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賽歐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個人資料
康賽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養老看病新視角 中美就醫對比與體驗

(2024-08-01 20:14:53) 下一個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免不了與醫院打交道。而我,作為一個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就醫經曆的人,對兩國的醫療體係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體驗。這不僅僅是一段關於治療疾病的旅程,更是一段關於文化,資源和人性的探索。

我昨天去看了皮膚科醫生,回想起來,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這家醫院看皮膚科了。第一次是去年,因為想看看臉上和手臂上長的痦子;而這次,則是因為皮膚出現了過敏的症狀。

這家醫院離我住的地方不遠,車程大約隻需10分鍾。它是一家縣級醫院,按照現在的專業術語來說,是屬於三級乙等醫院,簡稱三乙醫院,並不是最高級別的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

我這個皮膚炎症大概是去年回美國後慢慢出現的,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在美國的時候,我沒有預約醫生,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知道預約看這種專科醫生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所以就想著回國後再去看醫生。

記得多年前在美國時,我因為臉上和手臂上長的痦子感覺有些奇怪,就想去看醫生。我的家庭醫生給我推薦了一家診所的醫生,於是我就打電話去預約。接電話的女士首先問我是否是第一次看這個醫生,我回答說是。接著,她又問了一個讓我感到有些驚訝的問題:“是不是癌症?”我說我不知道,所以才想去看醫生的。她聽後平靜地告訴我,最早的預約時間是6個月以後。我無可奈何地回應道:“好吧。”

後來我等了整整6個月,可不巧的是,預約的那天我有事無法前往,隻好重新預約,結果又是約了6個月以後。再後來,就是經過了幾個月的等待後,我收到了一紙通知,告知我這個醫生的診所已經搬家,需要另約他人。

去年我在浙江時,想起了臉上和手臂上的痦子,於是便前往了這家離家不遠的三乙醫院。這家醫院位於縣城,沒有像北京三甲醫院那樣設立國際部這種單獨機構,也就是說國際部不接受醫保和公費醫療,所有費用都需要自費。由於收費高,那裏的就醫條件相對優越,有專人引導看病,環境也十分舒適。然而,正因為費用高,前來就醫的人非常少。再說了國際部給我的感覺是富人的專屬之地,這就包括國內外的富人和那些在WXC上退休存款有5個米以的人。我隻是一個普通人,不願意去購買更好的醫療資源,所以隻能忍受一些不愉快的就醫體驗,比如人多,有些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佳等帶來的負能量。

我昨天預約的是專家門診,在前一天晚上就通過網上掛號係統成功掛上了號,並且是第二位就診的病人。醫生早晨7:30就開始接診了。當我在這個時間點走進醫院大廳時,發現已經人來人往,頗為熱鬧。我乘坐電梯到達四樓皮膚科的等候廳,發現裏麵已經坐滿了人。按照護士的指引,我坐在了走廊就診室外麵的長椅上等待,而那裏也已經坐了不少人。皮膚科分為專家號和普通號,我掛的專家號的掛號費是28元。

在五月份,我的皮膚過敏病情在北京變得較為嚴重,於是選擇前往離家較近的一家三乙醫院就診。就診前一天,我預約了副主任醫師的號。到達醫院時,發現沒幾個看病的病人,然而,接診的女醫生態度略顯草率,僅僅用了大約五分鍾的時間便為我開了藥,隨後就讓我離開了。這次看病花了100多元,掛號費50元,藥費30多元,打車費30多元

回家後,我遵循醫囑,使用購買的藥物細心塗抹患處,病情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好轉,但當我抵達浙江後,病情卻出現了反複。於是我決定再次前往這家醫院就診。這次的就診體驗與上次截然不同,總共耗費了大約40分鍾的時間。其中等待時間約為10多分鍾,而醫生實際為我看病的時間則長達30分鍾左右。這位醫生在診療過程中表現得非常仔細,他刮取了一些皮下組織,並在顯微鏡下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診斷,因此整個就診過程花費了較長的時間。至於費用方麵,這次就診我支付了28元的掛號費,86元的診斷費,以及31.87元的藥費,總共花費了145.87元。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了醫療資源的有限性。在國內,盡管就醫速度相對較快,但服務質量和醫療資源的分配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而在美國,盡管醫療體係相對完善,但高昂的費用和複雜的流程卻讓許多人望而卻步,還有就是許多專科醫生約診難的問題。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是否能夠在現有的醫療體係下,找到一種更為公平,高效的方式來分配醫療資源,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當然我也明白,醫療體係的改革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們從政策,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麵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而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就醫者,隻能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裏,看到更多的改變和進步。

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兩國醫療文化中的不同。在中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往往比較緊密,有些醫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習慣,能給予患者較為全麵和細致的關懷。而在美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則相對平等和務實,他們更注重患者的隱私和自主權,給予患者更多的選擇和決策的空間。

這種文化的差異也讓我更加珍惜在兩國就醫的經曆,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醫療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過程,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和關懷傳遞的過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我都遇到了那些用心傾聽,用愛關懷的醫生。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人文關懷,為我點亮了前行的道路。這段跨越國界的醫療之旅,讓我更加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醫療資源的珍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9)
評論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周遊世界' 的評論 : 問好!謝謝分享,學到了許多。我記得我過去有一個老美同事,臉上得了皮膚癌,白人得皮膚癌的挺多的,切除後就沒事了,也沒落下疤痕,不說都看不出癌症部位做過手術。有一個朋友的父親,手上有一顆痦子被切除後,發生病變,一個月就去世了。人和人不一樣,有的人就很幸運,有的人就運氣差些。
周遊世界 回複 悄悄話 歐洲發達國家的一些皮膚科醫生隻做簡單的外科手術,他們的收入比家庭醫生高一些,但比起那些可以做複雜的皮科手術醫生,比如整容、黑色素瘤切除等要低不少。去年年底,我先生因為一個疣子去看皮膚科醫生。醫生給做了切除後,又給我老公做了全身詳細檢查(這裏看皮膚科醫生必不可少的檢查,“病人“必須接受),說他左邊太陽穴附近的一個褐色斑塊很可疑,建議他切除,但他不做這種複雜手術。於是,他給我老公推薦了我們這裏一位著名的皮膚科醫生,他的診室和手術都在我們家附近開車隻需要三分鍾的一家美國控股的私人醫院。打電話預約時,這位名醫的助理得知第一個皮膚科醫生隻說建議手術,沒有強調馬上需要手術,就給預約到了一個月後見名醫。名醫診斷後把手術時間安排到三周後。手術前一周,我們接到助理的電話,說需要臨時安排一位國外來的客人的手術(她沒有用病人一詞。這位名醫還是個整容專家,這是他的最大收入來源)把給我老公做手術的日期往後推一個月。我們一分析,覺得就憑他們這樣不緊不慢的樣子,我老公的褐色斑塊問題應該不是惡性的。手術前一天,助理打電話說本來安排在下午五點的手術改到了一點,要我們十二點半就到醫院。我們當然照辦了。結果從十二點半,等到兩點,護士告知名醫正在做另一台手術,具體什麽時間結束很難說,請我老公耐心等待。既然如此,我就回家等我老公的電話了。最後,手術還是到晚上五點才進行。整個切除褐色斑塊、植皮填充(因為挖的比較深)手術過程一共持續了四十多分鍾,總共醫療費用,包括後來的活檢,將近八千美元,我們的醫保公司報銷90%,自付10%。而第一個皮膚科醫生的醫療費賬單隻有三百多美元(都由醫保公司負擔),整個過程將近半小時。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鯨芸' 的評論 : 問好!是啊,在國內看牙對海外的人來說確實不貴。我上個月做了一個牙齒保護套,花費700元,還免費照全口腔的x-ray,不過是國產材料,進口材料就貴了。
藍鯨芸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看病人多是可以想見的,我有次冬天回國,想去醫院檢查一下我的耳朵,隨機去了家附近一間比較有規模的中醫院,進了大廳把我嚇壞了,人山人海的感覺,太不習慣了遂放棄。回家後發現手忙腳亂中還弄丟了一條圍巾。

今年暑假回家自家老姐在社區醫院看牙,根管治療才花了人民幣600+,除去醫保自費才100+,價格太太太美好了,而且人還不多,無需預約不需要等候,我爸媽做的假牙也在社區醫院做的,有醫保,自負額也不多,給我羨慕得!因為隊友的牙齒花錢花時間太多太多,有時遇到出差還要各種調整預約時間來配合煩人得很。我經常調侃他你掙錢都交給了牙醫。:):)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問好!有些專科很難約,不過也看地方。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看皮膚病得預約六個月?也太嚇人了:),我印象中預約醫生一般都是在一個月內,也許各地不太一樣吧.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問好,謝謝補充說明,七月的經曆再次證明了美國有些專科看病難的事實。我在美所在的城市,這些年醫生流失比較嚴重,其中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對他們的"克扣“。我的家庭醫生曾經跟我吐槽保險公司的不好,他的太太還是在保險公司工作的呢。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問好,謝謝分享經曆!國內的醫生經驗應該比較豐富,因為每天要看那麽多的病人,不過,良莠不齊比美國嚴重。北京的三甲醫院人總是那麽多,估計是外地慕名而來的人多,相比之下,三乙醫院人就少很多。
PeonyInJuly 回複 悄悄話 噢再說明白一點,我們小鎮以前有三位皮膚科醫生,現在隻剩下一位了。無論你用哪家保險公司,等候時間都一樣。
PeonyInJuly 回複 悄悄話 康康好分享!這幾年不知道怎麽了,我們小鎮的皮膚科醫生也短缺。我前些年看的那位皮科醫生退休,打電話給新的醫生,人家告訴我說,除非是癌症,所有新病人都要排到一年以後了。著急?那就自己飛去大城市吧。
估計有的網友沒有需要看皮膚科醫生,所以難以相信我們的經曆吧。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我今年二月回家過年也去看了皮膚科醫生,因為是大年初一(還是初二),醫院(就在我家對門)基本沒人,所以我很快看到了,醫生看一眼就診斷說,是濕疹,開了藥,下樓買藥,總共花費八十多塊人民幣,藥就六七十塊,關鍵是,手上才抹了兩天就好了。
真是又快又好,國內醫生臨床經驗豐富。在美國說不定還要化驗一下。
康康周末快樂!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朝陽門' 的評論 : 問好!是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醫院亂糟糟的,除非去三甲醫院裏的國際部,那裏沒啥人。以前是特權階級享受好的公共資源,現在花錢買也同樣能享受好的公共資源,是一種進步。
朝陽門 回複 悄悄話 中肯。
一般來說,中國就診效率更高,甚至可以看醫生,開化驗單,B超,CT,然後拿著單子去做相應檢查甚至一天內都搞定。美國根據保險不同和就診醫院診所不同,可能需要先看primary physician,約專科醫生,開特殊檢查比如超聲,CT,MRI,檢查做完了沒準還要等讀片醫生讀片,需要更多時間。加麻大就更慘一點,搞你幾個月下來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美國的優點是就診環境好,醫生一般慈眉善目和藹可親。中國人太多,醫院亂糟糟。問題是中國哪人不多呢?醫院爆滿,餐館爆滿,旅遊點爆滿,高鐵爆滿。。。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京妞說的是,我就沒想到,如果皮膚科收入那麽好,是會很多人趨之若鶩的。不是有網友說,美國不少皮膚科的醫生去做美容科的醫生了。我前天在我這裏的醫院裏看到美容科了,人真不少啊。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我個人是以比較客觀的態度在闡述事實,這不僅是我表達觀點的原則,也是我做人的底線之一。我深知美國作為言論自由的典範,其自由精神的精髓在於理性與尊重,但是,在這廣闊的言論自由的空間裏,也有著不可逾越的界限。我始終歡迎並尊重多種聲音和多種觀點/見解,隻要這些言論不逾越底線,不涉及捏造事實,不惡意中傷,不謾罵亂扣帽子等等卑劣行徑。我相信,通過這樣的友好的交流方式,我們能夠共同促進一個開放,理性與和諧的網絡環境。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yz66' 的評論 :
1. “皮膚問題大多不是生命攸關問題,醫生相對輕鬆少值班收入高”:
我認為:雖然皮膚問題通常不是生命攸關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皮膚科醫生的工作就輕鬆或收入就高。醫生的工作負擔和收入可能因地區,醫院類型(比如公立醫院或私立醫院),醫生的專業經驗等多種因素而異。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皮膚科醫生就相對輕鬆且收入高。

2. “這就是為什麽許多醫學院畢業生爭搶皮膚科專科的原因”:
我認為:醫學院畢業生選擇專科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比如,個人興趣,職業前景,工作壓力,收入潛力等等。因此,不能簡單地將爭搶皮膚科專科的原因歸結為工作輕鬆和收入高。

3. “而且許多皮膚科治療,個人掏腰包的比例很大”:
我認為:這一點會因地區和醫療體係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某些地區,皮膚科治療可能確實需要患者自付較大比例的費用,但這並不能代表所有地區都是這樣。此外,即使個人掏腰包的比例大,也不能作為評價醫療體係優劣的唯一標準。

4. “所以醫生獲取病人更下功夫,有病人上門,肯定得努力加快速度治療”:
我認為: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和工作效率不應該僅僅取決於個人掏腰包的比例。醫生的職業操守要求他們對待所有病人都應該盡心盡力,無論病人是自費還是通過醫療保險支付。因此,將醫生獲取病人和加快治療速度的原因歸結為個人掏腰包的比例大是不恰當的。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yz66' 的評論 : 僅僅用皮膚問題治療來比較中美醫療。皮膚問題大多不是生命攸關問題,醫生相對輕鬆少值班收入高,這就是為什麽許多醫學院畢業生爭搶皮膚科專科的原因。而且許多皮膚科治療,個人掏腰包的比例很大。所以醫生獲取病人更下功夫,有病人上門,肯定得努力加快速度治療。
----------------------------------------------------------------------------
我逐條駁斥你以上的言論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yz66' 的評論 : 如果是嚴重內髒問題,我相信大部分美籍人士肯定選擇回到美國來確診治療。
------------------------------------------------------------------------------
我認為,這一說法嚴重忽略了患者選擇的多樣性。實際上,很多患者在考慮治療地點時,也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比如病情,治療費用,個人偏好等等。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吃維生素D3,看來不夠,還得吃多種維他命。謝謝關心!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京妞所言極是,在我這裏留言挑刺/挑事的,都是沒有博文的馬甲。

xyz66 回複 悄悄話 此文以偏概全,僅僅用皮膚問題治療來比較中美醫療。皮膚問題大多不是生命攸關問題,醫生相對輕鬆少值班收入高,這就是為什麽許多醫學院畢業生爭搶皮膚科專科的原因。而且許多皮膚科治療,個人掏腰包的比例很大。所以醫生獲取病人更下功夫,有病人上門,肯定得努力加快速度治療。如果是嚴重內髒問題,我相信大部分美籍人士肯定選擇回到美國來確診治療。僅僅用皮膚科就診速度來比較,一葉障目。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_原鄉人' 的評論 : 問好!是的,我以後要多曬太陽,以前老是怕皮膚被曬出斑來。看您說的那麽專業,估計是學醫的,謝謝關心與指教。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eanie66' 的評論 : 你願意怎麽說就怎麽說,我對你們這些人的莫須有已經習慣了,從造謠我倒賣口罩開始,就知道你們做人無底線,因為在這裏造謠生事沒成本。我對你們的伎倆太清楚了,你就別廢話了,我以前這麽寫,以後還會這麽寫。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閑聊幾句' 的評論 : 我也是在保險公司提供的網絡裏找的醫生,然而,我那裏屬於中等城市,皮膚科大夫可以選擇的就那麽幾個,有的還不接收新病人,就更沒得什麽選了,後來我回國了看望病重的父親。
北美_原鄉人 回複 悄悄話 上了一定年級都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濕疹及其它皮膚疾病,尤其是在冬春季節陽光嚴重不足的月份。可以去測一下血液中維他命D的水平,十有八九是偏低了。平時應該注意補充維D和C,夏秋兩季每天都要盡量的曬10分鍾以上太陽,一星期出幾次汗更能除濕排毒。如果皮膚毛病到了夏秋兩季就減輕,甚至好了,更證明是VD和曬太陽的原因。外用的含激素的軟膏,美國和國內都差不多,效果也還可以,但不能長期使用。
seanie66 回複 悄悄話 這麽說吧,你要麽用了AI(不一定是Chatgpt)來幫助你寫博客,要麽你的文字水平還停留在中學水平。 :-)
閑聊幾句 回複 悄悄話 最近剛剛因為一個warts看了皮膚科醫生,現實在家庭醫生所在的medical group裏找皮膚科醫生,都要兩個多月以後才有時間,因為是PPO,就直接在保險公司的網絡內找,結果發現兩天後就有,所以什麽樣的醫保很重要。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eanie66' 的評論 : 你要知道,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是不能使用ChatGPT 的,就是用vpn也不行,不信你就試試。
seanie66 回複 悄悄話 "然而。。。,當然。。。,同時。。。,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讀起來像是Chatgpt寫的文字。 :-)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扭曲時代' 的評論 : 你沒有經曆過的事情,並不意味著它們沒有發生過。世界如此廣闊,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再者,我所分享的是關於看病的經曆與感受,並未涉及醫學專業知識。請在仔細閱讀題目並理解我的表述之後再發表意見。
扭曲時代 回複 悄悄話 我怎從來沒有在美國看病預約等很久的事情。我曾有兩個手術,與醫生見麵討論決定後,馬上做術前檢查,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手術。

醫療費是保險公司的事情,平時總有醫保,無論大病小病從來不考慮費用問題。

不懂醫的人,比較中美醫療差距,說客氣一點,就是盲目人摸象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ngTian' 的評論 : 問好,說的是這麽個理。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桔子熟了' 的評論 : 問好,說得真好!
WangTia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我的感覺,小病包括體檢絕對是中國醫院方便,便宜,快。大病手術,美國醫生比較讓人信賴。
桔子熟了 回複 悄悄話 這次回去沒有去體檢中心,去了醫院做了幾項覺得必要的體檢。掛號方便,檢查很快,除了人多擁擠,其他感覺都很好。飲食+運動+心態,爭取有個好健康少上醫院。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問好!由於不想寫的太長,有些就沒寫。國內洗牙技術還行,已經在國內洗了兩次了。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你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也需澄清。美國醫療資源相對平均,但仍存差異。中國也在努力實現醫療資源公平分配,近年來政府加大了投入,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醫療資源分配是複雜問題,需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World' 的評論 : 哪裏都有好賴醫生,隻不過是比例問題。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醫療資源是相對比較平均的,中國的醫療資源,華僑之類的接觸到的都是比較頂層的。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在剛來美國不久的時候在中餐館打工,老板往放擦桌子的抹布的桶裏放了漂白水,每次擦完桌子都要把抹布放在桶裏洗,時間一長,把我的手搞得過敏了,手指間長了很多小疙瘩,很癢,就去看皮膚科大夫,記得那時很好約,醫生是個中美混血,人很好,是個和藹的中老年人。手好了以後就沒再看過皮膚科,但留下了後遺症,就是不能經常用洗手液洗手,否則又會輕度過敏,誰知道20多年後看皮膚科這麽難約。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問好!是的,不生病最好,隻是很多時候身不由己。
JustWorld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醫療體係是可信的,絕大部分醫生是合格的。

中國的醫療體係是不可信的,絕大部分醫生是不合格的,通過關係混上去的。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看病難在哪兒都一樣,真是最好不生病。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