵單位畏縮不前而被迫立下的。當時許多步兵單位士氣低落,軍官指揮不動。指揮部就拚命調坦克兵去打頭陣。令人驚訝的是,區區幾輛坦克與數百上千的解放軍對陣。居然迫使他們都投降了。坦克兵因此得了功。

看了國軍坦克迫使解放軍投降的過程。除了讓人覺得戰場情況詭異多變外,更讓人感覺戰爭非常殘酷,人生很悲慘。

金門登陸戰鬥於夜間爆發。據坦克兵的回憶,天亮之後他們就被調到各處去打頭陣。而許多步兵部隊行動遲緩,甚至故意拖延。坦克兵們前往解放軍灘頭陣地的時候能聽到指揮部和步兵長官的通話。當指揮部要求某師向前移動迎敵時,該師長官抗拒說,前方共軍抵抗非常頑強,戰鬥激烈,暫無法推進。指揮部隻好說,你看情況盡量向前推進吧。而坦克剛剛從那個師陣前經過,根本沒有看到共軍。坦克兵們非常氣憤。但他們隻能在心裏罵,不能說。繼續駕著幾輛坦克,孤零零地朝共軍陣地進發。

坦克並不是正麵闖入解放軍陣地的。而是在遠處先駛入退潮後海邊沙灘,再沿著沙灘從側後接近解放軍。雖然隻有三、五輛坦克逼近,但是因為出乎意料,加上解放軍前晚登陸時曾遭遇狙擊,發生了一些混亂,解放軍部隊士氣不穩。整個部隊顯得驚慌無措。他們在灘頭附近陣地是朝陸地方向修的。側後缺乏掩護。國軍幾輛坦克從側後掩殺過來,槍炮齊射瞬間殺傷數百官兵。這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讓解放軍部隊士氣瞬間崩潰了。很快就有人舉起白旗要求投降。

坦克兵停止射擊,通知步兵部隊前來接收俘虜。但國軍那些步兵仍然十分畏縮。居然連運動過來接俘虜都不肯。讓幾輛坦克孤零零與上千解放軍官兵對峙著。等的時間越長,坦克兵們心裏越害怕。但他們不敢鑽出坦克去指揮俘虜。因為先前曾有坦克兵出去接俘虜時,被附近拒不投降的解放軍射殺。因此他們隻能一遍遍催促步兵快來。

而這時解放軍隊伍裏出現了騷亂現象。似乎部分拒絕投降的官兵企圖迫使其他人聽從指揮。坦克兵沉不住氣了,於是再次開火彈壓。一部坦克開火,其他幾部立刻跟著打。又是一陣凶猛慘烈的屠殺,再有數百解放軍被打死打傷。

解放軍部隊再次要求投降。國軍坦克兵再次停火。這次,為了讓國軍放心,解放軍陣地裏的官兵開始扔槍,一支支槍扔得又高又遠,讓坦克兵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們再也沒有戰鬥能力了。直到這時侯,坦克兵才敢鑽出來指揮俘虜集合,然後交給步兵。

坦克兵繼續前進,攻擊另一處解放軍陣地。這處的解放軍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事。於是沒有多少抵抗,而是直接扔槍。

國軍坦克兵就這樣在多處立功。俘虜數千解放軍。

金門古寧頭戰役是渡江戰役後十分罕見的國軍反敗為勝的一次戰例。而國軍在此役中的士氣總體說仍然是很低落。很多部隊還沒打就準備投降的意識很強。如果不是恰好有國軍坦克部隊在場,再加上其他一些巧合幸運,國軍還是守不住金門。國軍方麵自己也這樣說。

當時解放軍部隊的士氣,可以說連戰皆捷,氣勢如虹。但一次突然的逆境,卻迅速導致了士氣崩潰。如果那數千解放軍中有數百人敢於冒死帶著手榴彈炸藥包從四麵八方猛撲向這幾輛坦克的話,解放軍的勝局也是確定的。

士氣是變量,不是常量。這是很深刻的教訓。任何軍隊都不能聲稱本軍官兵在所有逆境下都會表現如常。

----------------------

部分資料來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